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長篇歷史小說大系:項羽

華夏長篇歷史小說大系:項羽

《華夏長篇歷史小說大系:項羽》是2013年華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常萬生。

基本介紹

  • 書名:華夏長篇歷史小說大系:項羽
  • 作者:常萬生
  •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月1日
  • 頁數:213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08073835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後記,

內容簡介

作者遵從史事,沒有刻意地製造情節、雕刻人物,而是在天然的戲劇衝突與人物命運的脈絡上,更加著力表現了歷史環境、時代氛圍對主人公性格與命運的影響,使全書在金戈鐵馬與詭計籌謀之外,呈現出以往同類小說比較缺少的歷史深邃感和蒼涼的冷兵器時代特有的嚴峻與豪邁。
《華夏長篇歷史小說大系:項羽》是一部現代意義上的講史小說。它沒有刻意追求以往小說多強調的戲劇性與懸念、情節的曲折與驚險以及人物立體鮮明的性格等,因為這些要素,在幾乎家喻戶曉的“楚漢大戰”的史事中天然具備。

圖書目錄

第一章流亡貴族
第二章江東起兵
第三章匯細流成巨川
第四章波峰浪谷間
第五章大戰前夜
第六章揚威巨鹿城
第七章二十萬秦軍的覆沒
第八章爭奪關中王
第九章千古一宴
第十章稱霸諸侯
第十一章霸業之憂
第十二章彭城爭奪戰
第十三章力與謀
第十四章疲憊的勝利者
第十五章挑戰的和拒戰的
第十六章困境
第十七章敗退
第十八章垓下遺恨
代後記風雨霸王樓

作者簡介

常萬生,抗戰勝利那年出生在凱歌高奏的冀中大平原。“文革”結束時走出了東北師大的校門,隨即進入了另一所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當過士兵、排長。軍旅生涯較為厚重的一段歲月,是在大連陸軍學院當教授。曾被評為全軍優秀教員,全軍院校《大學語文》學科專家,獲全軍育才金、銀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有歷史小說、傳記小說多部,曾獲多種獎項。現為大連藝術學院教授。

