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2000年12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批通過,該所人口學專業又被增選為第6批博士點,並與上海市政府僑務辦公室僑政處、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聯合設立上海市國際人口遷移與發展中心。現已形成人文地理學與人口學有機結合,人口地理、人口社會、人口規劃與社會保障等研究方向相互滲透,立足上海,面向全國,為國家巨觀經濟、社會政策提供策略諮詢的優勢和特色。研究所現設:人口地理研究室、人口經濟與社會研究室、實驗室、資料室。
歷史沿革
1957年9月,華東師範大學人口地理研究室成立,胡煥庸先生任主任。這是教育部第一次批准的全國18個研究室之一,也是我國高校最早設立的人口研究機構。因歷史原因,人口地理研究室於1958年自行停止人口研究。1964年華東師範大學成立西歐北美經濟地理研究室,胡煥庸、嚴重敏、張善余、周之桐等從事西歐、北美經濟地理研究的同時,兼做人口地理、城市地理方面的研究工作。1980年西歐北美經濟地理研究室擴建為西歐北美地理研究所,人口地理和城市地理成為正式建制的一個研究室。
1981年2月,胡煥庸赴北京出席第三次全國人口理論科學討論會,發表《我國各省區人口的五十年來演變和地區差異》,重啟新時期人口地理學研究工作。同年11月,華東師範大學恢復建立人口研究室,胡煥庸任主任,桂世勛任副主任。
1983年6月,經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華東師範大學人口研究所成立,胡煥庸任所長,桂世勛、孫文華任副所長,吳評理任書記。自此,人口研究工作步入正軌和輝煌,胡煥庸等老一輩學者為我國人口科學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出版了《論中國人口之分布》、《中國人口地理》、《世界人口地理》和《人口社會學》、《人口生態學》等在內的奠基著作。
1993年,適逢學校進行學院體制改革,人口研究所由於原有的地理背景自然地被歸屬到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在其後的十餘年間,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歷屆領導和全體教職工都對人口研究所的學科建設和學術發展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極大的努力,取得了新的成就。
2009年初,在全國學科發展規劃再次調整的巨觀環境下,從學校學科發展的大局出發,人口研究所與社會學系的同仁走到一起,整合社會學一級學科內部相關學科之間的力量,組建新的學院,做大做強“大社會學”。2009年底,社會發展學院宣告成立,人口研究所人也由“資環人”成為“社會人”,在新的平台上開啟了新的輝煌之旅。
歷任領導:
| 行政領導
| 黨支部書記
|
| 所長
| 副所長
|
1981-1985
| 胡煥庸 | 孫文華 | 吳評理 |
1985-1989 | 程 潞 | 朱寶樹 | 吳評理 |
1989-1997 | 朱寶樹 | 王大犇 | 吳愛珠 |
1997-2001 | 桂世勛 | 丁金宏 | 王大犇 |
2001-2010 | 丁金宏 | - | 王大犇 |
2010-2014 | 吳瑞君 | 黃晨熹 | - |
研究方向
努力形成人口地理與人口社會、人口經濟、人口生態、人口統計分析等多學科結合的研究特色和優勢,從國家社 會經濟發展和學科建設的實際需要出發,承擔各類研究課題和信息開發及諮詢業務;並培養碩士、博士、博士後高層 次人才,開展多層次的人才培訓工作。
研究成果
近年來完成的主要研究課題有國家計畫生育委員會項目“中國城鄉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管理”和“中國富裕地區農 村計畫生育綜合治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山區人口垂直分布研究”;國家統計局項目“中國1990年人 口普查遷移數據分析”;國家教委哲學社會科學首批青年基金項目之一“農村人口向小城鎮轉移問題及對策研究”; 國家教委P04合作項目“中國改革開放中的最新人口問題研究”、“中國貧困縣人口問題研究”、“中國1990 年人口普查資料深入分析”,以及中日雙邊合作項目"中日老年人生命周期的比較研究";與美國加州大學帕克利分校東 亞研究院合作項目“20世紀上海人口變遷與計畫生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上海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管理》、《人口發展與生存環境》、《人口生態學》、《人口地理簡明教程》和《中國人口問題研究叢書》等。
目前正在進行的主要研究課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都市連綿區人口發展容量及開發最佳化模型的樣區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九五” 規劃重點項目“上海農村人口的加速城市化和社會勞動力再轉移研究”和“上海市外來勞動力和本地勞動力補缺、替代 關係研究”;上海市科委“上海新移民現狀及管理對策研究”。
地圖信息
地址:金沙江路135號華東師範大學乾訓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