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財神姓趙名朗,字公明,號玄壜元帥。周代終南山趙大村瓦滓崗人,終南山有黑虎為民害,公明入黑水谷擒之。後仕周為大夫,故村名“趙大”。該村以趙公明官職而得名。
基本介紹
- 本名:趙公明
- 別稱:華夏財神
- 所處時代:商朝
- 民族族群:漢人
基本簡介,歷史淵源,主要內容,基本特徵,重要價值,瀕危狀況,相關器具與製品,
基本簡介
民間信仰華夏財神起源於周至縣集賢鎮趙大村。該村地處秦川腹地,南依秦嶺,北臨終南鎮,西與道教聖地樓觀台毗鄰,東與隋唐鼓樂集賢鎮相連。據相關資料顯示,該村占地5000餘畝,人口3008人之多,歷史悠久,文明遐邇。華夏財神趙公明元帥誕生在這裡,它是財神的故里。周至舊縣誌載文:“華夏財神姓趙名朗,字公明號玄壇元帥。《道書》有證:趙元帥者終南山人,舊縣誌又載“邑東南方有趙大村,相傳為玄壇元帥趙公明故里”。該村原名棗林村,後因趙公明官至大夫而得名為趙大村。
趙公明早年因擔柴賣草,賙貧濟困。買賣求財,使之宜利,主持公道,匡扶正義。後受福祿壽三神點化,他食桃為仙,民間敬之為財神。《封神榜》亦載:姜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封之為“上清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主管人間錢財,由是人們更把趙公元帥奉若至聖至真財界真神,並敬之以求福財,流傳古今逐成習俗。
從遠古的商周到秦漢隋唐元明清13朝,改革開放以後百廢俱興,財神故里從築壇搭棚設牌祭祀,到建詞興廟改殿,規模愈來愈大,到涉及大江南北,海內外以至整個華夏神州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無不敬奉財神。
由此產生出對於研究中國古代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禮儀文化有重要意義的歷史價值、政治價值、經濟價值和構建和諧穩定社會起著積極作用。
從1998年恢復民間信仰祭祀華夏財神文化活動,受到省長袁純清、市長馮煦初等領導的高度重視,並多次考察這裡。《人民日報》,《陝西日報》,《中國農村報》,《西安晚報》等都報導過此方面的訊息。任法融,周明,張學文,丁濟堂等知名人士也先後提詞盛讚過這裡。
歷史淵源
相傳公明年少時,以擔柴賣草為生,常賙貧濟困,除瘟剪瘧,曾入黑水峪擒黑虎為民除害。又從戎護稷官至元帥大夫,古碑文載:“元帥之功莫大,上帝嘉其功”,差福、祿、壽三神點化,他食桃為仙,《封神榜》載:姜子牙受元始天尊之命,封他為上清正一金龍如意龍虎玄壇真君、帥曹寶、肖升、姚爾益、喬有明主司民間錢財,遂成天下奉之的五路財神,財神故里築廟奉祀,幾千年已成習俗,其影響遍布全國。民間多以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為求財節,農曆三月十五日為神誕節,六月初六日為古廟會,八月十五日為還願節。每臨節日,財神故里都要舉行盛大的祭祀禮儀活動,並有大戲馬角、社火助興。此俗歷經周秦漢唐宋後,由於外民族入侵,在民族戰火中,財神故里趙公明廟蕩然無存。
1581年(明萬曆九年),地方儒官財神故里村人李可嘉目視財神廟傾塌發出慨嘆!“吾輩生於財神故里地,豈能坐視不顧”。於是召喚故里能工巧匠,“輸地壹拾貳畝”重修玄壇趙元帥廟於故里村中央,並立有重修玄壇趙元帥廟碑一通,此碑和碑文連同其它一些有關財神、財神廟的文物資料一直由李門世家珍藏,成為研究財神文化的重要依據。
1900~1908年(清朝光緒年間),財神故里公明廟歷經風雨侵蝕再次行將傾斜,故里李氏可嘉後裔再次倡導重新修復廟宇,此次修復規模宏大,伴隨祭祀活動而來的是:財神故里趙大村,百工雜流聚集,街道繁華喧鬧,終年四季,人流不斷,大街小巷,水泄不通,朝廟上香,求福祈財,盛況空前,當時人稱“小北京”。
古時,財神故里較為低洼,常有洪澇危害,對此財神顯聖蓮花池,以龍顯象,尾畫地形圖為蚰蜒河,從此澇洪順河而下,水患排除殆盡。
1929年(民國十八年),大旱三年,顆粒無收,可財神故里蚰蜒河流域田禾茂盛,收成頗豐。
1997年7月10日(農曆1997年六月初六日)雨過天晴,有雙虹落宮之兆,第二年將重修了公明財神廟等等,動人故事枚不勝舉。
解放以後,破舊立新,神像被毀,廟房被當做學校教室,後又改為保管室,又經十年文革浩劫,財神文化再次蕩然無存。
改革開放以來,在財神故里李可嘉第十一代後裔李巨才的倡導和帶領下依靠台灣同胞的資助,於1998年再次修復了財神廟,再次弘揚了財祖大業。財神廟前殿後殿臨立,中國財神故里趙公明紀念館高聳,祭祀和敬奉財神的民俗禮儀傳遍全國各地和海內外。相關報紙、電視台都傳播了此方面的訊息,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並立項開發財神故里文化。
主要內容
