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華寨村位於
錦屏縣南部,東鄰
新化鄉,南接黎平縣
敖市鎮,西連啟蒙鎮,北抵
鐘靈鄉,省道黎錦油路穿境而過,是進入黎平侗鄉風景名勝區的重要通道,距縣城45公里,距黎平機場21公里。華寨村位於錦屏縣東緣,境內植被條件較好,對氣候的分配有了相應的調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
村情建設
村兩委“以歌勸和,契約管理”為載體,創新管理方式,帶動產業發展,增加民眾收入,促進全村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華寨村三面環山,高大的綠樹掩映著一幢幢吊腳樓,村子距著名的隆里古城僅1公里。村寨門前豎立兩根木柱,木柱上有鮮紅的對聯,“契約管理、以歌勸和”八個大字格外醒目,對聯道出了華寨村實行村民自治,促進和諧發展的成功做法。新村按照“示範引路,點面結合,穩步推進”的方法,大力推進“四美”(自然環境生態美、村容寨貌特色美、產業發展生活美、鄉風文明和諧美。)建設。立足於“培植產業、改變村貌、培育農民、塑造新風”的發展思路實現村莊新變化。
歷史沿革
華寨村歷史悠久,據《華寨村民自治契約》記述,華寨村明代稱“寨扒屯”,屬龍里守御千戶所;清代稱“粑寨”,屬龍里蠻夷長官司;民國時期,改名稱“華寨”,屬隆里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設“華寨村”。
華寨村坐落在一個地表的隆起之上,分上寨和下寨,上下寨之間,有一條小壕溝。寨子裡的老人傳說,那是三國名將趙雲揮劍斬龍留下的痕跡,“龍脈”由此被砍斷。早年間,上寨的李姓苗族和下寨的龍姓苗族不和,上寨的人不許下寨的人過路,下寨的人也不待見上寨的人。一條小壕溝,隔斷了寨鄰鄉親的來往。後來,一龍姓人家娶了一個李姓的姑娘,上下寨才開始有了往來。民國初期,村民們在壕溝上修建了亭子,叫“接龍亭”,意為“接通龍脈”。“接龍亭”一度為華寨村的標誌性建築。後來因為年久失修,只剩下一些破敗的殘柱斷板。
重修接龍亭,是華寨村廣大村民的夢想,後來的到全村民眾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歷時3個月,一座長15.2米,寬4.6米,高7米的接龍亭竣工了。據村中老人回憶,新修建的接龍亭比以前的更為高大華美,亭子地面面全用青石板鋪成,12根杉木柱子立在鼓型的青石墩上,支撐起亭子頂上的飛檐翹角,拔地而起,蔚為壯觀。
文化活動
最引人注目的是華寨村的“勸和文化”,《契約》規定,凡家庭內部及鄰里之間產生矛盾,引發謾罵、爭吵、打架行為,村裡的勸和小組就上門唱《勸和歌》,矛盾解決了,被勸和的人家要按風俗請大家吃“勸和飯”。《羊城晚報》報導過華寨村的“勸和文化”,引來網民的熱烈討論。華寨村的《勸和歌》由村民自己創作,內容分勸夫妻和好、勸父母、勸兒女、勸親戚、勸妯娌、全街坊鄰居等內容,語言樸實,情真意切。如針對因為大人護短而引發的不和,勸和歌里就有“你的兒子你多愛,他家的崽他各親。小孩打架經常有,剛開打起又太平。有的父母要護崽,隔壁鄰居吵得成。你罵他來他罵你,爭得街坊沒安寧。因此不要來護崽,免得大人有相爭。”的詞句,句句入情入理。
前些年,村子裡還有人打麻將,通過貫徹《村民自治契約》,還有勸和小組唱的《戒賭歌》,村子裡就再也沒有人打麻將了。華寨村兩委充分思考農村生產生活、婚姻家庭等民間糾紛及村寨建設、村寨治理等農村社會管理方面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探索農村社會管理的新路子,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民主制定《村民自治契約》來管理村務,組建了勸和小組、調解小組,對夫妻吵架制定了“家和萬事興”流動扁牌,勸和小組送扁牌進家吃勸和飯唱勸和歌化解矛盾,通過開展村民自治活動,村容寨貌、民心民風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整個村的民眾生活充滿了友好和諧的氛圍。如今華寨村村容寨貌整潔乾淨、村民和諧、家庭和睦,成為省內外遠近文明靠《村民自治契約》自我管理、村民協作治村的典範村寨。
農業氣候
華寨村屬
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因境內植被條件較好,對氣候的分配有了相應的調節,故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由於受到境內複雜的地形和植被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具有明顯的山地主體氣候和林區氣候的特點。1、氣候溫和:境內冬無嚴寒,夏無酷熱。年均氣溫16.4℃,氣溫年21.4℃,全年溫度大於或等於30℃的94天,小於或等於0℃17天。2、雨量充沛,乾濕分明。境內常年降水量在1250-1400毫米之間。4-9月為一年中的溫濕季,降水量占全年70%,10-3月為一年中的乾季,降水量占全年的30%。3、水熱同季,溫暖共節。境內4-9月平均降水量均大於年平均數,氣溫升高,降水量也隨之增多,反之減少。4、光照偏少,但較集中。華寨村光照資源是全國最低值區第一,年
