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理工大學簡介,學院簡介,學院領導,管理機構,辦公室,院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職稱評審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教代會,工會,關工委,計算機公共基礎教研室,IBM計算機技術中心,課程建設,科學研究,實驗室開設實驗情況,實驗室重視環節,實驗室開放情況,實驗教學成果,偉易達計算中心,組織結構與技術隊伍,教學任務,試驗任務,科研開發,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本科生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技術),主要課程,網路工程,主要課程,信息安全工程,主要課程,
華南理工大學簡介
華南理工大學是直屬教育部的全國重點大學,坐落在南方名城廣州,原名華南工學院,組建於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期,1988年改為現名。其歷史可追溯至1910年清政府創辦的廣東工藝局。這些院校是早期中國南方培養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的搖籃和民主科學思想的重要策源地。
1960年,成為全國重點大學;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93年在全國高校開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通過“211工程”部門預審,2000年,經批准成立研究生院;2001年,實行新一輪部省重點共建,學校進入國家高水平大學建設(“985工程”)行列。
學院簡介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112人(含校計算中心13人),專任教師77人 (包括教授20人,副教授33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7人,教授19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31人。教師中研究生畢業的占88%。每年有數十名優秀碩、博士補充到團隊中來。整個學術隊伍力量雄厚,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合理,具有學科交叉優勢,後備力量強。每年培養博士研究生40餘名,碩士研究生(包括工程碩士)300多名。各類在校學生2580人,其中本科生1262人,博士研究生140人,碩士研究生537人,工程碩士研究生358人。
學院擁有IBM Z9大型機、AS/400小型機、RS6000工作站和SUN Enterprise大型伺服器、工作站等一批高端計算機和大量PC機、網路交換機及硬體實驗儀器等設備,為學生提供先進的實驗平台。擁有計算機網路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國家Linux技術培訓與推廣中心華南理工大學分中心、廣東省RFID聯合實驗室、華南理工大學-香港大學-IBM聯合研究中心、SUN Java技術中心等科研基地。學院擁有3個學科團隊(下設13個學術團隊),分別在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路、智慧型機器人、智慧型計算、高性能計算與雲計算、移動計算等計算機眾多領域開展研究, 近年來先後承擔了國家“863”項目、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示範工程項目、國家“九五”和“十五”科技攻關項目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計畫項目等大批科技項目,近幾年獲得項目260餘項,國家級項目45項,省部級項目64項;橫向項目168項。實到科研總經費8200餘萬元,其中縱向科研經費3625萬元,橫向科研經費4575萬元,期間還獲歐盟第六框架重大計畫QualiPSo項目經費480萬(科技部並為此項目配套經費150萬,廣東省配套經費30萬,國家外專局配套經費8萬)。獲國家二等獎(參與)1項,省部級二等獎3項,省級三等獎3項(其中參與1項)。獲授權專利24項,其中發明專利19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軟體著作權54項。發表三大索引論文412篇,其中,SCI收錄論文43篇;EI收錄論文358篇,ISTP收錄論文11篇。
學院重視開展素質教育,強調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人文素質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近年來,我院學生獲得國際大學生物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暨第五屆美新杯中國區總決賽特等獎、2011年國際大學生物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一等獎,在全國數學建模大賽、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等國內外大賽中取得驕人的成績。學院非常重視產學研合作,在前期實習基地的基礎上,分別與騰訊公司、IBM、華為科技、阿里巴巴、TCL通訊控股有限公司、華軟集團、UC優視等知名IT企業合作建立了多個校內實習基地,目前學院建立的實習基地總數達到24個。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以追求優質的教學與卓越的科研為己任,恪守華南理工大學“博學、慎思、明辨、篤行”的校訓以及“重人品、厚基礎、強能力、寬適應”的培養模式,加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學院對本科課程體系、硬體系列課程、產學研合作、實踐環節改革、國際合作、ACM競教結合等教學改革工作進行了大力的推進,形成了學院自身的辦學特色:利用地緣經濟優勢,加強產學研合作;利用科研優勢,提高工程實踐能力;開展全英創新班的建設,培養創新能力;開展國際合作,培養國際視野。致力培養具有廣泛適應能力的計算機科學與工程高級人才,為提升華南地區尤其是廣東省的
