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智經,或謂《大方廣正光明遍照華嚴般若經》、《大方廣正光明遍照華智經》,是近代重要的佛教經典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智經
- 外文名:Mahavaipulya-sammavidya Vairochana-vatamsakapanna Sutra
- 又名:大方廣正光明遍照華嚴般若經
- 翻譯:曇無讖
華智經簡介,華智經來歷,華智經目次,華智經原文,卷一序品第一,卷一如來德行品第二,卷二大勢至法王子得道品第三,卷二日光遍照菩薩品第四,卷二功德品第五,卷三阿羅漢品第六,卷三未來品第七,卷四地藏菩薩神咒品第八,卷四囑咐品第九,
華智經簡介
華智經,或謂《大方廣正光明遍照華嚴般若經》、《大方廣正光明遍照華智經》,是近代重要的佛教經典之一。《華智經》的梵文全名為 —— Mahavaipulya-sammavidya Vairochana-vatamsakapanna Sutra. 此經乃由北涼三藏大師曇無讖所翻譯。此經梵本早已流失,至今已未能尋獲。據說此經梵本是在唐代滅佛運動(會昌法難)時一連被唐武宗毀滅的。據史料記載,《華智經》是經三位大師翻譯而流傳於中原的。第一次翻譯是在東漢永平年間,由天竺僧人攝摩騰 於白馬寺譯出,由於找不到具有接受能力的人來向他們弘揚,迦攝摩騰只好將《華智經》藏起來;第二次翻譯是在東晉末年,由三藏法師支遁翻譯。此譯本因戰亂而逸失;第三次是在十六國時代,由北涼三藏大師曇無讖譯出,此譯本是現存的唯一譯本。
華智經來歷
《華智經》共四卷,九品,是佛教重要經典。據天竺記載,此經典為釋迦牟尼佛於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為諸弟子、菩薩、凡人、天人、阿修羅、八部眾等護法天神開講的。其中有諸菩薩自述的經典,並且明顯的見到其他後期著名佛教經典(如楞嚴經等)的經句也包含在《華智經》里。由此可見,此經典的成立,是比上述經典還要早的。
華智經目次
第一品序品
第二品如來德行品
第三品大勢至法王子得道品
第四品日光遍照菩薩品
第五品功德品
第六品阿羅漢品
第七品未來品
第八品地藏菩薩神咒品
第九品囑咐品
華智經原文
卷一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世尊。 於舍衛國。 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僧。 千二百五十人俱。 皆是大阿羅漢。 眾所知識。 長老舍利弗。 摩訶目睫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 難陀。 阿難陀。 羅侯羅。 須菩提。 富樓那伽。 周利盤陀伽。 優玻璃。如是等諸大弟子。並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常不輕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及人天。 阿修羅。 龍。 夜叉等。 八部大眾。 護法天神。 各俱一方。爾時佛世尊。眉間白毫。放大金光。遍照十方。無量世界。上至非想。非非想天。下至阿鼻。無間地獄。而越他方。八萬四千。諸佛國土。時天地有。七大震動。復雨曼陀羅華。佛身紫金光色。相好莊嚴。爾時摩訶梵天。與其眷屬。大梵輔。大梵眾。盛著華服。瓔璐琉璃。等等飾物。現於佛前。頂禮佛足。退坐一面。又釋提桓因。與諸天子。盛著華服。瓔璐琉璃。等等飾物。現於佛前。頂禮佛足。退坐一面。又四大天王。廣目天。增長天。多聞天。持國天。與諸天子。盛著華服。瓔璐琉璃。等等飾物。現於佛前。頂禮佛足。而坐一面。爾時世尊。入甚深禪定。慈心三昧。發五祥光。五色蓮華。從地湧出。各繞佛頂。諸聖眾。人。天。八部眾。見此祥瑞。讚嘆不已。即發無上心。願成佛道。而作是言。
南無釋迦牟尼佛 相好莊嚴無等論
今現瑞相五祥光 慈心觀照諸眾生
吾當發願成佛道 以無上心得菩提
卷一如來德行品第二
