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華東模範中學是
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擁有國中部)、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中國小行為規範示範校,華東師範大學和上海師範大學教育教學實驗基地。學校承擔了國家教育部、上海市、區多個科研項目。學校現有39個教學班,學生1400人。2008年,高中計畫招收5個班級,包含高中普通美術班1個班級(30人),另外還有“市推優生”招生、“零志願”招生、“自主招生”和本區、外區的“名額分配”招生等各類;國中計畫招收5個班級,以國小對口入學學生為主。
學校創建於1945年,中國著名教育家
陳鶴琴為首任校董會主席。六十多年來學校始終秉承“團結民主,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敢為人先”的優良傳統,素以教風嚴謹、學風優良、學生基礎厚實聞名。近幾年,學校積極盤整資源,蓄積力量、建構願景,在新一輪的發展中尋求突破、提升品質。學校正逐步建設成理念領先、資源豐富、課程多樣、教學嚴謹、發展多元、管理高效的開放型的現代學校。
歷年來,學校為高一級學校輸送了大批優秀學子,包括清華、復旦、交大、同濟、華師大等高校及其附屬學校,在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多年來高中普通美術班學生報考藝術類高校,100%達到重點大學錄取分數線。學校先後與英國、澳大利亞、韓國、日本等國家的中學建立了友好關係,為學生遊學、深造開拓了視野與空間。
學校沿革
(一) 私立華東模範中學創建於1945年,1949年初與復夏中學合併,1949年6月上海解放後暫告結束。
(二) 上海市培英初級中學 1953年由廣東中學與振德中學合併組建的培群中學於1956年與育英中學合併組建而成。
(三) 上海市培英中學 1972年與大廈中學合併。1977年兩校又分開。同時建成完全中學。
(四) 上海市華東模範中學 1983年8月在培英中學基礎上復校。1994年6月又與愛華中學合併。
學校榮譽
學校六次被授予上海市文明單位稱號,七次被授予
靜安區文明單位稱號,四次被授予上海市加強國中教育先進單位。學校還是“上海市中國小課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和“全國中國小現代化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辦學規模
學校中有特級老師1人,中高級老師占75%左右,區學科帶頭人4人,並且有多位青年教師獲區教育明星的光榮稱號。全校初、高中共有7個年級,41個班,1700多名學生。
硬體設施
學校擁有現代化的教室、專用室、圖書館、實驗室、閉路電視網和計算機校園網。學校配有多個標準化籃球場;室內體操房,室內擊劍房。
上任校長
董君武,男,1968年6月出生,碩士。1989年7月畢業於
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系,2000年12月評聘為中學數學高級教師,靜安區中青年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993年和1999年兩次獲上海市園丁獎,2005年獲上海市教育科研先進個人。
先後在
上海市曹楊中學、
上海市育才中學、
上海市育才初級中學、華東模範中學等學校工作,一直擔任中學數學教學工作,對中學數學教學具有全面的實踐經驗和自己的教學特點。同時,先後擔任團委書記、政教主任、教導主任、校長助理、副校長、校長等職,在教育、教學、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思考與實踐,主要編著有《現代學校的持續發展》、《育·才——促進國中學生自主性發展的實踐與研究》、《“一課多教”的實踐與探索》。
現任校長
徐怡敏校長(任期 2012年8月至今) 華模中學校長兼校黨總支書記
1969年12月出生, 1990年上海師範大學政教系,2005年評聘為中學高級教師,2011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育管理碩士畢業。1990年起在上海民立中學工作,先後擔任年級組長\教研組長\政教主任\校辦主任,2007年調入華東模範中學任副校長,2009年兼任校黨總支副書記,2011年任校黨總支書記,2012年8月任校長。
以發展雙通,重構課程,最佳化導學,創新課堂為辦學目標,依託靜安走向個性化教育大背景,繼承發揚華模雙通道教育改革精神,豐富學校雙通辦學內涵,2007年以來,作為核心研究人員參加教育部國家級課題《在組織變革中提高學校領導力的行動研究》的研究,堅持高中導師制實驗項目,主持市級課題《雙通背景下高中導師制的行動研究》的研究,引入數位化課堂-----未來智慧教室項目推進學校個性化辦學進程,創辦高中英語特長班為師生個性發展搭建有效平台。
校長寄語
作為
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的華東模範中學,如今已站在更高的發展平台。學校正處在變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歷了"盤整"、"蓄勢"之後,將迎來"突破"的未來。
我們堅持"人"是學校發展的核心要素,教科研是學校發展的第一生產力,教育質量是學校發展的根本目標,課堂教學是綜合育人的基本途徑。我們關注課堂教學效益,倡導在課堂教學中提升教師的領導力;我們關注學生的學習效率,倡導學生學習"四環節十六字"。
我們培育和提升領導力量,提高課堂教學中的教師領導力。學校承擔了國家教育部課題《在組織變革中提高學校領導力的行動研究》,通過研究,培育課堂教學、學校行政乃至學生領導力,最終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
我們培育和積聚學術力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綜合素質。學校以學習的"四環節十六字"為核心,通過教師本體知識研修、"學生導師制"的探索、"教育諮詢與評價委員會"的建立等,持續發展學校的學術力量。
我們培育和形成文化力量,提升學校的文化品質。學校發展變革、打造民主文化和建設學習共同體,鼓勵和促進教師、學生的自主發展。
我們培育和整合資源力量,提升學校的軟實力。學校將以工作流程建設、圖書信息中心的啟用以及教學資源的整體布局規劃為切入點,努力培育學校發展的資源力量。
唯有培育和積聚力量,方可突破;唯有厚積,方能薄發。
學校特色
教師隊伍
--為學生領航
中年教師異軍突起,青年教師明星雲集,方顯學校"盤整"、"蓄勢"和"突破"之功力。以市區教育專家、特級教師和區學科帶頭人組成的"學校發展專家組"、"校外導師顧問團"為學生、教師和學校發展領航;來自高校、研究機構、兄弟學校、社區、家長等方面的兼職教師以及外籍教師,為學校的課程教學改革注入活力。一批批華師大"4+1+2"模式碩士研究生的加入是學校未來發展的後備力量。
課程教學
--替學生導航
學校為學業優秀的學生建立"導師制",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導學"關係,以自主選擇的特別課程給予個別化教育;學校請
復旦大學等知名學者教授來校開設雙周五人文講座;學校為美術、文藝、英語、數學等方面特長顯著的學生設定特色班,以班級為單位開設促進特長發展的特色課程;學校從預習、上課、作業、複習四個環節去要求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提出了學習的"四環節十六字",以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使他們學會學習,學會遷移。
教育資源
--給學生護航
學校實現與
華東師範大學和"七校共同體"教學和管理的資源分享;實現與
香港中文大學、大連和深圳等中學"一課多教"教育和研究成果的分享;實現與澳大利亞、韓國、日本、美國等國外學校文化資源的分享。
實踐活動
--予學生遠航
學校是學生實踐、體驗、發展的搖籃,走出華模的學生人格自尊、行為自律、學習自主。學校重視學生人文科學精神和身心藝術修養的教育,學習型社團是學生自我發展的平台;學校的讀書節、藝術節、體育節和科技節是學生施展才華的舞台;校外三大基地是學生磨鍊意志的熔爐;學生志願者服務隊是回報社會的視窗。
地址及交通
學校西區:上海市靜安區富民路50號;
周邊捷運:捷運7號線、捷運2號線、捷運1號線、捷運10號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