經濟與社會發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學院領導
院 長: | 韓國強 |
書 記: | 練偉傑 |
副院長: | 張星明(本科教學、實驗室) |
| 張 平(科研) |
| 許 勇(研究生教學、對外合作交流) |
副書記: | 劉博(學生工作) |
院長助理: | 王悅 |
管理機構
辦公室
主任:王悅
副主任兼科研秘書:張碩
組織人事秘書:房姝
本科生教務員:李小蘭 周穎
研究生教務員:葉小靜 林艷
學生工作輔導員:陳強 潘學敏 李希 董子陽
總務:吳雯玉
院學術委員會
院學位委員會
主席:韓國強
副主席:閔華清
委員: 張凌 奚建清 王知衍
齊德昱 張平 張星明 董守斌 唐韶華 許勇
學位委員會
主席:韓國強
成員:張平 張星明 許勇 齊德昱 張凌 奚建清 董守斌 唐韶華 王知衍
秘書:張碩
職稱評審委員會
1、 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專家小組
組長:韓國強
成員:許勇、齊德昱、張平、張星明、張凌、肖南峰、唐韶華、徐紅雲
2、 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工作小組
組長:練偉傑
成員:韓國強、許勇、吳一民、張平、張星明、周杰、徐紅雲、劉博、賈德良
秘書:房姝
教學指導委員會
主任:韓國強
副主任:張星明 許勇
成員:周杰 徐紅雲 高英 陳瓊 何軍輝 賈德良 劉博
教代會
主任:周 傑
副主任:吳一民
提案組組長:王 悅
教職工福利組組長:張見威
民主評議組組長:賈德良
成員:韓國強、練偉傑、高 英、肖南峰、朱金輝、唐韶華、董 敏、隆承志、陳啟愉
許 勇、徐紅雲、劉博、劉欣欣、賀小箭
工會
主席:吳一民
副主席:陳啟愉
委員:羅榮華 潘學敏 張齊
關工委
主 任:練偉傑
常務副主任:梁燦爐
副主任:劉博
委 員:張人菊 許靜雅 張益良 王知衍 朱斌 王悅
黨建組組長:張益良
教學督導組組長:蔡梅琳
課外科技創新組組長:王知衍
秘 書:房姝
計算機公共基礎教研室
計算機公共基礎教研室由12名教師組成,其中包括計算機學院教師5人,軟體學院教師1人,計算中心教師6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4人,教學名師1人。
計算機公共基礎教育服務於全校非計算機專業本科生。教研室的全體教師團結協作,兢兢業業工作在本科教學第一線。公共基礎教學團隊成立以來,教學研究活躍、教學成果豐碩。
計算機公共基礎教研室主要承擔面向全校非計算機專業本科生的計算機基礎與套用系列課程教學。
計算機技術導論;
多媒體技術套用;
網頁設計;
高級語言程式設計(C++I)
2.計算機套用系列輔修課程: 計算機技術導論
高級語言程式設計(C++)
網路技術套用
資料庫技術套用
計算機輔助設計基礎
圖象處理技術
軟體套用系統設計
微機與彙編程式設計
硬體套用系統設計
3.計算機學院和軟體學院教師同時承擔本學院的教學任務。
計算機公共基礎教研室近年教學成果如下:
1.出版教材
由
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及套用”系列教材共11本。其中:
(1)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Visual Basic程式設計》
2.近年主要教學研究論文
(1)C++語言中函式的參數分析,語言學研究與套用,2006.10,
周靄如
(2)
程式設計語言中單詞歧義性研究,語言學研究與套用,2006.8,周靄如,劉國燊
(3)大學非計算機專業程式設計語言教學探討,社科研究,2006.8,
林偉健,周靄如
(4)高級語言程式設計課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計算機教育,2006.8,邢安娜,周靄如
(5)類繼承的形式化描述,科學研究月刊,2006.2,劉國燊,周靄如
(6)多態性的表現形式,
吉林大學學報,2005.8,劉國燊,周靄如
(7)建設計算機基礎及套用系列課程,理工高教研究,2004.8,周靄如
(8)網路課程的教學模式,教育技術研究,2001.2,周靄如
3.精品課程
(1)廣東省2006年精品課程:高級語言程式設計(C++)
(2)華南理工大學2007年精品課程:高級語言程式設計(VB)
4.獲獎
(1)省級獎項
第五屆廣東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高等學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教學體系建設
南粵優秀教師:周靄如(2005年),邢安娜(2000年)
(2)校級獎項
優秀教師南光獎:周靄如(2001年)
教學成果、教學優秀一等獎:周靄如(2006,2004,2003,2002年)
教研立項、教學優秀二等獎:周靄如(2003年),邢安娜(2005,2002年)
教學優秀三等獎:邢安娜(2004年),林偉健(2003,2001年)
計算機公共基礎教研室近年教學研究項目如下:
(1)廣東省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高等學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教育體系建設。
(2)4項校級教學研究項目。
以上項目主要內容是對計算機基礎系列課程進行新一輪改革,主要包括:
撰寫、出版相關第2版教材;
修改計算機系列課程的通選、輔修課程設定和教學計畫
建設計算機基礎系列課程入口網站。
IBM計算機技術中心
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技術中心是由國家教委與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共同建立起來的。從1994年開始,IBM公司共向該中心捐贈了五批計算機軟、硬體設備及相關技術支持,包括
RS/6000、AS/400、S/390及PC,累積硬體設備約140台(套),總值超過1千萬美元。
廣東省教育廳和華南理工大學在配套設備方面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最近兩年配有網路設備40台,伺服器6台,微機180台。設有計算機網路、RS6000實驗室、IBM軟體技術實驗室等五個實驗室。現有專職、兼職人員20人。從1995年開始就成為全球認證的考試中心。1999年開始成為IBM公司的授權培訓提供商(ATP)。該中心除了承擔一些國際公司委託的教育、培訓和認證考試外,先後承擔了國家863項目、國家教育部網路教育專項、廣東省重大科研項目、國家留學基金項目、國家教育部與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公司的大學合作項目。
課程建設
大型數據處理專業共開設課程五門,已培養學生五屆,獲得專業認證250人,課程認證600人。
建立電子商務教學、實驗平台,開設電子商務、AS/400技術與套用等課程,培養學生超過10000人。
建設IBM技術相關課程10門,培養學生超過3萬人次。
主編、合編相關課程教材十餘門,開發課件十餘門。
培訓認證 開設RS/6000培訓課程5門,培訓學生2000多人次。
開設AS/400培訓課程2門,培訓學生約500人次。
開設Lotus/Domino培訓課程4門,培訓學生約2500人次。
開設電子商務類培訓課程5門,培訓學生1000人次。
學生獲得各類認證證書約3000人次。
為IBM客戶開設培訓超過100門次。1999年成為IBM公司的授權培訓提供商(ATP)。
科學研究
IBM資助的項目總計13項,資助經費總計747萬。
IBM技術相關研究項目總計39項,其中國家級7項,省部級32項,合計經費1800萬人民幣。
與IBM公司、香港大學建立聯合研究中心
IBM俱樂部
華南理工大學IBM技術俱樂部是由IBM公司和華南理工大IBM技術中心共同領導的學生組織。俱樂部每屆會員超300人。
每年組織專家學術報告約6次,參加人數超過2000人次
各部門每月都會定期舉行內部技術交流會。參數人數超500人次。
每年組織廣州地區學生IBM技術認證熱考3次,參加人數超過300人
俱樂部組織同學積極參與IBM公司舉行的各種比賽。在2004年的Linux大賽中,華南理工大學共有兩支隊伍獲獎,其中一支隊伍獲得一等獎的優秀成績。
獲獎情況 合作項目進行10年期間,教師有13人次獲優秀教師獎與獎教金,10人次獲得獎研金,6人獲五年合作貢獻獎,2人獲10年合作勳章。4次獲中心管理獎、每年獲最佳校方合作獎,學生有32人次獲IBM獎學金。
計算機教學實驗中心 計算機教學實驗中心是計算機教學實驗中心下屬的三個分中心之一,位於南校區B3大樓B區,設定有軟體工程、
計算機硬體系統、嵌入式系統、計算智慧型與數據挖掘、高性能計算與計算機輔助的工程、計算機網路與安全、智慧型多媒體、
計算機體系結構、智慧型機器人等實驗室,並設定有軟體工程實習基地和學生創新基地等,實用總面積達2382 m2
計算機教學實驗中心主要承擔計算機學院和計算機軟體學院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套用技術3個工學碩士和計算機技術工程碩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Computer Sceience and Technology),軟體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軟體技術(Software Technology),
網路工程專業(Computer Network Engineering),信息安全(Information Security)等五個本科專業以及計算機套用技術博士的實驗教學任務和畢業設計工作,部分面向南校區其他專業的學生進行實驗。
計算機教學實驗中心共有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33人;其中教授 8 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 10人;講師、工程師 10人,其他5人,其中14博士人,碩士10人,學士4人,其他5人。
計算機教學實驗中心於2006年再次投入1200萬元建設和改造,到目前為止,該分中心主要儀器設備包括:IBM S/390大型計算機1台,IBM AS/400小型機1台,其他各類伺服器17台,DELL圖形工作站74台,PC機500台左右,
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儀170台,數字邏輯實驗儀120台,嵌入式系統實驗儀100台、主幹交換機2台,
路由器70台,以太交換機80台。總設備有1933台,總資產達6331.6622萬元,如表1-3所示。