祭祀禮儀以正月初一到十五日的求財節;三月十五日的神誕節;六月初六的古廟會、八月十五的還願節為主要時日。祭祀禮儀分敬神、迎神、求籤、還神、送財氣、財神舞等儀程。
一、敬神是指香客如何上香禮儀,主要議程是:
1、齋戒,淨手:即上香前先要求上香者必須用清水齋戒洗淨雙手,以表對神的尊敬。
2、燃燭:意在照亮人神間的通途。上香:向主神位上三支香於香爐,意在向神靈打招呼。上香後再行三叩首(三叩九拜),表示對神的虔敬。
3、上供:
將供品擺放於神前供桌,供品多少由心,一般有金豬或三牲禮酒,亦可以帶五個生果,一碟齋菜作為供品。
4、化錢、誦經:
化錢:將自己所帶紙錢,黃表或衣、缽、紫金一併焚燒於神堂前,在次期間如有經師可一併吟誦經文,表示對神的奉慰。
5、上表文:即祈禱:將自己求神的心愿寫出表文秦報(誦讀)焚化於神前。
二、迎神者即祈福求財消災度厄,請像開光等。祈福求財是由主賜人為求神者主持求財祈福、消災度厄等道場。請像開光禮儀,由道士或居士主持在上表文一項進行。
三、求籤:
想知後事吉凶,可於此項向神求取簽文,注意每次只能問一件事。
求籤禮儀:
分跪拜,手握簽筒,靜心祈禱,抽取簽號,叩拜,求解簽文等程式,在上表文一節進行。
四、還神:還神亦即謝神,就是在求神應驗以後向神還願,還神禮儀一般有上香、叩頭、禮拜、上供、掛紅、送匾、明燭、燃燈、放鞭炮等。
請像開光禮儀:
由居士或道士主持,在上表文一項進行。
五、送財氣習俗禮儀:
大年初一清早財神故里趙氏後裔人裝扮成財神或抬上財神像,帶上財神宙版印神帖鞭炮,前有童男童女各一人裝扮成賜財童子,後有樂器鑼鼓隊,還有經師班組成送財氣隊伍。
隊伍出發後,鞭炮轟鳴,樂器響奏開壇曲,經師班吟誦財神經,賜財童於跳躍,前呼後擁朝著各行各業門面店鋪進發喜送財氣。隊伍每到一處門前,如見店主鳴放鞭炮迎出門外,兩賜財童子手拿財神帖子活蹦亂跳口喊“財神到”將神帖喜送至門主人手中,店主喜送財禮後,將神帖安祭店中,應驗後來廟還願,此為送財氣習俗禮儀。
六、 財神舞:
1、是在各神節舉行的一種財神舞蹈。分迎祭財神、財神禮(五路財神出場表演)和賜財寶三節。
2、財神顯聖故里行:
是在迎接團體貴賓時演出的一種大型舞蹈。分擔柴賣草、扶貧濟困、上山伏虎、除瘟剪瘧、食桃為仙、黃河布陣、祭壇受封、魂歸故里、財賜天下、喜送財氣幾節。
方圓幾十里百姓有施之禮儀道場一場,富甲保民一方,來過財神廟一趟,五業生意興旺的說法。
基本特徵
財神故里敬財神祖祭祀禮儀千古流傳,自成體系,基本特徵如下:
1、依存於祭祖特徵:此種祭祀禮儀依附於對先祖的紀念和崇拜,浸透著由衷的民族情感。
2、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無論從作品的製作或吟誦經文,敲鑼打鼓都具有一定的藝術美和音樂美。
3、具有豐富精神生活的特徵:每舉行一次禮儀活動,參與者都感受到精神享受。
重要價值
祭祀財神禮儀活動自一九八六年正式啟動以來,受到全國各地乃至海內外人士的重視。一九九八年三月十五日,台灣大理市竹枝坑佑福宮組織的“大陸祖廟朝聖團”40餘人,不遠萬里,連續三年六次專程前來趙大村財神廟,進香祭拜,追宗懷祖。
挖掘和保護這一文化遺產有以下重要價值:
歷史價值:祭祀財祖禮儀,包涵了大量的古文化信息,研究挖掘祭祖禮儀,對於研究中國古代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禮儀文化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政治價值:依據這項活動的影響,開展此項活動有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有利於加強大陸和台灣以及海內外其他同胞的友好往來,有利於完成統一祖國大業。
經濟價值:開展這一活動有利於開發旅遊產業,有利於振興地方經濟。它對構建和諧穩定社會,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瀕危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雖經發起人等的努力,促進財神故里文化有了很多的發展,但缺乏統一管理,致使許多文化內涵沒有得到應有的開發,許多文物得不到應有的保護,許多人文景觀得不到恢復,許多配套設施趕不上去,有收入得不到合理的套用,保護和發展資金嚴重不足,此種狀況,導致此文化遺產陷於嚴重危機,如不搶救,將瀕滅亡。
相關器具與製品
祭祀禮儀使用的祭品有:
香火、蠟、表、轉運寶牒、平安符、金斗、大元寶、冥錢銀紙、衣、缽、花紙、祿馬、糖果、茶、酒、三牲(金豬、雞、漁)等。
相關的器具有:
鐘、鼓磬、神簽、香爐以及鑼鼓、樂器、鞭炮等。
製品及作品有:
財神神帖、簽文、《上香經》、《朝聖經》、《賜財經》、《財神經》、《消災度厄經》財神像、財神法器、財神紀念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