後記

公元前206年二月,項羽定都彭城,自立為西楚霸王之後,曾在今江蘇省徐州市彭城路北頭建造一座宮殿,後人稱之為“西楚故宮”。在這裡,項羽度過了他的鼎盛時期,實現了他初見秦始皇時發出的“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壯語,展示了他席捲天下、稱霸諸侯的偉業雄風。
然而,僅僅為四年多一點的時間,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這位叱吒風雲的一代梟雄便走到了他的末路,那撼天動地、威武雄壯的活劇也可悲地落下了帷幕。此後,人去樓空,宮門冷落,雄偉壯觀的殿堂再不聞絲竹管弦,再不見麗姬翩躚,蕭條冷落的霸王之宮只有叢生的雜草、悽慘的鴉鳴,以及飄蕩在九天之外的那飽含痛憾和悲憤的垓下哀歌。
西楚故宮很快地變為歷史陳跡,無情的時間之河蕩滌了它往昔的輝煌。唐代和宋初,這裡被當作州刺史衙門,北宋熙寧年問改稱“霸王廳”。熙寧十年(1077年)秋,黃河決口,大水涌到徐州城下,調任徐州知州的蘇軾親率軍防洪,徐州得以保全。次年,為防洪水再至,他組織徐州民眾改築了外城,功成後,在東門上修一大樓,高十丈,下建五丈旗,以黃土刷牆,更名叫“黃樓”。此後,蘇軾常在黃樓與賓客宴遊。元豐元年(1078年)重陽節時,競有三十多位知名之士宴於黃樓,盛況空前。這黃樓的建築材料便取之於霸王廳。蘇軾為什麼要將霸王廳拆除?據說是因為此樓太破舊,州府中有不少人力主拆除,故而,這座重瞳遺址遂告湮沒。
黃樓不知何時又重建,更名為“霸王樓”。史載此樓為三層,清同治年間在府署北頭。道光年間曾立重建碑於樓前,後半圮。霸王樓在1923年以後為江蘇省第三子女師範學校,徐州解放後仍為女師教室,樓上有項羽和虞姬的牌位。後因樓危拆除,但西側房屋仍保留並修整一新。不過,當年的西楚王宮已經無法覓其蹤跡了。只有秋風漸起時,那颯颯飄落的枯葉能夠喚起人們對一些往事的遙想。
霸王樓是一座可悲的樓。它聯結著一位悲劇英雄的名字,縈繞著一曲撼人心魄的悲歌。人們同情項羽,同情他的悲劇事跡,同情他的悲劇結局。為項羽立傳的司馬遷自不待言,那篇筆力雄健的佳作,字裡行間都滲透著作者的悲劇意識和鮮明的感情傾向。在他之後,傾慕霸王者仍不乏其人。唐代詩人杜牧有《題烏江亭》一首: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宋代詩人王安石也有《烏江亭》詩日: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猶在,肯為君王卷土來!
將這種同情心表現得最典型的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她的《烏江》詩為被廣為傳誦: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朱熹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他評述說,項羽的事跡“慷慨激烈,有千載不平之餘憤。”(《史記會注考證引》)
明代的李贄有一部編年體史評著作《史綱評要》,內中通過對史文的評註圈點,表明了自己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看法。在《漢紀》的段後評中,有幾段是關於項羽的。在項羽與劉邦約定中分天下的史文後,評日:“項羽畢竟忠厚。”在項羽烏江自刎的史文後,評日:“長使英雄淚滿襟。忠厚人亦淚滿襟。”據說,在今浙江省紹興西部山區與諸暨縣交界限的塔石村,姑娘們的名字中還忌用“翠”字,因“翠”字拆開便成“羽”、“卒”二字,以“翠”起名,於心不忍。相傳這塔石村是項羽的愛姬虞姬的出生地,對這對夫妻的死,人們深表同情。
面對悲風陣陣的霸王樓,清人段廣瀛也有一首題詠。詩云:
關人帳下淚如雨,英雄到死猶歌舞。 此歌千古七言祖,誰言君王但學武!
生前不作書劍奴,死後猶為禮樂主。
一頭賣得幾人情?坐使功名歸屠伍!
我有劉項兩同鄉,一則如龍一如虎。
三層樓上起悲風,淚灑彭城一片土!
段廣瀛是鹹豐年問河南臬台肖縣人,離項羽的家鄉宿遷縣不遠。同鄉惜同鄉,更有幾分感人之處。它和那些前人詩作一樣,為西楚霸王項羽獻上一曲悲壯的輓歌。
霸王樓也是一座警世的樓。我們返顧歷史,探尋項羽之敗的原因時,不難發現,這位反秦英雄儘管有著氣壯山河的英雄豪氣,在窮途末路時仍不改變其英雄風采,而且,以其非凡的軍事才能、不畏強敵的超人勇猛,在反秦鬥爭中建樹了卓越的功績,但其在觀念和性格上卻有不可忽視的弱點。項羽的性格中包含著對立統一的正反系列,充滿了善與惡、美與醜、剛與柔的矛盾衝突。他一方面是剛毅勇武,一方面是百轉柔腸,一方面是溫和仁慈、彬彬有禮,一方面是兇狠殘暴、殺人如麻。而由於他性格中這些不良因素的左右,導致了他在政治和軍事上的諸多失誤。
他是一個極端的復仇主義者。他只知道報仇雪恨,復興楚國,缺乏遠大的戰略目標。復仇心理使他暴虐殘忍,好鬥嗜殺,而這一切使他失去了民心。項羽的性格弱點還表現在他的觀念陳舊,保守落後。他的鄉土地域觀念極為濃厚,他缺乏遠大的志向,只知固守鄉土,以“富貴歸故鄉”為最終目的。這種短視使他失去了擴大戰果的寶貴機會。這種狹隘的鄉土地域觀念也使他在用人上沖不破同鄉好友的圈子。他的嫡系是江東的八千子弟,手下的主要將領也多是自己的親族同鄉,而對於眾多謀臣武將卻不知重用。老謀深算的劉邦正是利用了項羽的這一弱點,謙躬納士,廣攬俊傑,抓住一切機會與項羽爭奪人才,大大削弱了項羽的力量,導致雙方實力的逆轉。最後,他終於兵寡食盡,獨守著拔山之軀,唯嘆虞兮奈何;面對悠悠烏江,割下那顆漆黑的頭顱。
斗轉星移,歲月無情。霸王樓在歷史的風雨中消逝了,但西楚霸王的是是非非、功功過過並沒有在永恆的史冊中抹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