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五校,即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網路上民間對中國東部沿海華東地區和長三角經濟區五所頂尖高校的統稱,簡稱“華五”。“華東五校”這一概念最早出現於21世紀初的網路論壇上,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而迅速在關注高等教育的網民中流傳開來,並被廣為接受。2008年8月2日,華東五校詞條正式在百度百科創建。
華東長三角經濟區內的這五所大學一般被認為是中國大陸高校中實力僅次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學校。華東五校中,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位於中國直轄市上海,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分別位於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的省會城市。華東五校均是中央部委直屬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國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東五校
- 發展定位:世界一流大學
- 學校屬性:副部級、雙一流大學A類
- 教育部直屬:復旦大學(上海)
- 教育部直屬:上海交通大學(上海)
- 教育部直屬:南京大學(江蘇南京)
- 教育部直屬:浙江大學(浙江杭州)
- 中科院直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合肥)
華東五校,學校簡介,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排名情況,985工程建設,雙一流建設,華五共識,
華東五校
浙江省:浙江大學(教育部直屬高校,建校於1897年)
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直屬高校,建校於1958年)
學校簡介
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Fudan University),簡稱“復旦”,位於中國直轄市上海,始建於1905年,初名復旦公學,創始人為中國近代知名教育家馬相伯,首任校董為國父孫中山先生。“復旦”二字出自《尚書大傳·虞夏傳》中“日卿雲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本義是追求光明,表示不忘“震旦”之舊,更含復興中華的意義,寄託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自主辦學、教育強國的希望,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學校。1917年,復旦公學定名為復旦大學。2000年,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合併,成立了新的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是教育部與上海市共建的首批全國重點大學,全國首批7所211工程、9所985工程大學之一,首批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入選首批“珠峰計畫”、“111計畫”,中國頂尖學府“九校聯盟”(C9聯盟)成員。復旦學術交流活躍,涵蓋了文學、理學、醫學、哲學、經濟學、法學、歷史學、工學、管理學等十大學科門類。
截至2017年12月,復旦大學擁有邯鄲、楓林、張江、江灣四大校區,校園占地面積244.99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98.22萬平方米。學校有全日制本專科生13361人,研究生19903人,其中學歷留學生2169人;教學科研人員2871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 2523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人數46人(含雙聘),“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本校申報入選)94人;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49個;附屬醫院 16個(其中5家籌建);校圖書館藏書數532.70萬冊;本科專業7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5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5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1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9個;17個一流學科入圍“雙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簡稱“上海交大”,位於中國直轄市上海,學位點涵蓋理、工、醫、經、管、法、文、教、史、哲、農、藝等十二個學科門類,是一所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全國首批7所211工程和首批9所985工程院校之一,首批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入選國家“111計畫”、“2011計畫”、“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是中國大學“九校聯盟”成員,也是Universitas 21(國際性頂尖大學協會)的創建成員之一。
上海交通大學是交通大學最初的兩大源頭之一,最早可追溯到1896年(光緒22年)創立的南洋公學,也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頂尖學府之一,被譽為“東方MIT”。1999年,上海農學院併入學校。2005年,學校與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併為新的上海交通大學。學校綜合實力名列前茅,特別是工學、醫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理學等學科頗具優勢。經過百餘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學已經成為一所“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的中國一流、國際知名大學,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學”穩步邁進。