計算機教學實驗中心為32門課程共11718位學生開出基本實驗項目144個,開出率為100 %,創新性實驗73,開出率為100 %,總提供實驗教學172874學時。
實驗室開設實驗情況
計算機套用技術學科為廣東省重點學科,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為廣東省名牌專業。2006年計算機教學實驗中心被評為廣東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本分中心把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作為重點,改革實驗教學依附於理論教學的傳統觀念。以
高水平大學建設,培養“未來型和實用型”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強的人才為目標,注重對學生加強基礎、重視套用、開拓思維、培養能力、提高素質進行培養,引導學生跟蹤前沿新知識和新技術。
2006年在南校區對計算機教學實驗中心建設改造時,為了突出專業建設的重點和特色,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增設了學生創新基地和軟體工程實習基地,為培養培養重人品、厚基礎、強能力、寬適應人才奠定了良好的條件。
實驗室重視環節
實踐是發現理論、檢驗理論之本,是培養創新人才之根。幾年來,我們重視實驗教學環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加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比例 計算機硬體技術、數據結構、作業系統、資料庫技術、嵌入式技術、計算機網路和軟體工程等是計算機技術及其套用的重要核心。因此,為了加強基礎,提高學生知識綜合理解與運用能力,由教師提出任務、並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並實踐,對他們進行綜合訓練。幾年來,為學生在計算機組成原理、數據結構、資料庫原理、作業系統、嵌入式系統、計算機網路和軟體工程開展了2~4周不等的大型課程設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豐富教學手段、強化理論基礎知識
計算機網路理論性強,非常抽象,教師教學手段單一,學生難以理解,教學效果一直不理想。
計算機網路實驗主要是以組網實驗、驗證性實驗內容為主,適合培養普通
網路工程技術人才。這種人才目前就業競爭壓力較大,和高職院校培養學生方向的差異性比較小,優勢不明顯。為了能夠培養出理論基礎知識更加紮實、動手能力強的人才,必須豐富現有的教學手段。2006年本中心購置了
吉林中軟吉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研究開發的網路協定仿真
教學系統。該系統為講授計算機網路,特別是
TCP/IP協定,提供了可視化的教學平台。通過在不同
網路拓撲結構下對各種數據幀的靈活編輯、仿真傳送、捕獲解析和會話分析,學生可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網路協定的內部機理和運行機制。藉助此平台還可以學習網路程式設計、網路攻防和故障性能分析等相關知識。通過本系統,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實踐和設計分析能力。
3 按照知識綜合、技能綜合與思維綜合的原則,培養創新能力
幾年來,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由有經驗的老師,利用本中心提供的平台,組織並指導學生參加國際國內的各類計算機技術比賽,指導實施學生研究計畫,百步梯攀登計畫,指導學生獲得各種獎勵數十項。促進了對學生知識綜合、技能綜合與思維綜合和培養創新能力的培養。
4 所取得的專業成果以及對重點學科支撐作用
實驗教學隊伍有很強的科研能力。承擔過國家,省部級和其他橫向項目數十項。有多項課題達到國內領先的水平,獲得國家、省、市等各級科技獎勵。在國際會議、國內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被三大檢索收錄有多篇。出版專著4本。
計算機教學實驗中心為32門課程共11718位學生開出基本實驗項目144個,開出率為 100%,創新性實驗73個,開出率為100 %,總提供實驗教學172874學時。
實驗室開放情況
實驗室實行以學生為中心的開放式管理,對學生在時間、空間和實驗內容上全方位開放。
開放時間:上午9:00—17:30,主要面向計算機學院和軟體學院各類學生。
在開放的環境下開展設計性、綜合性和創新性實驗教學,在開放的環境下開展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構建開放式的創新平台。具體實施基礎教學實驗室的開放(包括課程內實驗預約開放與研究性基礎實驗項目開放)、綜合創新開放式訓練(包括學生組織的課外開放式實踐教學訓練與綜合創新實驗室進行的綜合創新訓練)、教師科研工程項目面向本科生開放等三個層面的開放實驗教學與訓練。
實驗教學成果
(1)實驗教學改革與研究
①重視實驗技術研究,為學生能力的鍛鍊提供優質環境
為了加強課程內容的實用性,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中心重視並加強實驗的教學,幾乎都有開設有實驗課時。軟體類課程採用大型實驗環境,並配備多個老師和研究生進行實驗指導。專業類骨幹課程由專職教師共同指導。
②不斷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建立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相適應的實驗教學模式
