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容鎮

毗鄰中國藥谷(葛店高新技術開發區),距武漢市區僅36公里,是華容區區政府所在地。全鎮下轄蘆花、牌坊、熊咀、楊田、楊巷、韓畈、涼亭、周湯、金熊、葛閔、胡鋪、鐵張、何莊、丁橋、肖葉、包王、廖銘、鐵咀、五分、劉花、熊皮、柴湯、橋頭等23個行政村,楚藩、新街、華容等3個社區居委會及湯家湖農場,村民小組317個, 國地面積81平方公里,其中集鎮面積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25公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華容鎮
  • 所屬地區:湖北省鄂州市
  • 政府駐地:鄂州市華容區華容市
  • 電話區號:0711
  • 郵政區碼:436000
  • 地理位置: 地處鄂州市西部
  • 人口:6.35萬
  • 方言:湖北方言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 車牌代碼:鄂G
自然環境,行業優勢,社會發展,集鎮建設,經濟狀況,發展環境,交通條件,名特產品,招商項目,招商政策,主要目標,具體措施,措施一,措施二,措施三,措施四,新農村建設,華容歷史,三國華容道,華榮由來,歷史考究,地圖信息,

自然環境

華容鎮北臨長江,西與葛店開發區、葛店鎮相鄰;南與蒲團、臨江相連;東接段店鎮。華容屬長江濱湖平原地貌,地勢中東部略高,北、西、南部相對較低。南部湖泊眾多,其武四湖水面近3萬畝,尤叉湖、武城湖、西湖、魏咀湖等中小湖泊星羅棋布,精品水產養殖、生態休閒產業發展迅猛。

行業優勢

近幾年來,華容鎮堅持實施“三化”戰略,緊扣發展主題,突出基地建設、項目建設、城鎮建設、環境建設重點,形成了自己的工業優勢和農業品牌。以楓樹集團為龍頭的輕紡服裝產業規模日益壯大,年產值逾2億元,全鎮有大小紡織服裝企業10餘家;建材行業基礎雄厚,發展後勁足,已形成年產值3億元的生產規模,擁有大中型建材企業20餘家;交通運輸業異軍突起,大型企業與個體出租相結合,形成了年收入8000多萬元的運輸規模,從事個體運輸的達到1600餘戶,
全鎮大小運輸車輛達2000多輛。農業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後,形成葡萄基地3000畝,獼猴桃基地200畝,蔬菜種植面積8000畝,水產養殖2萬畝,高產優質稻基地1.2萬畝。

社會發展

全鎮有中國小校25所,其中中學4所,國小21所,在校中小學生7214人,教師536人,辦學條件經過“普九”達標考核,軟硬體環境不斷發展更新,國小入學率100%,國中入學率100%。全鎮有幼稚園8所,可容納400名兒童就學。華容影劇院可容納2000人同時觀看演出,各種燈光、放映設備齊全。鎮成立了楚劇團和放映隊,2006年新增文化中心戶6戶,全鎮有標準籃球場21個,門球場1個,足球場1個,鎮城區南區設有1個20餘畝的多功能大型體育活動場地,全鎮文化體育活動豐富多彩。衛生醫療條件日臻完善,市第四人民醫院坐落在鎮城區316國道旁,其住院部設有100多個床位,全鎮各村均設有醫療合作點,老百姓就醫方便。全鎮公務員及教師參加了醫保,農村醫保正在全鎮廣泛實施。鎮福利院可供養200多名“五保”老人,城鎮低保人員按政策落實行141戶,農村低保落實905戶。

