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禮漢服社

華夏文禮漢服社

安慶師範學院華夏文禮漢服社成立於2012年,在安慶師範學院以宣傳漢服為載體宣傳漢文化,復興華夏。宗旨是復興華夏,明禮修身。博學於文,約之以禮。社訓是始於衣冠,達於博遠。

基本介紹

  • 名稱:華夏禮儀漢服社 
  • 所屬院校:安慶師範學院 
  • 成立時間:2012年 
  • 社團類型:文藝愛好類
成立背景,成立原因,

成立背景


漢服,即華夏衣冠,中國漢族的傳統服飾,又稱漢裝,華服。其由來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一直到明代,連綿幾千年,華夏民族一直不改服飾的特徵,這一時期漢民族所穿的服裝,被稱為漢服。 漢服是漢民族傳承了數千年的傳統民族服裝,是最能體現漢族特色的 服裝,每個民族都有屬於自己民族的特色民族服裝。漢民族憑藉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漢服文化。博大精深,體系完備,悠久美麗的漢服,是中國不可多得的一大財富,是值得每一個炎黃子孫引以為自豪的。漢服的影響十分深遠,亞洲各國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不丹 等等服飾均具有或借鑑漢服的特徵。 服飾在華夏文化中,除了“避寒暑,御風雨,蔽形體,遮羞恥,增美飾” 等 一系列人類通行的實用功能外,還有著“知禮儀,別尊卑,正名分”等特殊意 義。 《周易·繫辭下》有:“皇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自此,我們可以清晰 的記得,衣冠於華夏,不再是一件小事。 《左傳·定公十年》疏云: “中國有禮 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可見,對於華夏民族而言,服飾的重要性。漢服,不只是一件衣裳,更多的是華夏文明的一個載體,是傳統文化的一個方面。

成立原因


在這個各個民族都追求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民族服飾的年代,作為幾千年傳承的文明古國,幾千年傳承的華夏民族,如今卻在世界之林丟失了自己的服飾,甚至誤把旗袍和馬卦這些由滿人傳進漢族的服飾當做自己 的民族服裝。巍巍華夏,兮兮大漢,難道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後,千百年後的今天,華夏民族就要這樣赤裸著向前嗎?而且,漢服,不僅僅是一種文化的載體,一件簡單的漢家衣裳,凝聚了華夏民族炎黃子孫的智慧與心血。為漢民族量身度造的衣裳,非漢服莫屬。它的形態無不流露出華夏民族和諧端莊、天地人和、飄逸流暢,以及精巧細緻的審美傾向。漢服作為 漢民族的傳統服飾,本身就蘊藏有“華夏”二字的內涵。禮樂相和,寓教於美,
衣冠之美納入了儀禮之大,從此, “衣冠上國”與“禮儀之邦”便相伴流傳。 值得傷感的是,這種文明的原生地卻比四野更加凋敝和荒蕪。立領小袖堂而 皇之地代表著中華,交領右衽被唏噓成為異邦;孔子一度被認成封建禮教的招牌而打到,而韓國的儒家氣氛卻又讓孔夫子的祖國這邊欽羨不已。有人說, “中國沒有華夏,華夏不在中國” 雖是憤慨之語,而對於華夏文明原生地的住民們, 又有何言語辯駁呢?在漢服的原創國度,漢服竟然被指斥為“復古”和落後,而能看到的華夏衣冠最完整的孑遺,竟是我們曾經的兩位學生日本和韓國了。 希望有那么一天:在公祭軒轅黃帝和先師孔子這等莊重神聖的場合不再充斥著突兀暴露抑或不倫不類的“奇裝異服” ,炎黃子孫們可以衣袂飄飄、儀表堂 堂地邁進華夏民族的聖靈之地,步履端莊、行止有禮地舉觴酹酒,自信而虔誠 地告慰人文先祖和先師聖賢,乃至古老而滄桑的華夏文明。成立這個社團,僅僅是因為我們是炎黃子孫,華夏兒女。我們該有一件自己的衣裳。
華夏文禮漢服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