根據不同的實驗教學內容,採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採取啟發式的實驗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手段, 注重能力發展的協調性、系統性和科學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具體的實驗操作之前,教師講解與本實驗有關的理論及實驗知識和實驗設計方案,讓學生充分明確在具體的實驗過程中要做什麼、怎么做和應注意些什麼,避免學生在實驗中的照方抓藥現象,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在實驗進程中或完成之後,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開拓他們的思路,引導他們思考,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我們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總結的理論(教師講解)--實踐(學生獨立實驗)--再理論(教師、學生共同討論,得到提高)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學到的是系統而全面的實驗技能與知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充分發揮,增強了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責任心。這種教學模式充分地將打好技能基礎與培養創新能力有機地結合,開創了實驗教學的新局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實驗教學模式。
採用精講多練,重在實驗指導的教學策略。精講是前提,多練是基礎。教師要抓住重點,講授基本要求,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學生通過上機練習解決怎樣做的問題,讓學生在計算機上學計算機,教師通過實驗指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按照知識綜合、技能綜合與思維綜合的原則,結合現代科技的發展,選擇一些實踐性較強的實際課題,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並實踐,對他們進行綜合訓練。教師提出任務、學生在教師的指導、點評與討論中完成實驗設計方案,並在教師引導下,利用本實驗室的各種條件完成自行設計實驗的實施。通過這樣的實踐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引進先進的實驗教學手段,將複雜的理論直觀化、簡單化,將簡單的知識深入化,擴大認識面,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理解能力。如購買網路協定仿真教學系統。
由有經驗的老師,利用本中心提供的平台,組織學生參加國際國內的各類計算機技術比賽,培養高精尖的人才。指導實施學生研究計畫,百步梯攀登計畫,促進了對學生知識綜合、技能綜合與思維綜合和培養創新能力的培養。
③改革實驗教學考核方法
為了加強對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將實驗成績納入課程的總成績中。考核學生的平時成績,包括實驗預習情況、實驗操作技能、實驗結果好壞、實驗報告是否規範整潔、實驗室常識、實驗態度及紀律衛生、實驗素質等方面。
考核學生的獨立實驗設計和實踐過程。注重對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及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
注意實驗過程的考查:學生要預習,做出實驗或設計方案。提交的實驗報告要有現象或問題分析,結果要傳到
網路伺服器上,提交老師檢查。
一些課程考試全部在計算機上完成,取消筆試。對於綜合性題目,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方案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重視結果的考核。
學院還將課程與技能培訓緊密結合,學生在完成課程之後,還可以參加企業的培訓,獲得IT 企業頒發的技術認證證書,如Cisco 的CCNP、IBM 的WebSphere 和SUN 的Java 等專業技術認證。
(2)自製設備情況
計算機網路設備價值高,但學生進行實驗時需要使用電纜經常對設備進行拔插,結果導致設備容易損外,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自己設計了一個線纜引出面板,這樣不僅降低了設備維護費用,而且更方便了學生完成其實驗過程。
(3)學生和教師獲獎情況
2004~2006年,承擔國家級項目21項,經費 587萬元,省部級項目46 項,經費 556.4萬元,市級項目13項,經費 546.5萬元,橫向項目60項,經費1428.2萬元。
獲得省部級獎勵9項,其中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3項,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5項,2005年度河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
申請發明專利9項,授權2項,申請軟體著作權38項,授權38項,出版專著9部,發表三大索引論文217篇,其中EI索引141 篇,SCIE 索引35篇,ISTP索引 41篇