集鎮建設

為了進一步推動城鎮建設,提高城鎮化水平,2005年全鎮投入4200萬元,加強城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了各村“組組通”工程。全鎮2007年完成了城區老街、糧店北路、交通路硬化,完成里程3.5公里,硬化面積12800平方米。完成了316國道城東2.2公里延伸工程。建成何家嶺生活小區、市場生活小區、城東生活小區,完成建築面積3.6萬平方米。
建成糧食大樓、楚雄大廈等一批開發樓,改建房屋8000平方米。完善了城區主要街道的路燈、花壇、垃圾池、下水道及配套設施建設,美化了城區環境,增強了華容鎮吸引力。2008年以來,全鎮加大投入,增強了農村路網建設力度,繼實現“村村通”工程後,硬化路“組組通”工程投入資金672.5萬元,已建成水泥硬化路13.45公里,全鎮村級硬化路通車裡程達128公里。新農村建設4個試點村周湯村、肖葉村、涼亭村、楊巷村試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經濟狀況

近幾年來,全鎮經濟快速發展,2005年全鎮實現企業總產值9.8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7.8億元,實現規模企業增加值2.1億元,完成出口創匯434萬美元。全鎮完成財政收入1831.06萬元,其中完成地稅751.78萬元,國稅909.28萬元,自管收入1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12元。

發展環境

交通條件

華容鎮是一座千年歷史古鎮,現形成便捷的交通環境。華容鎮北依長江黃金水道,省外貿碼頭白虎山碼頭離鎮僅有7公里;武九鐵路穿境而過,華容客貨兩運站即將建成,客流、物流與日驟增;316國道是鎮城區主幹道,擴寬後的八車道車流如注;鄂州至武漢的快速通道又將是一條致富道,帶來的是資金,流動的是人才;鎮境內幹道交錯,支線成網,華泥路、華五路、華蒲路、華胡路成扇形輻射全鎮。全鎮23個行政村村村通水泥公路,鎮城區道路四通八達,共有30餘條硬化路將城區連成一片,城區所有街道均實現硬化、綠化、亮化。華容鎮緊臨滬溶高速公路,物流客流高效快速。

名特產品

全鎮實施精品名牌戰略,向質量要品牌,向品牌要效益。楓樹集團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創業,其楓樹牌滌綸線響譽國內外,其產品行銷海外數十個國家;華容繡花床單在國內倡銷不衰,其過硬的繡花質量效果、獨特的鄉土花樣贏得了廣大用戶的青睞。農業經過多年調整,打響胡鋪葡萄產業品牌,該基地生產的葡萄以綠色無公害著稱,亞京、無核北極星等葡萄品種供不應求。此外,柴湯的獼猴桃在武漢、黃石、黃岡等地銷路頗大,該村獼猴桃以味美且抗癌而受到白領階層的喜愛;武四湖的螃蟹逐年走俏,成為遠近聞名的佳肴。

招商項目

“工業立鎮、項目興鎮”是華容鎮一貫堅持的發展戰略。2005年,全鎮實現招商引資新突破,共吸引投資9010萬元,新上項目8個,建成項目5個,在建項目3個,完成企業改制2家。2006年1至9月份,全鎮新上項目17個,建成項目6個,在建項目8個,契約項目3個。楓樹四期擴規4月份已完成,新增紡線生產規模3綻;華容製衣總廠5月份完成投資200萬元後投產,主要生產軍工服飾;宏發兄弟建材廠投資260萬元,5月份建成投產;此外,涼亭磚廠、雄帆建材廠、湖北福恆機械製造項目都已建成並投產。截至目前,全鎮企業數增至112家,其贏利水平不斷提高。

招商政策

一是履行項目建設“四零”承諾,即項目服務零距離、行政服務零收費、規範管理零投訴、企業生產零干擾;
二是項目建設提供“全程代理”式服務,對項目從立項審批、征地建設、設備安裝到投產運營,採取“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個目標,一抓到底”的辦法推進。

主要目標

到2011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9億元,平均年遞增12%;財政收入達到3800萬元,平均年遞增15%; 固定資產投資每年不少於8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年均遞增6.5%。
2007年全年經濟發展的預期目標: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0.2 億元,比上年增長12%;財政收入達到2100萬元,比上年增長 15%;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200元。

