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油底肉,爬沙蟲,斑鳩菜,
油底肉
華坪的年平均氣溫很高,在每年的六、七月份,最高氣溫接近四十度。在這樣的高熱環境中,尤其是在生產力低下的時代,肉食品的保存保鮮成了一個很大的難題。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華坪人發明了用油來保存食品的方法,從而創造了風味獨特的美味食品——油底肉。
就象華坪的近鄰永勝縣家家戶戶都醃製火腿一樣,油底肉是華坪人家家必備的食品,一年四季都可製作。通常選取上等的五花肉為主料,把皮子燒黃,然後刮盡濾乾,切成半斤大小的塊。使之變熟的方法不是用水煮,而是用油烹。這是油底肉最獨特的工藝之一。
把油燒熱,肉塊放入油中,用小火烹煮,不能讓油過熱,不然會使肉變得太乾,肉皮變焦。這道工序的關鍵是掌握好火候,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因此,往往由家中性格溫和又細緻認真的人來做。
用油煮一兩個小時後,當肉已熟透,水分已大部喪失時,就可起鍋了。然後,油底肉進入下一道工序——裝壇。
陶製的缸或壇,通常有能裝百十斤肉食的容量。先把肉全部放在壇的底部,再把油澆淋在上面。最重要的是油一定要漫過肉塊,讓油把空氣隔斷。油底肉的名稱也正因為肉浸在油的底部而得來。
放置一段時間後,油底肉就可食用了。取肉時,所有工具都必須乾燥不能沾一點水氣,否則可能破壞剩下的部分。根據消費量連肉帶油一塊舀出,重新放回鍋中加熱,當油化開,肉塊熱透時即可取出切片裝盤。也可先切片,然後用蒸鍋蒸熱。這時的油底肉,香氣四溢,肉中保持了適當的水分,油而不膩,軟糯適口,真正是一道可口的美味食品。
油底肉放置的時間很重要,最好在半年左右,如果時間太短,肉的香味就不足。所以,有條件的人家,一般要設定兩三個罈子,輪流使用,以保證肉的鮮美。
用油來保鮮的方法保存肉塊,時間可長達一年,從而解決了炎熱的地方保存肉食的問題。
隨著現代社會信息的溝通和資源的共享,油底肉從原來民間自家食用和待客的食品變成了走向市場的商品。有人成立了相應的開發公司,批量生產油底肉,並設計了多樣的包裝,讓千里之外的客人也能和華坪人一道分享這項獨具特色的食品了。
爬沙蟲
爬沙蟲在遇到危險時,往往會捲成一圈,然後順水逃走,有人就利用這個特性,並不去一條一條捉,而是利用水的流動,在下游讓爬沙蟲一一落網,運氣好的時候,一個人一天就能捉到一桶。
捉爬沙蟲讓很多人退避三舍,加工爬沙蟲也會讓不少人起雞皮疙瘩。先用清水洗過幾次,還要用鹽清洗,再用開水燙死蟲子,掐掉蟲子的內臟,就可下鍋了。
爬沙蟲有多種吃法,最常見的是油炸。當油溫達到需要溫度時,把蟲子倒入鍋內快速油炸一分鐘,然後撈起放置幾分鐘,待水分隨熱氣蒸發乾後再次下鍋,直到酥脆時起鍋放盤。爬沙蟲屬高蛋白的昆蟲,是很好的蛋白質補充食品,素有動物人參的美譽。在遭遇饑荒的歲月里,爬沙蟲救了不知多少人的命。人們發現,爬沙蟲不僅是一種滋補食品,也是一種藥品,具有補腎健身的良好功效。如果小孩子尿床,只要做幾條爬沙蟲吃了,當天就可見到效果。基於這些原因,華坪人是不屑於購買那些補腎藥品的。誰的腎不好,那就吃爬沙蟲吧。也是因為這個緣故,個大質優的爬沙蟲每條可賣一到兩塊錢。
其實,在其他地方的類似環境裡也有爬沙蟲,也有人吃爬沙蟲,但只有華坪人才吃出了一種文化。每當外地客商到華坪商談業務,華坪人便端出爬沙蟲考驗這個人的膽量和勇氣。因此,外地人也常常在小蟲子的面前留下了許多笑話,成為了華坪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斑鳩菜
沒有人去考證斑鳩菜的植物學名稱,關於斑鳩菜名稱的來源有三個版本,第一種說法是因為斑鳩喜歡歇在這種樹上,故名斑鳩菜;第二種說法是因為這種樹的葉子呈橢圓形,與嫩葉尖在一起很像斑鳩,從而取名斑鳩菜;第三種說法是因為斑鳩菜的枝條都向上生長,採摘時都要搬下來用手揪,所以斑鳩菜是“搬揪菜”的諧音。
斑鳩菜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不需要施用任何化肥,也不需要噴灑農藥,是真正的綠色食品。經農科院所檢測,斑鳩菜富含人體必需的18種胺基酸及鈣、鎂、鐵、鉀、鋅等10多鐘礦物質,是極好的保健食品,具有清熱去火、降血脂、降血壓等藥用功效。尤其在華坪炎熱的氣候下,多吃斑鳩菜可以保持人體的內在平衡。因為這些獨有的功效,當二月份斑鳩菜初上市時,每公斤的價格竟高達40元,是一般蔬菜的十幾倍。也因為這個原因,斑鳩菜的種植從房前屋後主要滿足家庭消費走向了規模化種植,成為了廣大農村經濟增收的一大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