日照數為1086.3小時,占全年可照數的25%,但日照比較集中,75%集中於農作物生長旺盛期的4-9月。5、山區涼,河谷壩區熱,局部小氣候明顯。境內由於地形複雜多樣,地勢起伏不平,相對高差大,高低兩地農事季節相差達15-30天,
水稻收穫是:
平壩收白露,山上打秋分,故有"山下桃花山上雪,山前山後兩重天"之說。
植被條件
境內以
杉木、馬尾松、
竹林、油茶林、常綠、落葉闊、
葉林、灌木林、草坡等8種植被為主,全村土地面積978.6公頃,其中耕地面積1320畝,旱地面積102畝,林地面積10356畝,,
森林覆蓋率為62.5%。
華寨村是黔東南州6個20工程州級基層組織精品村項目和錦屏縣7個1工程打造項目。也是錦屏縣糧食主要產區之一,素有“魚米之鄉”美稱,盛產優質稻米、菜油。該村著力發展壯大食用菌特色產業,增強高效規模種植主導產業,發展養殖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錦屏縣隆里鄉將華寨村的食用菌和王家榜村的大棚蔬菜生產作為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的切入點來抓,同時作為兩村的“一村一品”產業來培育,通過幾年的努力,隆里鄉的一村一品產業成效明顯。
華寨村大棚食用菌種植。從2005年的幾戶零星種植,發展到今天的食用菌基地、食用菌協會的連片規模種植。該村的食用菌主要種植金針姑、平姑、香姑等。近幾年種植戶達40戶以上,戶年純收入在0.5—2萬元不等。2010年,為順應形式的發展成立了華寨村食用菌協會,進一步地壯大了該村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共種植食用菌大棚65個,年產植達40餘萬元。不僅使該村脫下了二類貧困村的帽子,同時走上了富裕的小康生活。
華寨村有著良好的食用菌栽培技術基礎,2012年栽培食用菌大棚100個以上,2013由於打稻穀時雨水太多,造成了稻草發霉,大棚數量有所減少,但是現已建食用菌栽培大棚50個,食用菌作為華寨村的特色產業,在各級領導和專家的指導下,華寨村的食用菌的技術不斷提高,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當前,各項基礎設施正在建設,大棚蔬菜、食用菌、培育魚苗等種養殖項目規模每年成倍擴大,人民民眾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逐年提高。2017年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6800元,實現“家富、村美、民樂、人和”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食用菌作為華寨村的特色產業,我們不僅要讓錦屏人民知道,更要讓我村的食用菌產品遠銷全國各地,村民們實現創收同時,讓更多的人了解華寨村。
基礎設施
2012年3月份項目開工以來,通過縣、鄉、村的共同努力下,於2012年9月30日示範村11個項目已全部竣工。完成道路硬化項目1個,硬化總長1.68公里,人行步道硬化項目2個,硬化總長度2.061公里,排污渠項目1個,防滲長度0.554公里,青石板文化廣場項目1個,1640平方米,停車場項目1個,硬化774平方米,議事長廊項目1個,長22.8米,涼亭項目1個,其中新建涼亭1座,維修涼亭1座,公共廁所1座,垃圾填埋場1座,路燈項目1個,安裝太陽能路燈50盞,電力路燈35盞。
華寨村交通較為便利,錦黎省級公路旁邊穿過,距縣城45公里,南鄰黎平機場21公里,距枝 柳線、湘黔線靖州火車站123公里,清水江幹流通航里程102公里,加之國家十五重點建設項目三板溪水電站及掛治、岔處等梯級電站的建設,將形回通八達的水上網路,為華寨村發展發提供良好的條件。
旅遊資源
華寨村周邊
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資源都很豐富,不僅風光秀麗和民族風情絢麗,同時還是一個養生休息的天然氧吧。
華寨村旅遊業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境內群山疊翠,山川秀麗、風光旖旎,古變眾 多、民風淳樸。周邊有清水江苗侗風情風景名勝區和隆里古城風景名勝區組合而成的旅遊區,分五 大板塊,總面積420平方公里,景點160個,尢以隆里古城、飛山閣、龍大道烈士故居、八河電站庫區風光、亮江風景、清水江風光、青山界(五萬畝天然草場、九十九天池)、九寨北侗風情最為著名,以三板溪水電站庫區為中心的三板溪水上民族生態旅遊正在規劃和建設中。
地圖信息
地址: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