具體措施

措施一

圍繞農民增收、基地建設兩大任務,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按照以市場調產業、以產業調特色、以特色出規模、以規模出效益的原則,做好“調大規模、調優模式、調良品種、調活機制、調強設施”文章。大力培植壯大水產種養、蔬菜林果、畜禽養殖三大支柱產業。2007年調整的重點是:新增水產面積2000畝,擴大蔬菜種植面積1000畝,擴大避雨栽培葡萄種植面積500畝。

措施二

圍繞項目建設、發展民營經濟兩大重點,著力培植髮展後勁。2007年全鎮計畫吸引外資1.5億元,新上工業項目2-5個,完成技改項目2-3個。項目建設工作要做到盤活存量與引進增量相結合,技改項目和新上項目相結合,技術創新與產品升級相結合,實現項目引進增質增量。

措施三

圍繞農村城鎮化、城鎮現代化戰略,大力提升城鎮服務功能。立足華容特色,充分發揮地處華容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優勢,大力發展小城鎮建設。一是抓規劃。搞好城區及中心村、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的規劃制訂工作。二是抓建設。2007年建設投入力爭不少於4000萬元。三是抓新農村建設。通過改水、改灶、改廁、通路、通信息等政策,爭取項目和資金,不斷改善村鎮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措施四

圍繞保轉運、保建設兩大原則,實現財政收支平衡。一是大力推進財政可持續性發展。通過建設項目引稅源、強化管理增稅源、調整結構培稅源、扶持私營經濟添稅源,積極培植地方稅源。二是加大稅收征管力度,加大稅收環境整治。三是嚴格執行村帳站審、村帳站管,化解村級債務和矛盾,逐步減輕村級運轉壓力。四是加大對預算外資金管理力度,確保預算外資金回籠率達100%。五是加大對行政支出的管理力度。堅持量入為出、厲行節約的原則,從嚴控制和壓減一般性支出。

新農村建設

【指導思想】
堅持以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構建和諧農村為目標,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為主要內容,以“六改五通 ”(改路、改水、改廁、改廚、改圈、改垃圾堆放方式;通路、通電、通水、通氣、通信息)工作實現階段性目標。農村“一保”(最低生活保障)、“五難”(看病難、建房難、飲水難、行路難、讀書難)問題得到根本緩解、“五亂”(亂批、亂建、亂堆、亂放、亂倒)得到徹底整治。

華容歷史

三國華容道

“三江口周郎縱火,諸葛亮智算華容。”這周郎三江口“縱火”,燒得曹操敗走華容道,發出了氣沖雲霄的三聲“長笑”。這“三笑”激動人心,震撼歷史;這“三笑”,笑出了羅貫中的情懷,笑出了魏武征鞭的風采。
然而,這《三國演義》羅貫中筆下的“華容”,竟是鄂州的華容。羅貫中筆下的三江口·、華容道、劉備樊口屯兵、樊口港、武昌一望之地、周瑜西山放火炮、水軍依西山岸結營、西山蔣乾盜書、西山龐統讀書堂等等,都是鄂州的地名。而今又是旅遊的勝地。這應是羅貫中對鄂州歷史文化的貢獻。我們應再做一篇發展旅遊的大文章。
世人為爭奪三國歷史文化遺產,弄出了九個赤壁,四個華容,三個烏林。人們常說鄂州的華容與三國有關,或是因三國的故事而得名的。其實不然,它除了是明代羅貫中筆下的“文”華容之外, 卻又有一番神奇的歷史。據《武昌縣誌》記載:“華容寺在縣西六十里華容市(熊市)。《武昌記》云:縣西五十里有華容寺,舊名禪林寺。唐貞觀眾(公元620年左右)庵前有一樹,書上有藤,每見一病鼠無毛,沿樹而食,半月余,毛生。當時文皇(李世民)聖體不豫,僧惠光採取藤以進,曰‘百靈藤’。帝服之,疾俞。惠光求歸,御扎建寺以處,名曰禪林(《輿地紀勝》)。”
《武昌縣誌》引《輿地紀勝》的史書食南宋人王象之主編的,公元1227年成書。書中引用了《武昌記》的史料,據《武昌縣誌》記載《武昌記》已卷亡,但是從其他史書引用的《武昌記》的部分史料看,有晉史荃的《武昌記》,隋佚名的《武昌記》,五代雷氏《武昌記》。上述《武昌記》關於禪林寺神奇的記載,應是唐代以後的五代雷氏《武昌記》。大意是說唐太宗李世民身體不豫,相傳唐太宗身上長的是“背花”(一種毒療),久治不愈。後下詔全國各地求醫。此時華容這裡(當時不叫華容),有一簡易的庵堂,庵前有一顆樹,樹有藤,時有一直身上無毛的病鼠,每天沿樹而食,半月後,病鼠生毛。細心的庵僧慧光,看到了這一奇特的情景,認為是一棵“神藤”,(其實是一種中藥草)。是值唐太宗求醫,慧僧摘取藤,名曰“百靈藤”獻上,唐太宗服後,果然病好了。當慧光僧辭歸是, 唐太宗皇帝李世民御賜建寺。可見華容寺前身的禪林寺,是皇帝御賜建的寺,這寺當然比原來的庵堂要大,當時寺的規模到底有多大並無記載。

