美麗瘤肋蟲是產於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周家街的晚奧陶世(O3)的化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麗瘤肋蟲
- 外文名:Hammatocnemis decorosus Lu, 1975
- 形成時代:晚奧陶世(O3)
- 產地: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周家街
特性描述,化石產地,
特性描述
頭鞍相當凸,前端急劇下彎,在前頸環節處收縮,寬度的最大處在兩眼的前端位置上,在前側角處強烈向外凸曲,前緣寬圓。具四對頭鞍溝:最前一對極短極淺,第2對較長,第三對極深,但較短,最後一對橫越頭鞍而成前頸環溝,這一對頭鞍溝在靠近背溝處極深,成坑狀,向中部則變淺。在三對頭鞍側葉中,最前一對側葉最大,其長度約為第二對側葉的一倍半,第三對側葉最小。前頸環節陷凹,中部最窄,兩旁靠近背溝處各有一個強壯的瘤皰。頸環節強烈凸起,兩側極窄,強烈向前拱曲並向頸溝方向下斜。頸溝在前頸環節側瘤之後深而寬,向內部變淺變窄,在中部極淺,極難與頸環分開。眼比較小,位於前部與最前一對頭鞍側溝的位置相對立,其前末端極靠近頭鞍。眼葉窄,高出於固定頰之上。在眼葉之內的固定頰作次三角形,下陷。後側翼平凸,其長度約為其本身寬度的三分之二。後邊緣凸而窄,在靠近背溝處有一凸起的橢圓形小瘤。頰角作圓角形。後邊緣溝極寬,淺而寬度均勻。面線後段作平緩的彎曲由眼部向後斜伸,在頰角之前切於側邊緣;面線前段向前彎曲圍繞頭鞍的前側緣。胸部具10個胸節,向後作有規則的徐縮小。中軸凸,略窄於肋葉。軸環節不論由左至右或由前至後均凸起,在中部較窄。背溝凹而寬,極深。肋節的長度三分之二作水平狀,在外部的其餘三分之一向下彎曲作45°~60°圓角,並伸出一寬的肋刺。肋節內部有兩個橫排的大瘤皰,彼此較為靠近,兩者間有一段短的馬鞍形脊線聯接。尾部短而寬,外形作次梯形,其長度略小於寬度的一半。中軸次錐形,略較肋葉狹,由5個軸節組成,其中最末一節圓潤,並伸至尾部的後緣。軸環溝水平橫伸,其中第一條溝極深極寬,第4條溝不明顯。背溝前段極寬極深,向後急速變淺變窄,在第三個軸環節之後背溝幾乎完全消失,極難辨認。肋葉為三條寬的肋溝分為4個肋節,其中前三個肋節明顯地呈現,向外並略向後伸,在每一個肋節靠近內末端處有一個小瘤,其中靠後的第4個小瘤不明顯。在4個肋節中,第一個肋節向側部伸出一個短而圓潤的刺狀葉體。背殼的殼面布滿極為擁擠的小瘤。
化石產地
該化石產地為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周家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