學生在老師指導下獲得各種獎勵情況如表4-2所示。
獎勵類型 | 負責人 | 獲獎項目 |
省部委獎三等獎 | 王知衍 | 飛機票數字影像管理系統 |
省部級三等獎 | 閔華清 | 基於WEB的公路養路費徵收管理與分析決策系統河北省交通2003重點項目(編號J-030121) |
廣州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 王知衍 | 飛機票數字影像管理系統 |
學校教學成果獎三等獎 | 梅登華 | 華南理工大學2003-2004年度教學優秀三等獎 |
省部委獎一等獎 | 周靄如 | 高等學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教學體系建設 |
省部級三等獎 | 周靄如 | 2004年南粵優秀教師 |
省部級三等獎 | 周靄如 | 2005年南粵建功立業女能手 |
省部級二等獎 | 董守斌 | Matrix智慧型郵件處理系統 |
表4-2 2004年 學生參加各類競賽獲獎情況
競賽名稱 | 獲獎情況 | 參與學生 |
第五屆全國機器人足球錦標賽 | 仿真11:11(mls)第一名(一等獎) | 馮帆、何華創、朱明德、陳曉洪、郭曉文、黃光略 |
第五屆全國機器人足球錦標賽 | 仿真5:5(mls)三等獎 | 覃爭鳴、鄭喜景、陳亞鵬 |
2004中國足球機器人大賽 | Fira 仿真組11:11一等獎、二等獎 | 馮帆、何華創、朱明德、陳曉洪、郭曉文、黃光略 |
2004中國足球機器人大賽 | Fira 仿真組5:5 一等獎、二等獎 | 覃爭鳴、鄭喜景、陳亞鵬、劉偉 |
2004中國足球機器人大賽 | Robocup 中型組1:1 三等獎 | 章奕貴、惠佳星、孫廣成、梁立平 |
2004中國足球機器人大賽 | Robocup 中型組2:2 三等獎 | 章奕貴、惠佳星、孫廣成、梁立平 |
2004年第六屆中國智慧型機器人學術研討會足球機器人表演賽 | 仿真組5:5 第一名 | 范耀軍、覃爭鳴、鄭喜景、陳亞鵬 |
FIRA robo world cup 2004 Korea | SimuroSot 11:11第三名 | 馮帆、何華創、朱明德、陳曉洪、郭曉文、黃光略、覃爭鳴 |
2004廣東省高校杯軟體設計大賽 | 一等獎 | 梁成、張嘉華、陳利強 |
2004廣東省高校杯軟體設計大賽 | 一等獎 | 陳戈、羅學成、張棟浩 |
2004 全國高校IBM Linux隨需應變套用設計大賽 | 一等獎 | 程媛媛、伍子軒、張芳松、江煒斌 |
第二屆“趨勢科技百萬程式競賽”決賽 | 第五名(五等獎)¥50,000 | 方天、鄧宇翔、黃建輝、何超林 |
第二屆“趨勢科技百萬程式競賽”決賽 | 最佳造型獎 ¥30,000 | 劉伯豪、羅志敏、黃賢俊、黃偉、葉健峰 |
第二屆“趨勢科技百萬程式競賽”決賽 | 最佳變革管理獎 ¥30,000 | 林古宏、湯思 、鄧維、黃海倫、王征宇 |
“高教社杯”2004年全國大學生數學模型競賽 | 省一等獎、全國一等獎 | 楊勁鋒(成員之一) |
“高教社杯”2004年全國大學生數學模型競賽 | 省三等獎 | 郭勝基 |
表2-2 2005年 學生參加各類競賽獲獎情況
競賽名稱 | 獲獎情況 | 參與學生 |
第三屆全國搜尋引擎和網上信息挖掘學術研討會(SEWM)中文網頁分類測評(CCT) | 木棉中文網頁分類系統,第一名 | 曹鴻 |
第三屆全國搜尋引擎和網上信息挖掘學術研討會中文WEB信息檢索 | 木棉中文信息檢索系統。第一名 | 陳曉志 |
第三屆全國搜尋引擎和網上信息挖掘學術研討會中文WEB信息檢索 | 主題提取任務,第一名 | 歐健文、蔡斌、郭立山 |
第三屆全國搜尋引擎和網上信息挖掘學術研討會中文WEB信息檢索 | 文本分類,第一名 | 朱旭圻、劉鵬飛 |
2005年度“微軟創新杯軟體開發大賽” | Butterfly旅遊自助系統,第二名 | 鄧宇翔 |
2005年度“微軟創新杯軟體開發大賽” | Butterfly旅遊自助系統,第二名 | 黃建輝 |
2005年度“微軟創新杯軟體開發大賽” | 中國區優秀成果獎 | 周維 |
2005年度“微軟創新杯軟體開發大賽” | 中國區優勝獎 | 張佳祺 |
2005年度“微軟創新杯軟體開發大賽” | 中國區優勝獎 | 黃斌 |
2005年度“微軟創新杯軟體開發大賽” | 中國區優勝獎 | 周維 |
首屆全國大學生思科網路設計大賽 | 三等獎 | 李鍵偉 |
第二屆IBM全國“Linux隨需應變”電子商務軟體設計大賽 | 優勝獎 | 黃斌 |
美國國家半導體2004-2005中國音頻設計大賽 | PC-Centered Audio System,優秀獎 | 魏彬彬 |
第二屆“波導杯”手機軟體設計大賽 | 交通查詢,三等獎 | 魏彬彬 |
Java Cup全國大學生信息技術大獎賽 | VDisk,全國二等獎 | 陳建、羅家峰、李靜鍇 許耿聰 |
Java Cup全國大學生信息技術大獎賽 | VDisk,優勝獎 | 奚建飛、郭懿心、梁軼濤、王新忠 |
微軟Imagine Cup軟體開發大賽 | 全國第二名 | 何超林,方天 |
微軟Imagine Cup軟體開發大賽 | 優勝獎 | 黃偉、符偉安 |
第八屆廣東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創新作品競賽 | 基於多維感知的智慧型教學機器人,三等獎 | 葉榮華、余剛 |
第八屆廣東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創新作品競賽 | 關於大規模地形場景組織和渲染的策略的研究,一等獎 | 張嘉華、梁成、陳春華、陳利強 |
第九屆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創新作品競賽 | 關於大規模地形場景組織和渲染的策略的研究,二等獎 | 張嘉華、梁成、陳春華、陳利強 |