華榮由來

那么華容寺又是怎樣得名的呢?據邵遐齡的《武昌縣誌》記載:“華容寺開元二十五年建。世傳武昌無楠木,一夕江水飄大筏至,因為殿。殿中有時石刻舊經及梁武陵王華容碑。元和中師重建,後毀於兵。明武元年普名重修,今名覺華寺。”
這段記載十分重要,是說華容寺在禪林寺的基礎上與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建。其規模宏大,相傳前後48棟相連,前廟稱東獄廟,主廟叫覺華寺,長約一華里。這是華容寺歷史上的盛大,也是華容的輝煌。
從以上史料中可見, 華容寺是因江中飄來的楠木大筏,武昌並不生長楠木,這楠木大筏是何處漂來的呢?不得而知。“楠木”是建寺殿柱的上等珍貴木料,僧人們認為這是天意,遂在原寺的基礎上建寺,並以梁武陵王的華容寺碑,命名為華容寺。可見“華容”名字的出現,應是六朝蕭梁時期,即公元530年左右。梁武陵王紀撰的華容寺碑,《武昌縣誌·金石》有載。六朝蕭梁時期,距唐玄宗時期近200年,可見華容寺早在六朝蕭梁時期就已存在。鄂州的華容是明代羅貫中的故事,那么遠在公元530年的六朝蕭梁時期的“華容”是因何而得名的呢?又是否與“三國”有關呢?赤壁戰地遺址論戰剛剛落下帷幕,赤壁戰地,應是在江北,而恰恰黃州赤壁具備了上述條件。黃州人至今仍說古赤壁應是黃州赤壁,這鄂州的“華容”仍然給歷史留下的懸念?從六朝到唐玄宗年間,華容寺的興廢及其演變蹤跡,尚無可考。

