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興鼐

華興鼐

華興鼐,棉花遺傳育種學家。倡導發展陸地棉代替亞洲棉,推動指導岱字棉15在江蘇省普及種植,並擴大到長江和黃河流域;研究提出棉花營養缽育苗移栽技術,緩解棉麥兩熟栽培矛盾;制定江蘇省棉花種植區劃,為因地制宜發展棉花生產提供依據。是中國蠶豆遺傳研究的先驅,蒐集、創造大量變異材料,研究其遺傳規律,特別是連鎖遺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興鼐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浙江杭州
  • 出生日期:1908
  • 逝世日期:1969
  • 畢業院校:中央大學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技術成就,簡歷,主要論著,

人物簡介

華興鼐,棉花專家。1933年畢業於中央大學農學院農藝系。1945年入美國康奈爾大學進修。曾任中央農業實驗所技正。建國後,歷任華東農業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特種作物系主任,中國農業科學院江蘇分院研究員、經濟作物系主任。九三學社社員。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長期從事棉花研究。曾在我國組織引種推廣岱字棉。後研究長絨棉和海島棉、陸地棉雜種優勢利用,並在長江流域棉區域試驗、江蘇省棉花區劃方面作出的貢獻。

人物生平

華興鼐,號和州,1908年11月生於浙江省杭州市一個舊官僚家庭。父親在清朝末年做過探統(相當於團長),在反清反袁二次革命失敗後失去軍職。失意後的父親經常教育子女不要做官,要從事實業。因此,華興鼐從小熱愛自然科學,特別是對生物科學很感興趣,高中畢業後,立志學習農業。1929年1月考入中央大學農學院農藝系,1933年1月畢業,1933-1939年在浙江、河北、湖南等地從事棉花科研、教學工作。1939-1949 年在中央農業實驗所、中央棉產改進處、孝陵衛棉場從事棉花科研工作,其間1945-1946年赴美國康乃爾大學進修。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為了維護中央農業實驗所的國家財產使農業科研事業不受損失,任護所委員會副主任,與留守職工一起參加了護所活動,迎接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華興鼐受到黨和政府的信任,被任命為華東農業科學研究所特用作物系系主任,中國農業科學院江蘇分院經濟作物系系主任。他曾是九三學社南京分社副主任委員、南京市人民代表、江蘇省人民代表、第三屆江蘇省人民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他擔任過中國農學會理事、江蘇省農學會常務理事、農業部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1958 年參加中國科學院組織的考察團,赴阿拉伯聯合共和國(今埃及與敘利亞)考察長絨棉的科研與生產,並進行學術交流。

技術成就

華興鼐一生致力於中國棉種改良事業。30年代中期在湖南第二農業試驗場工作期間,從事中棉(亞洲棉)品種選育,採用系統選種法育成品質好、產量高的新品種“紫莖鐵籽20-2”,並對中棉育種的取材、方法、成效以及中棉育種的途徑進行了詳盡的總結分析與探討。1939-1949年任中央農業實驗所技士、技正和代理棉作系主任期間,評選出陸地棉高產、優質新品系“德字24-424”、“德字24-1099”,曾在四川省及江蘇南京、太倉等地推廣種植。為了解決棉花因葉跳蟲為害引起縮葉病的問題,他在四川遂寧進行了陸地棉抗葉跳蟲品種的選育。利用優質、高產陸地棉品種珂字棉等與低緯帶抗葉跳蟲品種羅甸鐵籽等進行雜交,成功地將抗葉跳蟲性狀轉移到優良陸地棉品種中,獲得了一批有利用價值的品系。此項育種工作後來在南京繼續開展,先後育成華東2號、華東6號抗葉跳蟲品種,有效地防止了棉花縮葉病的危害。
早在20世紀40年代,華興鼐就對中國棉種改良問題提出一套獨特的想法,他認為“棉種改良是棉作育種和棉種推廣兩部曲的合奏。棉作育種是用科學方法選擇種子,重點為試驗研究。棉種推廣是將改良種籽擴大民間種植,重點為繁殖、示範、指導和管制”。他構思的一個棉區的遠景為“在一廣大棉區中建一個育種場,如衛星一樣圍繞著它設幾個繁殖場,繁殖場四周有許多植棉指導員辦事處,星棋羅布,其間點綴一些大的星點是軋花廠和種子倉庫。棉種每年更新換代,在這些星點所覆蓋的廣大空間中常年生育著一片旺盛的棉株”。這是一幅多么美麗而壯觀的畫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