截至2017年12月,學校共有29個學院/直屬系,24個研究院,13家附屬醫院,2個附屬醫學研究所,12個直屬單位,6個直屬企業。全日制本科生(國內)16221人、研究生(國內)30895人(其中全日制碩士研究生14532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7236人),學位留學生2722人,其中研究生學位留學生1427人;有專任教師3014名,其中教授989名;中國科學院院士2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24名,中組部頂尖“千人計畫”1名,中組部“千人計畫”112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共139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29名,“青年千人計畫”173名,青年拔尖人才20名,長江青年學者29名,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7名,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首席科學家35名(青年科學家2名),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畫首席科學家14名,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15個,教育部創新團隊21個。有本科專業6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8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3個。博士後流動站35個。17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有1個國家實驗室(籌),1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8個國家重點(級)實驗室,1個國家級科研機構,5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級研發中心,3個“2011”協同創新中心,15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2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個科技部示範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5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1個農業部重點實驗室,34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5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個上海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上海市功能型平台,1個國家社科基金決策諮詢點,6個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3個上海市高校智庫,4個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諮詢研究基地(專家工作室),2個上海市軟科學基地,1個教育部高等學校軟科學研究基地,3個世界衛生組織合作中心,1個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和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
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Nanjing University),簡稱“南大”,位於江蘇省省會南京,為中國大陸頂級名校,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高等學府。追溯學脈古為源自三國吳永安元年的南京太學,近代校史肇始於1902年籌辦的三江師範學堂,此後歷經兩江師範學堂、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等歷史時期,於1950年更名為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是教育部與江蘇省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高校,首批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首批“珠峰計畫”、“111計畫”、“2011計畫”實施高校,也是九校聯盟、世界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的重要成員和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高校。南京大學是哈佛大學白碧德主義影響下的中國“學衡派”的雅集地,曾被譽為“中國科學社的大本營”和“中國科學發展的主要基地”,被楊振寧稱讚為“中國最頂尖的大學”。南京大學是國家“985工程”首批九所高水平大學中唯一未合併其他院校的高校,堅持“內涵發展”,保持“原汁原味”辦學優勢與特色,贏得社會“中國最溫和的大學”的美譽。自上個世紀初建校以來,南京大學就一直是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最活躍的中國大學之一,與世界上眾多一流大學和高水平科研機構建立了緊密的協作關係。
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簡稱“浙大”,位於浙江省省會杭州,前身是1897年創建的求是書院,是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現代高等學府之一。1928年更名為國立浙江大學。中華民國時期,浙江大學在竺可楨校長的帶領下,成長為中國最頂尖的大學之一,被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譽為“東方劍橋”。1998年,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和浙江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的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是中國首批7所“211工程”大學、首批9所“985工程”大學,首批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A類大學,中國大學C9聯盟(九校聯盟)、世界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的成員,是中國著名頂尖學府之一,是一所特色鮮明、在海內外有較大影響的綜合型、研究型、創新型大學,其學科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藝術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十二個門類。
截至2017年底,浙江大學設有7個學部、36個專業學院(系)、1個工程師學院、2箇中外合作辦學學院、7家附屬醫院;學校有紫金港、玉泉、西溪、華家池、之江、舟山、海寧等7個校區,占地面積5739978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575983平方米,圖書館藏書量708.4萬冊;有全日制在校學生53673人(其中:本科生24878人,碩士研究生18048人,博士研究生10747人),在校留學生6843人(其中:攻讀學位的留學生4116人);有教職工8657人(其中:專任教師3611人),教師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0人、文科資深教授9人、國家“千人計畫”入選者(含青年項目)237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入選者(含青年學者)10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29人;18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居全國高校第三。截至2018年3月,據ESI公布的數據,學校18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前1%,7個學科進入ESI前100位,均居全國高校第二;8個學科進入前1‰,5個學科進入ESI前50位,均居全國高校第一。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簡稱“中國科大”,位於安徽省省會合肥,是中國科學院直屬的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理工類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A類重點建設院校,入選“珠峰計畫”、“111計畫”、“2011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是九校聯盟(C9)、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成員,為中央直管副部級高校,由中國科學院、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重點建設。