第六屆全國機器人足球錦標賽 | FIRA仿真 11:11,亞軍 | 馮帆、陳煥、陳墩金 |
第六屆全國機器人足球錦標賽 | 類人組,亞軍 | 章奕貴、孫廣成、陳墩金、柳雄、陳健 |
第六屆全國機器人足球錦標賽 | FIRA 仿真 5:5,二等獎 | 鄭喜景、陳亞鵬、覃爭鳴 |
2005中國機器人大賽 | FIRA 仿真 11:11,二等獎 | 馮帆、陳煥、陳墩金、陳經特、陳健榮、蔡潔鋒、覃姜維 |
2005中國機器人大賽 | RoboCup中型組4:4,季軍 | 惠佳星、章奕貴、孫廣成、梁立平、張斌 |
2005中國機器人大賽 | FIRA 仿真 11:11,一等獎 | 陳墩金、馮帆、陳煥、陳經特、陳健榮、蔡潔鋒、覃姜維 |
2005中國機器人大賽 | FIRA 仿真 5:5,一等獎 | 陳亞鵬、覃爭鳴、鄭喜景、陸露、劉雪紅、張智明、施東煒、吳偉文 |
2005中國機器人大賽 | RoboCup中型組2:2,二等獎 | 章奕貴、惠佳星、孫廣成、梁立平、張斌、陳春華、何文裕、嚴世廣 |
2005中國機器人大賽 | RoboCup中型組 2:2,三等獎 | 孫廣成、章奕貴、惠佳星、梁立平、張斌、陳春華、何文裕、嚴世廣 |
2005中國機器人大賽 | RoboCup中型組 4:4,三等獎 | 章奕貴、孫廣成、惠佳星、梁立平、張斌、陳春華、何文裕、嚴世廣 |
2005中國機器人大賽 | 類人組,技術進步獎 | 柳雄、孫廣成、陳墩金、楊育奇、范耀軍 |
第十屆FIRA足球機器人世界盃 | FIRA HuroSot ,第三名 | 范耀軍、覃爭鳴、陳墩金、馮帆、章奕貴、鄭喜景、陳亞鵬、陳健 |
ACM程式設計大賽 | 廣東省第二名 | |
ACM程式設計大賽 | 亞洲賽成都賽區,銀獎 | |
廣東省高校杯軟體設計大賽 | Et防火牆,二等獎 | 張智卓、朱志強 |
廣東省高校杯軟體設計大賽 | 基於P2P的IPTV軟體系統,二等獎 | 陳新新、陳業偉、連賓雄 |
“數模”大賽 | 美國賽,三等獎 | 陳炎 |
表2-3 2006年 學生參加各類競賽獲獎情況
競賽名稱 | 獲獎情況 | 參與學生 |
2006中國機器人大賽 | 類人組,冠軍 | 柳雄、孫廣成、陳墩金、楊育奇、范耀軍 |
2006微軟中國軟體設計大賽 | 第三名 | 黃福鵬、孫鎮濤、柴陽陽、王艷波 |
偉易達計算中心
計算中心是我校十大教學實驗中心之一,是我校計算機基礎教學和其它相關課程教學實驗的重要基地。
計算中心1982年開始籌建,1984年由世界銀行貸款引進DPS8大型計算機系統、Gould CAD系統和隨後引進Bull DPX 2/360小型計算機系統等設備。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計算中心利用這些設備為我校的教學、科研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計算中心的機房面積約1200平方米,擁有C4 00A、C4 33A、C4 2.4G、C4 2.6G、D820 2.8G等各類微機500多台和檔案伺服器、數據伺服器、視頻點播伺服器、磁碟陣列機及相應的網路等設備。
組織結構與技術隊伍
計算中心由教學室、系統運行室、辦公室和業務室組成。其中系統運行室包括網路開放實驗室、CAI室和硬體實驗室。各實驗室均提供不同層次的系統軟體及套用軟體給用戶選擇使用,並為用戶提供相應的網路服務功能。
計算中心是集計算機實驗與教學為一體的單位,現有教職工14人,其中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10人,初級職稱2人。他們分別從事計算機基礎教學、實驗教學、設備維護和日常管理等工作。
教學任務
計算中心一直承擔學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任務。由計算中心成立到90年代初期,計算中心主要是面向教師(在師資科的主持下曾經舉辦過多期教師培訓班)、相關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進行算法語言方面的教學。從1994年開始,根據教育部關於對非計算機專業本科生開展計算機基礎三個層次教學的精神,面向全校非計算機專業本科生開設“計算機套用基礎”課。
目前該校實施計算機基礎系列課程選修教學,計算中心的教師擔任的教學課程有“
計算機文化基礎”、“計算機實用技術”、“
單片機套用技術”、“硬體技術”、“VB”、“多媒體套用技術”和“網頁設計”等。
教師們在教學中非常重視教材建設和教學內容的改革,早在80年代後期
鄧自立教授編著的《程式設計語言Fortran77》教材及其電教片,在中央電視台多次播放,其教學成果獲得國家優秀教學成果獎。為了適應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需要,根據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從1997年開始計算中心又先後編寫了《計算機套用基礎》、《計算機實用技術》和《
大學計算機基礎與實驗指導》等教材,在我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試驗任務
在實驗方面,計算中心是面向全校教學的公共實驗平台,每天從7:30—21:30連續開放14小時,供我校學生上機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或學生興趣小組科技活動等教學實驗用機服務。
根據我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發展,在主管部門和學院的支持下,去年又新建了一個硬體實驗室,拓展了計算中心的實驗業務範圍。