歷史考究

據《武昌縣》記載:“華容寺殿柱有倒書吉利二字,人相傳以為天書。”這並非傳說。《梅溪集》載有宋代王十朋《宿華容寺》詩:
曉發華容寺,雲開鄂渚天。
秋聲余晚稻,地礦辟官田。
草市魚多骨,荒村店有煙。
記台書報我,已有濟川船。
古剎何年有,傳聞貞觀初。
藥痊明主疾,鼠福梵王廬。
帝賜裦嘉禮,神留吉利書。
殘僧三四輩,朝暮自鐘魚。
詩中的“神留吉利書”真實地記錄了華容寺殿柱有倒書“吉利”二字的史實。
王十朋的“古剎何年有,傳聞貞觀初。藥痊明主疾,鼠福梵王廬。”的詩句中,又記載了禪林寺歷史上的典故。
到了宋代,華容寺這裡已逐步形成了集鎮,並因華容寺而故名為華容鎮。據武昌縣誌載:“華容鎮在縣六十里。(熊志案:《一統志》作五十里。)唐為禪林寺,宋置鎮(《一統志》),今置驛。”同時這裡又設有傳遞朝廷及州、府公文的遞鋪。據《壽昌乘·烽候》載:“遞鋪:軍門鋪、蘆洲腰鋪、蘆洲正鋪、馬橋鋪、梅城鋪、華容鋪、陸家鋪、柘橋鋪,右八鋪各相距十里西入江夏縣界。從這裡又可以看到在南宋時期,華容這裡有華容寺及官府設定的遞鋪。
到了明代,華容寺仍然是華容的象徵,明代武昌縣令李有朋在巡視華容時曾多次宿華容寺,並寫了《宿華容寺》詩:
六十樊楚史,五度宿禪林。
僧識風塵面,佛憐冰櫱心。
風華俱夢枕,蹤跡共鳴琴。
怪得鐘聲過,遣音無去尋。
“六年樊楚史,五度宿禪林。”可見這位武昌縣令十分鐘情於華容寺,又是一位厲精圖治,勤政於民的好父母官。他“風華俱夢枕”的詩句,又給我留下了長長的感嘆!
清代乾隆年間,華容寺這裡已置驛(站),據《武昌縣誌》載錄:“華容鎮舊置鋪(邵志),驛設官廳在華容街中。”這“驛”是驛道,即朝廷直通地方驛道上的驛站,同時又接待朝廷過往的官員。這條驛道經馬橋直通江北的黃州。清代吳省欽為此特寫了一首《華容驛》詩:
雲夢宮何在,紛紛漢縣名。
山川收鄂國,風月送邾城。
稻蟹輪場候,花鳧唼淖聲。
坡仙應笑我,底向阿瞞爭。
“風月送邾城”,是說華容驛道直通江北的邾城(黃州);“坡仙應笑我,底向阿瞞爭。”吳省欽又是說這條驛道上留下了宋代蘇軾謫居黃州的史跡,及曹操敗走華容道的故事。
據《湖北通志檢存稿》載錄:“華容鎮以華容寺名,唐為禪林,宋置鎮,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5)置驛。”
道了清代嘉慶年間,華容仍然設有郵傳鋪,據《嘉慶通志》云:“西(城西)—十五里至水口鋪……二十里至梅城鋪……一十五里至華容鋪。”華容鋪一直延道清代後期。
然而,這“文華容“卻也是英雄用武的地方,明代末年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崇禎十六年(公元1640年),農曆五月二十五日,張獻忠率領農民起義軍進駐華容,並在華容葛店一帶打敗官兵。清代後期,公元1852年至1862年,太平軍曾幾度轉戰華容葛店,受到華容人民的熱親歡迎和支持。清代末年,湖北武漢爆發了推翻滿清王朝的辛亥革命,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華容籍革命黨人彭劉楊烈士街(彭楚藩、劉復基、楊洪勝),彭劉楊路。華容鎮也以他的名字命名為楚藩路。這楚藩路為華容鎮壯了幾分行色,又添了幾多的光彩。
歲月悠悠,華容悠悠。這樹藤長出的“禪林”,這水上飄來的“華容”,這倒書吉利的“天書”,這揚鞭躍馬的華容道,實在是是經典而又精彩,神奇而又驚奇!
人成各,今非昨。昔日水上飄來的“華容”,已是一個縣級行政區。如今“禪林”難覓,“天書”難索;“百靈藤”的故鄉正在打造“中國藥谷”的輝煌,一座二十里葛華新城正在華容道上崛起!
2005年6月撰於樊口武昌魚印刷廠辦公室《樊口探古》寫作室
此文曾刊登在《江南風》雜誌上,收錄於萬其文先生所著《樊口探古集》一

地圖信息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華容區華容鎮委(楚藩大道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