中國科大1958年9月創建於北京,建校第二年即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首任校長由國務院副總理、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兼任。1959年,中國科學情報大學併入學校。1970年初,學校遷至安徽省合肥市,開始了第二次創業。1978年3月1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在北京正式成立,這是中國科學院創辦的新中國第一個研究生院。1986年,合肥本部也成立研究生院。1999年,合肥經濟技術學院併入學校。2015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依託科學島成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科學島分院;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教育歸口單位變更為中國科大。2016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儀器研製中心、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教育歸口單位變更為中國科大。2017年,中國科學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教育歸口單位變更為中國科大;安徽省立醫院以直屬附屬的形式併入中國科大。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中國“科技英才的搖籃”之稱,中國科學院對中國科大實行“全院辦校,所繫結合”的辦校方針,改變了教育體制和科研體制相互割裂的狀況,促進了教學與科研的一體化建設。學校在國內外均享有較高聲譽,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曾稱讚其為“世界一流大學”。
排名情況
學校名稱 | 2016-2017 QS排名 | 2016-2017 USNews排名 | 2016-2017 泰晤士排名 | |||
國內排名 | 世界排名 | 國內排名 | 世界排名 | 國內排名 | 世界排名 | |
復旦大學 | 3 | 43 | 3 | 121 | 4 | 155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5 | 104 | 4 | 136 | 3 | 153 |
上海交通大學 | 4 | 61 | 5 | 138 | 6 | 237 |
浙江大學 | 6 | 110 | 6 | 138 | 7 | 250 |
南京大學 | 7 | 115 | 7 | 187 | 5 | 224 |
985工程建設
985工程重點共建協定是中國政府對著名大學的定位。依據國家教育部和各省、市及國家部委所簽訂的共建契約,根據契約書對各大學的定位及資金資助情況(三年內撥款經費總量),第一批簽約高校分列如下:
一、爭創“世界一流大學”
北京大學:18億 (教育部撥款)
清華大學:18億 (教育部撥款)
二、創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
浙江大學:14億(7億+7億)(教育部撥款+浙江省撥款)1999年11月8日
南京大學:12億(6億+6億)(教育部撥款+江蘇省撥款)1999年7月26日
復旦大學:12億 (6億+6億) (教育部撥款+上海市撥款)1999年7月27日
上海交通大學:12億(6億+6億)(教育部撥款+上海市撥款) 1999年7月27日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9億(3億+3億+3億)(教育部撥款+中科院撥款+安徽省撥款)1999年7月25日
註:“華東五校”是中國頂尖學府聯盟——九校聯盟(C9聯盟)成員。九校聯盟2009年10月啟動,正式成員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2014年11月起受邀參加聯盟活動。
雙一流建設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公布42所世界一流大學和95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華東五校全部入選首批雙一流大學A類建設名單。
2016年五校科技經費總量及人均對比。
學校名稱 | 科技經費(億元) | 教學與科研人員(人) | 人均科技經費(萬元) |
浙江大學 | 44.20 | 11232 | 39.35 |
上海交通大學 | 36.56 | 13333 | 27.42 |
復旦大學 | 35.79 | 10147 | 35.28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26.51 | 2571 | 103.12 |
南京大學 | 13.17 | 2182 | 60.38 |
2015年五校科技經費總量及人均對比。
學校名稱 | 科技經費(億元) | 教學與科研人員(人) | 人均科技經費(萬元) |
浙江大學 | 41.233 | 11115 | 37.096 |
上海交通大學 | 33.480 | 13054 | 25.647 |
復旦大學 | 25.665 | 9404 | 27.291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22.868 | 2442 | 93.644 |
南京大學 | 14.991 | 2134 | 70.247 |
華五共識
華東五校探索長三角區域高校教學協作發展
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長三角區域高校教學協作發展迎來新契機。
2018年12月1日,從復旦大學和超星集團聯合主辦的“國際引領·區域協同——2018教學創新發展論壇”傳來訊息,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五所高校將加快推動高校間教學協作發展。
當天,在復旦大學副校長、本科生院常務副院長徐雷的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學副教務長吳靜怡、浙江大學教務處處長鬍吉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務處處長周叢照、南京大學教務處副處長蔡穎蔚,上海市教委高教處處長桑標、安徽省教育廳高教處處長湯仲勝、浙江省教育廳高教處副處長王國銀、江蘇省教育廳高教處副處長徐慶,就建立華東五校教學協作機制、發展區域高教合作進行了對話,形成並發布“華五共識”。
據悉,五校將成立教學協同中心,共同圍繞“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探討教學協作機制,加快落地實踐,為學生提供更多元的優質教學資源,為教師搭建更廣闊的教學能力提昇平台,為區域高校教學協作探索更有實效的推進路徑。具體將在開設跨校輔修專業,開放優質基礎課程,共享特色教學實踐基地,共建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共促教學信息化發展,組織課堂教學互評互鑒,設立年度卓越教學獎等七個方面開展深度協作。
華東五校占據國內首個頂尖大學間的高校聯盟——C9聯盟半壁江山,五所高校的深度教學協作,將為推動高等教育區域合作,開拓新的資源,提供新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