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家胡同

華家胡同

華家胡同位於瀋陽大東區。胡同之名初見於元代,今泛指規模較小的街巷道路。西城區歷史上位於元大都城與明北京城西半部,清代沒有很大的變化,今道路體系仍保持元明格局,故胡同名稱經700多年仍在普遍使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家胡同
  • 外文名:China alley
  • 所在地區:瀋陽大東區
  • 名字起源:元代
  • 特點:排列整齊,狀如棋盤
  • 相關記載:《沙門島張生煮海
歷史沿革,胡同特色,胡同文化,

歷史沿革

元大都城分50坊,其中19坊在今區境內。坊里的宅第、房屋、院落互相連線,其間形成一條條通道,排列整齊,狀如棋盤。這些通道多為東西走向,間距約77米,寬度大體分為37.2米、18.6米和9.3米三等,其中9米多寬的一般稱胡同。明北京城的日忠坊、發祥坊、日中坊、朝天宮西坊、河漕西坊、鳴玉坊、積慶坊、金城坊、鹹宜坊、安富坊、阜財坊、小時雍坊、大時雍坊等13坊在今區境內,據《明北京城復原圖》所載,今區境內有街巷約230條,其中稱胡同的有141條,約占街巷總數的64%。清北京城內城設八旗管地,其中正黃旗正紅旗鑲紅旗鑲藍旗在今區境內,據《京師坊巷志稿》記載,今區境內有街巷約576條,其中稱胡同的有322條,約占街巷總數的56%。明、清時因廢棄了元代的一些大面積建築群和衙署、府第、倉庫及場地,擴建城池,增建住宅,又由於河湖水系等地形影響,形成一些斜胡同、彎胡同、半截胡同和死胡同(不通行的胡同)等不規則的胡同,街巷胡同也逐漸變多變窄。明北京城的胡同數大約為元大都時的40倍。民國年間,內二區、內四區及內五區至內七區的一部分在今區境內,街巷數量增55900多條,其中稱胡同的約占街巷總數的40%。至1949年底,區境內有街巷1101條,其中稱胡同的有399條,占街巷總數的36.2%。1965年北京市政府進行地名整頓,確定街巷名稱983個,其中稱胡同的有528個,占街巷總數的53.71%。80年代後,對危舊房屋進行大規模改造,形成一些樓房居住區和大型建築,並擴展、合併道路,街巷胡同數量逐漸減少。至1991年,區境內共有街巷約910條,其中稱胡同的有506條,占街巷總數的55.6%。551997年底,區境內共有街巷835條,其中稱胡同的還有468條,占街巷總數的56%。西城區街巷胡同兩側建築以具有傳統風格的平房四合院為主,寺廟、官署、王府遺蹟眾多。由舊城門包括德勝門西直門阜成門宣武門等內、外大街將城區劃分為若千街坊地塊,具有“橫平豎直、四通八達”的特點。也有少數例外,什剎海邊的後海北沿、白米斜街、鴉兒胡同等20多條斜街和舊河道上形成的西斜街、趙登禹路等街巷,為不規則走向的胡同。全區胡同平均寬4.1米,平均長240米。
華家胡同華家胡同