時長老摩訶目睫連。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頂禮佛足。而白佛言。稀有。世尊。以何因緣。放此金光。遍照世間。又有蓮花。從地湧出。後繞佛頂。爾時世尊。即出禪定。而作言道。善哉善哉。摩訶目睫連。如來之德。甚深難懂。我諸弟子。不可缺善根福德。而如是明了。汝當知諸佛成佛以來。已經三大阿僧祗劫。所行菩薩之道。六波羅蜜。成就圓滿。以此圓滿。而能現無量無邊金光。作無量神通。得無量三昧。若汝今欲知諸佛德行。亦須成就妙覺果位。行菩薩圓滿六波羅蜜。爾時摩訶目睫連。又作言道。世尊。吾等弟子。愚昧無知。應云何行。菩薩圓滿六波羅蜜。以見如來正德行。佛告摩訶目睫連。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此六波羅蜜是六度法。布施度慳貪。持戒度毀犯。忍辱度瞋心。精進度懈怠。禪定度散亂。智慧度愚痴。以此六度。即斷煩惱。生大微妙心。生大慈悲心。生大正念心。能令福德圓滿。見佛德行。又作偈曰。
六度波羅蜜 檀那位第一 能滅慳貪念
六度波羅蜜 屍羅位第二 能滅諸毀犯
六度波羅蜜 羼提位第三 能滅嗔恨心
六度波羅蜜 毗梨位第四 能除懈怠心
六度波羅蜜 禪那位第五 能除顛倒意
六度波羅蜜 般若位第六 能除諸無明
長老摩訶目睫連。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退。
卷二大勢至法王子得道品第三
爾時佛說已。即有天女撒華。於此之間。天上有光。遍照佛頂。而出十萬道金色金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青色青光。微妙香潔。又有蓮華。大如車輪。蓮台之上。有大勢至法王子。猶如須彌山高。大勢至法王子。身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手執蓮華。頭頂寶冠。身著華服。又帶瓔璐。爾時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至佛所。偏袒右肩。雙掌合十。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吾聞世尊方才所言。知是大法。而至佛所。頂禮世尊。佛言。大勢至成就如是功德莊嚴。以恭敬心。供養諸佛。是為甚難。汝等眾生。當常作如此。供養禮敬。諸佛如來。時世尊言大勢至法王子。汝以念佛心。得三摩地。至心不亂。意不顛倒。為諸佛讚嘆。汝今亦應廣為宣說。念佛三昧。利益眾生。時大勢至法王子。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再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佛。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若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勿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乳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又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為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欲攝念佛人。歸於極樂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諸大聖眾。天龍八部。並諸菩薩。聞大勢至所言。即得不退轉地。
卷二日光遍照菩薩品第四
爾時金剛手菩薩。心生懷疑。大勢至菩薩微妙殊勝功德。爾時釋迦牟尼佛。於金剛座。結盤趺坐。告金剛手菩薩。善哉善哉金剛手。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各色珠寶。遍布虛空。供養八千萬億諸佛。所得功德。多否。金剛手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而白佛言。世尊無可能計。若眾生以恭敬心用毫毛金。供養諸佛。當下即種。聖因善果。捨身已。當作轉輪聖王。或婆羅門。若遍布虛空。金銀珠寶。供養諸佛。其功德難以計量。世尊即語。金剛手菩薩。 而作言道。越他方無良諸佛土。有一如來。名藥師琉璃光佛。彼佛有二侍菩薩。一名月光遍照。一名日光遍照。日光遍照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功德莊嚴。於過去世。行菩薩道。供養諸佛。遍布虛空無量珠寶。因此功德。莊嚴其身。無量光明。如日光遍照大地。若善男子善女人。今持其名號。南無日光遍照菩薩摩訶薩。即得消滅無量種罪。往生東方藥師琉璃莊嚴淨土。如今汝等。亦當宣揚其功德。利益未來世無量眾生。金剛手菩薩摩訶薩。聞佛說已。頂禮佛足。而作是言。人天導師。尊貴世尊。吾等菩薩摩訶薩。將護持流傳。此微妙之法。以此利益無量無邊眾生。
