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民主思想的先河——老子道德經洗塵錄

華夏民主思想的先河——老子道德經洗塵錄

《華夏民主思想的先河——老子道德經洗塵錄》是現代趙毓民、趙琳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華夏民主思想的先河——老子道德經洗塵錄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者:趙毓民、趙琳
  • 類別:哲學著作
內容簡介,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全書分十一個部分,重點內容是對老子《道德經》章節進行歸類解釋,綜合解說老子的哲學思想、人生觀、政治思想和軍事思想。附錄部分為老子《道德經》全文。
作者把理科研究所慣用的邏輯思維方式用於文科研究,視《道德經》八十一章為一含有八十一個方程式的聯立方程組,將各章名詞概念當作各個方程式的變數項和常數項,象解方程組時反覆將同類項“代入”或“消去”以求出各變數項的代表值那樣,把《道德經》中含有同樣辭彙的章節相互比較分析,以求出辭彙的確切含義。例如,《道德經》第三章上說“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似乎要人民沒有什麼想法吃飽了就行。但第四十九章又說聖人“以百姓心為心”。顯然要重視人民的想法。作者把這兩章中的“其心”和“百姓心”看成概念不同的x、y,為求出x。y的代表值,把《道德經》中含有“心”字的章句反覆對照分析,發現x是指貪慾巧利之心,y指“甘食,美服,安居。樂俗”之心。
作者採用這種同文互證的方法,將《道德經》全文前後對照,以邏輯的歷史的分析論證,揭示原書本義,滌除種種誤解,使古代這一蘊含民主思想的理性哲學重現原貌。作者認為老子其人其書是春秋時代的。這一時代中社會發生了巨大變革,井田制向稅畝制轉變,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諸侯、卿、大夫、庶民、奴隸以及新興地主貴族要求衝決宗法制度加在其身上的束縛。而庶民行列的壯大,貴族淪入庶民所帶來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兼併戰爭中士階層作用和地位的上升,都為人民衝決很久以來束縛他們的宗法禮制提供了有利條件。周公的禮樂制度失靈了,天命淪日益動搖,同時也動搖了國君作為宗族傳人的特權。這時孔子以恢復周禮為己任,力圖保持領主所有的奴隸制,祖述堯舜,憲章文武,提出克己復禮,扶持沒落貴族全面復辟,宣揚天命論。而與孔子同時且年輩較長的老子,則根據當時業已出現的社會變革現實和種種先進思想,經過理性思維,第一次提出“道”這一哲學概念,徹底否定了宗教性的天神觀念,指出道是先於天地而存在的、永恆的、取法於自然的、自然的屬性和規律,簡捷而有力地否定了天命的神秘和大小等級貴族的尊嚴,卑棄統治者奉為金科玉律的周禮。這是代表新興社會力量的揭示真理的呼聲。《道德經》包含著豐富的辯證法,雖然這種辯證還是樸素的萌芽,但這萌芽產生於人民大眾的土壤上,依據於自然和社會的客觀規律,因而具備發展壯大的機理。
作者還就《道德經》中“自然和無為”、“虛和靜”、。柔弱和不爭”、“有無循環論”問題進行了商榷,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出版信息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7月出版,19萬字,責任編輯:趙智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