胡同特色

西城胡同之最區境內最長的胡同是西絛胡同,全長1130米;最短的胡同為恭儉一巷、小麻線胡同和北長街西小巷,約長50米;最寬的胡同是靈境胡同,寬約14米;最窄的胡同有萬年胡同、南長街西巷和帽局胡同,寬約1.5米,最窄處只有1米寬。最曲折的胡同是八道灣胡同,有八九道轉彎。
胡同名稱西城區街巷按照通名分類,有街、路、胡同、巷、條、里、沿(用在河湖畔地帶街巷名稱)、灣、大院、道等10多種,其中以街、巷和胡同為主,尤以胡同為最多(見表)。按照專名分類,名稱的含義大體可分10多類,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橋樑、水井等特殊標誌,寺廟觀祠、官府衙署、倉庫、營地、王公權貴府第,市場、商品,工場、作坊、人物、生活用品或器具,以及反映社會生活及道德規範的抽象辭彙等。這些名稱雖歷經演變,仍保留了各個歷史時期的痕跡。①以人為名。主要有:劉蘭塑胡同,“劉蘭”指的是元代雕塑家劉元;力學胡同,1965年前稱李閣老胡同。李閣老指明孝宗時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當年其府第位於胡同北側;三不老胡同,明代稱三保老爹胡同、三保胡同,因明初三保太監鄭和府第在此得名,清代諧音稱三不老胡同,俗稱三不老、三伯老胡同。此外,有以人物爵位命名的武定侯胡同,或以當地名人、大戶,或以平民百姓、小商販、小手工業者命名的孟端胡同、劉海胡同、林家胡同、西馬家胡同、華家胡同(今華嘉胡同)等。②以官府衙署為名。主要有:大六部口街、小六部口胡同,清代始稱六部口,六部一般指吏部、禮部、戶部、工部、刑部和兵部,在這裡是官府衙門的統稱;兵部窪胡同,因在明初所設中央官府兵部西側,地勢低洼而得名,後兵部遷至皇城東,此地仍沿舊稱;惜薪胡同,因明代衙署惜薪司設此得名。惜薪司是管理宮廷柴炭的衙署。清代改為供應宮廷內用,原稱惜薪司胡同,簡稱惜薪司,1965年定名惜薪胡同。此外還有按院胡同、學院胡同察院胡同兵馬司胡同會計司胡同機織衛胡同、北太常胡同等。③以寺廟觀祠為名。主要有:宮門口橫胡同、西廊下胡同等。因建於明代宣德年間的朝天宮得名,後在朝天宮範圍逐漸形成的胡同包括宮門口橫胡同、宮門口頭條至五條,宮門口東、曲岔,東、中、西廊下胡同等。其中,以宮門口命名的胡同大體位於朝天宮宮門附近。東廊下胡同、西廊下胡同因位於朝天宮廊房位置得名。此外還有宏廟胡同、真武廟路、寶產胡同、永泰胡同、雙寺胡同、碧峰胡同、清秀巷、弘善胡同、興華胡同、大乘胡同、承恩胡同、靈境胡同、雙吉胡同及石燈胡同等。④以地埋位置、地形或地貌為名。主要有:前海南沿、後海北沿、西海西沿、後海夾道、濱海胡同等。因位於什剎海沿岸得名,什剎海包括西海、前海和後海,直接以三海命名的胡同共有13條,多為斜街。頭髮胡同,因胡同又細又長,而且彎彎曲曲得名。前、後羅圈胡同清代同稱羅圈胡同,因胡同呈環狀,形似羅圈得名。此外,形象比喻胡同地形的還有:煙筒胡同、筆管胡同、豬尾巴胡同(今朱葦箔胡同)、狗尾巴胡同(今高義伯胡同)、後牛角胡同、玉帶胡同、月芽胡同、鑰匙胡同、弓背胡同、東轎桿胡同和西轎桿胡同、磨盤院胡同、丁字胡同、花枝胡同、褲子胡同(今庫資胡同)、抄手胡同、口袋胡同等。形容地貌的有:下崗胡同、高坡胡同(今高柏胡同)、葦坑胡同等。⑤以橋樑、水井等特殊標誌為名。主要有:百花深處胡同,相傳明代有張姓夫婦在此辟園種植牡丹、芍藥,當時城中名士多來游賞,稱此地為百花深處。清代花園荒 廢,形成街巷,遂稱百花深處胡同,後簡稱百花深處;磚塔胡同,因胡同東口青磚塔而得名。青磚塔是元代佛教大師萬松行秀禪師的墓塔,又稱萬松老人塔;明代起出現的與冰窖有關的街巷胡同名稱較多,有冰窖口胡同、冰潔胡同和秀潔胡同,老北京百姓挖窖藏冰,冬季貯存,夏季出售;今趙登禹路、太平橋大街和佟麟閣路一線在元、明時是西城重要水道,沿水道出現一些以橋命名的街巷胡同,有廠橋胡同、銀錠橋胡同、小石橋胡同、織女橋胡同。此外還有鐵影壁胡同、石碑胡同、小銅井胡同、小石虎胡同、西栓胡同、三道柵欄胡同等。⑥以市場或商品為名。主要有:羊肉胡同,元大都時西四十字路口一帶為集市,其中米市、面市、羊市、馬市、牛市、駱駝市和驢騾市7市俱在羊肉胡同附近,有羊肉角頭之稱,明代始稱羊肉胡同;藕芽胡同,地近護國寺街,明清兩代護國寺廟會是城內一大廟會,街北的藕芽胡同因地近廟會,販賣鮮藕、黃豆芽、綠豆芽等小販常聚於此而得名。此外還有小市胡同、小市口胡同、羊皮市胡同、大錢市胡同、棉花胡同、劈柴胡同(今辟才胡同)等。⑦以倉庫、營地為名。主要有:太平倉胡同王府倉胡同後廣平胡同。⑧以工場、作坊為名。主要有:北草廠胡同大石作胡同、小石作胡同、大醬坊胡同、蔣養房胡同、皮庫胡同。⑨以動植物為名。主要有:獅子胡同、鴉兒胡同、松樹胡同、棠花胡同、杏花天胡同。⑩以生活用品或器具為名。主要有:氈子胡同、鐵爐胡同、大盆兒胡同、抽屜胡同、盒子胡同、鎖鏈胡同、鑰匙胡同、筆管胡同、新帘子胡同、小麻線胡同。(11)以反映社會生活、道德規範的抽象辭彙為名。主要有:弘善胡同、恭儉胡同、尚勤胡同、養廉胡同等。
華家胡同華家胡同