卷二功德品第五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即從座起。偏袒右肩。而白佛言。
世尊。若有男子女人。布施供養。食物珠寶。凡夫千人。有何功德。
佛言。可往生人天道。受大快樂。不墮惡趣。
若布施供養。食物珠寶。初果聖人百人。功德如何。
佛言。所得功德。不能勝數。於佛法無礙。
若布施供養。食物珠寶。二果聖人十人。功德如何。
佛言。所得功德。如恆河沙。無能計量。當種下聖因。不墮惡趣。
若布施供養。食物珠寶。三果聖人五人。功德如何。
佛言。如是此人。所得功德。勝前三者。不可計量。於佛法種下甚深善緣。不墮惡趣。
若布施供養。食物珠寶。四果阿羅漢。乃自一人。功德如何。
佛言。如是此人。所得功德。勝前四者。當於正覺。不為退轉。常生人天。受大安樂。文殊師利。汝當知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歡喜心。供養布施。乃自一人。持正見者。此人必受大安樂。遠離災害。不受苦惱病痛。文殊師利。汝當信是稱讚其不可思議功德。
卷三阿羅漢品第六
爾時優波璃尊者。即從座起。偏袒右肩。而白佛言。世尊。今有眾生。惡口侮辱。阿羅漢眾。吾等弟子。倍感痛心。因其行為。必受苦報。唯願世尊。慈悲勸解。一切眾生。以免眾生。墮入惡趣。受大苦報。爾時世尊。白尊者言。妙哉優玻璃。汝為利益一切眾生。而作此求。是為甚難稀有。吾當為汝。勸解眾生。一切眾生。或胎生。或卵生。或化生。或濕生。應發歡喜心。供養禮待一切阿羅漢。當知阿羅漢。已超生死。是大聖人。是受應供。是無漏盡。如空中明星。遍照大地。如恆河之水。清涼解渴。亦如火把。照眾生無明。斷眾生煩惱。若有眾生。不敬阿羅漢。甚至殺阿羅漢。是為大罪。當墮地獄。受種種苦。若得人身。亦生貧苦家。眾生當知。阿羅漢道。已斷種種無明煩惱。不生貪嗔痴慢。獲種種神通。踴身虛空。上身出火。下身出水。成大成小。證無餘涅槃。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六道一切眾生。必以恭敬心。禮待阿羅漢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歡喜心。禮待供養。阿羅漢眾。此人必能。調服自心。於菩提道。得不退轉。
一切菩薩摩訶薩。比丘。比丘尼。人天等八部眾。聞佛所說。歡喜信受。發無上心。
卷三未來品第七
爾時阿難陀尊者。即從座起。偏袒右肩。作禮白佛言。世尊。於世尊涅槃以已。未來世間有何變故。佛告阿難陀尊者。吾將住世。八十年載。而入涅槃。吾涅盤後。法欲滅時。五逆濁世。魔道興盛。魔坐沙門。壞亂吾道。著俗衣裳,樂好袈裟五色之服。飲酒食肉。殺生貪味。無有慈心。更相憎嫉。時有菩薩。辟支羅漢。精進修德。一切敬待。人所宗向。教化平等。憐貧念老。鞠育窮餓。恆以經像。令人奉事。作諸功德。志性恩善。不侵害人。損人濟物。不自惜己。忍辱仁和。設有是人。眾魔比丘鹹共嫉之。誹謗揚惡。擯黜驅遣。不令得住。自共於後。不修道德。寺廟空荒。無復修理。轉就毀壞。但貪財物。積聚不散。不作福德。販賣奴婢耕田種植。焚燒山林。傷害眾生。無有慈心。奴為比丘。婢為比丘尼。無有道德。淫佚濁亂。男女不別。令道薄淡。皆由斯輩。或避縣官。依倚吾道。求作沙門。不修戒律。月半月盡。雖名誦戒。厭倦懈怠。不欲聽聞。抄略前後。不肯盡說。經不誦習。設有讀者。不識字句。為強言是。不諮明者。貢高求名。虛顯雅步。以為榮冀。望人供養。眾魔比丘。命終之後。其識當墮無擇地獄。五逆罪中。餓鬼畜生。靡不經歷。經河沙劫。罪盡乃出。生在邊國無三寶處。法欲滅時。女人精進。恆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語。眼見沙門。如視糞土。無有信心。法將殄沒。登爾之時。諸天泣淚。水旱不調。五穀不熟。疫氣流行。死亡者眾。人民勤苦。縣官計克。不順道理。皆思樂亂。惡人轉多。如海中沙。善者甚少。若一若二。劫欲盡故。日月轉短。人命轉促。四十頭白。男子淫佚。精盡夭盡。或壽六十。男子壽短。女子壽長。七八九十或至百歲。大水忽起。卒至無期。世人不信。故為有常。眾生雜類。不問豪賤。沒溺浮漂。魚鱉食噉。時有菩薩。辟支羅漢。眾魔驅逐。不預眾會。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泊自守。以為欣快。壽命延長。諸天護衛。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興吾道。五十二歲。諸經當毀。尋後復滅。盡不復現。不見文字。沙門袈裟。自然變白。吾法滅時。譬如油燈。臨欲滅時。光明更盛。於是便滅。吾法滅時。亦如燈滅。自此之後。難可數說。如是之後。數千萬歲。彌勒當下世間作佛。天下泰平。毒氣全消。雨潤和適。五穀滋茂。樹木長大。人長八丈。皆壽八萬四千歲。眾生得度不可稱計。
時摩訶迦葉尊者。偏袒右肩。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今有世尊現於此五濁惡世。授微妙正法。當佛入滅。末法世間。可有正等正覺。降生娑婆。佛言迦葉。善哉迦葉。像法末法。無佛現世。自彌勒下生。方有佛現。末法眾生。有未悟道者。妄稱是佛。以佛名義。妖言惑眾。此人死後。必生無間地獄。受無間苦。切莫信之。當知其為。魔羅波旬。毒害眾生。害人慧命。複次迦葉。阿難陀。汝等當憶念此經。廣為流傳。正法久住。眾生皆當懺悔前業。以免未來。墮於惡趣。
諸菩薩摩訶薩。並諸弟子。天龍八部。聞佛所言。悲傷惆悵。皆發無上菩提道心。得無生忍。皆護念受持。此殊勝法。
卷四地藏菩薩神咒品第八
爾時阿逸多菩薩摩訶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常聞世尊。讚嘆地藏菩薩摩訶薩。其功德不稱計。唯願世尊。為吾等宣說地藏法。爾時世尊。口中放出。五色彩光。然後微笑。爾時大地。即有震動。從地湧出。金色蓮華。大如車輪。地藏王菩薩摩訶薩。座於蓮台。相好莊嚴。身如金剛。大如須彌。爾時世尊。白阿逸多菩薩摩訶薩。汝意云何。地藏菩薩。有此好相。身如須彌。阿逸多。汝當知地藏菩薩。為眾生髮。無量大願。
善哉地藏王菩薩 身如金剛須彌山
功德莊嚴未曾有 大誓大願盛海量
無量劫前是國王 修菩薩道度眾生
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
眾生度盡 方證菩提
阿逸多菩薩摩訶薩。並諸菩薩摩訶薩。天龍八部。聞世尊言。嘆未曾有。即以琉璃。瑪瑙珊瑚。金剛瓔璐。真珠寶冠。供養地藏王菩薩摩訶薩。地藏菩薩摩訶薩。接受供養。將此珍寶。供養世尊。而作是言。世尊。吾觀世間。今與未來。諸眾生苦。受貪嗔痴。諸災煩惱。不畏因果。作諸惡業。為度眾生。吾有神咒。可消業障。成就功德。增加聖因。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即說咒曰。
南無喝喇怛那哆羅夜耶。南無阿利耶。悉提伽婆耶。菩提薩垛耶。摩訶薩垛耶。唵普喇嘛尼達溺娑婆訶。
地藏菩薩摩訶薩。說此咒已。頂禮佛足。然後消失。爾時世尊。言阿逸多菩薩摩訶薩。汝當流傳。此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利益現在未來。一切眾生。此神咒威力不可思議。若善男子善女人。以至誠信心。恭敬誦持。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乃自一念。當受大安樂。滅一切罪。消諸惡業。一切諸如來所護念經。是故阿逸多。汝當於未來世。宣說此咒。利益無量無邊眾生。一切菩薩摩訶薩。比丘比丘尼。人天八部。聞佛所說。嘆未曾有。歡喜信受。
卷四囑咐品第九
爾時釋迦牟尼佛。從三昧起。現大神力。以右手摩一切菩薩摩訶薩頂。與諸天龍王。二十八部善脂鬼神大將軍。而作是言。吾於娑婆。說此微妙經典。汝等當受持讀誦。廣傳此法。復於閻浮提內。不令斷絕。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未來世。受持此經典。汝等護法。當常擁護。當知是人於未來無量百千人天。受大安樂。於未來世。值遇諸佛。疾得阿搙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諸大菩薩摩訶薩。並天龍護法。即從座起。到於佛前。五體投地。皆發聲言。如世尊囑。當具奉行。如世尊囑。當具奉行。若有世人。受持是經。若自書若使他人書。吾等護法。常當隨侍擁護此人。是說法者。悉消滅諸惡。令得安樂。願不有慮。爾時世尊。現大神力。十方無量世界。悉皆六種震動。時諸佛皆大歡喜。囑累是經故。稱讚持法者。現無量神力。於是無量無邊阿僧祗菩薩摩訶薩大眾及阿逸多菩薩。並諸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摩訶梵天。大梵輔。大梵眾。釋提桓因。四大天王與無量天子。人。天龍八部。護法菩薩等。聞佛所說。皆發無上菩提道。踴躍歡喜。信受奉行。作禮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