胡同文化

名稱演變西城區街巷胡同名稱自元代至今未變,並有據可查的是磚塔胡同。磚塔胡同的名稱最早見於元雜劇《沙門島張生煮海》。胡同名稱自明代基本未變的有羅兒胡同、安兒胡同、八步口胡同、羊房胡同、小石橋胡同、銀錠橋胡同、太平倉胡同、石碑胡同、油坊胡同、堂子胡同、惜薪胡同等。街巷胡同名稱的變化,主要是隨語音變化而夾。明代河漕西坊的柵欄胡同,清《乾隆京城全圖》記為沙臘胡同,後訛傳為紗絡胡同,1997年併入富國里。明代的北大橋胡同,清乾隆年間訛傳為大橋胡同,清宣統年間則稱大腳胡同,1911年後諧音改稱大覺胡同。有些胡同改名,是因後人不喜歡,或嫌棄,或忌諱,於是進行諧音雅化,選取與原地名音同或音近的字替代。如苦水井改為福綏境,褲子胡同改為古直胡同、庫資胡同,牛蹄胡同改為留題胡同,牛犄角胡同改為留題跡胡同,狗尾巴胡同改為高義伯胡同、高柏胡同,雞毛胡同改為錦帽胡同,屎殼郎胡同改為時刻亮胡同等。胡同改名較多的是在1965年地名整頓中,當時採用諧音或重新命名的辦法,主要將重名、不合時宜的地名改為比較文雅或具有時代特色的名稱,如寶產胡同明時稱寶禪寺胡同,因內有寶禪寺得名,1965年諧音改為現名;育德胡同明時稱石碑胡同,為避免與西長安街南側另一石碑胡同重名改為現名;北興胡同清代因地勢低洼稱作下窪胡同,後又稱下窪子,1965年更為現名;言志胡同清代稱煙筒胡同,因形得名,為避免與其他煙筒胡同重名,改為言志胡同;民豐胡同明代稱舍飯蠟燭寺,以寺得名,清代稱舍飯寺胡同,1965年改名為民豐胡同。1981年西城區又一次對全區地名進行整頓,並在此基礎上對標準地名實行規範化管理。
胡同保護西城區的胡同中,有400條具有不同歷史、人文、民俗價值,其中有100條具有重要文物價值。1988年西城區對具有歷史文物價值的街巷胡同製作和安裝胡同標誌牌。1988年6月安裝完畢第一批10條街巷胡同標誌牌,1989年6月安裝完畢第二批15條街巷胡同標誌牌,1989年9月安裝完畢第三批25條街巷胡同標誌牌。1990年9月安裝完畢第四批32條街巷胡同標誌牌。同時,北京市政府已將集中體現北京舊城歷史、文化和古都風貌的胡同與四合院居住區規定為歷史文化保護街區,西城區境內有什剎海歷史文化保護區、西四北頭條至八條傳統胡同與四合院保護區。什剎海地區著名的胡同有後海北沿、白米斜街、菸袋斜街、鴉兒胡同、銀錠橋胡同和南、北官房胡同,大、小金絲胡同等。胡同內的四合院平房民居保存較好的有西四北三條11號、19號四合院,西四北六條23號四合院等。另外,一些寺廟如廣化寺、火德真君廟、白雲觀關岳廟、昭顯廟,清代王府如醇親王府、恭王府慶王府、鄭親王府、禮親王府、儀親王府、克勤郡王府等,也都在胡同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