計算中心的教職工群策群力,憑著多年的建設、管理、維護計算機實驗室的經驗和負責精神,計算中心的設備一直保持較高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每年都完滿完成學校下達的機時任務,每年上機實驗學生人數一萬多人,上機實驗課程30多門,為我校的教學實驗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3、管理與服務
(1)、在管理方面,建立了機房教學計畫機時管理系統,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
(2)、建立了無紙作業服務,一方面為每個學生提供10M的空間用到畢業,方便學生上機自我學習,另一方面為任課老師提供無紙作業教學的技術和手段。
(3)、建立了視頻點播服務,適應師生所需的教學活動。
(4)、除了完成教學實驗任務外,每年還完成我校網上招生以及廣東省計算機水平考試華工大考點的考試等用機任務。
科研開發
計算中心除了完成教學與實驗任務以外,積極開展套用開發研究,多年來,曾為校內外或香港地區完成了多個套用開發項目。
目前,中心全體教職工在校、院以及主管部門的領導下,正在積極配合學校的教學改革,不斷探索、改善和提高實驗教學的條件,為我校的計算機教學實驗發揮更好的作用。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華南理工大學是我國高等學校最早從事計算機科研與教學的單位之一。1958年開始計算機科學研究工 作,1960年設立計算機專業,1978年增設
計算機軟體專業,1981年成立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2001年以計算機科學與工程 系、信息網路工程研究中心、計算中心為主體,成立了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發展至今,計算機學院擁有計算機套用技術博士點;有計算 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套用技術3個工學碩士點和計算機技術工程碩士點;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技術、網路工程、信 息安全工程4個本科專業。其中計算機套用技術為廣東省重點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為廣東省首批名牌專業。學院還設有計算機科學與 技術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136人,其中專任教師93人(含教授19人,副教授31人,高級工程師5 人)。教師中研究生畢業的占88%。各類在校學生3722人,其中本科生2386人,博士研究生111人,碩士研究生537人,工程碩士研究生688人。
學院重視開展素質教育,強調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人文素質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學生課外科技創 新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近年來,曾獲得微軟杯高校軟體開發大賽一等獎(第一名)、全國高校趨勢科技百萬程式競賽冠軍、全國高校IBM Linux隨需應變套用大賽一等獎、ACM國際大學生程式設計大賽亞洲區預賽北京賽區銅獎、大中華資訊科技網上大賽優異獎等。學院的百步 梯機器人足球隊參加國內外機器人足球比賽取得各類獎項近三十個。學院的教育形成了雙語班、聯合班、主輔修班等多層次、多模式的辦學 特色,培養優秀生和複合型人才。
學院不但有較突出的計算機基礎研究成果,而且善於把計算機科研成果從理論推向套用。多年來,學院 承擔了一大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國家863計畫、省部委、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橫向科研等項目;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了一批高水平學 術論文。學院擁有IBM計算機技術中心、信息網路工程研究中心、計算機網路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及華南理工大學、香港大學、IBM中國有限公 司聯合研究中心等多個研究與實驗基地,已成為廣東省計算機軟體和網路關鍵技術研究開發重要基地。學院擁有信息技術領域的資深學者,他 們分別擔任國家863專家組、教育部網路專家組、教育部通信專家組、國家科技部重大專項專家組、教育部重大專項專家組、廣東省科技廳軟 件項目專家組、廣東省科技廳網路項目專家組等的專家,參與國家各級重大科研決策工作。
計算機專業以生源好、就業好、設備先進、注重教學質量而深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深受社會用人單位 的好評。學院已成為全國特別是廣東省IT行業科學技術和管理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本科生專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本專業為廣東省名牌專業。
本專業學生將掌握現代計算機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了解計算機學科的最新動態和發展方向;與此同 時,本專業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計算機競賽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導師的研究課題,開拓提高學生的科研和創新能力。本專業注重計算機科學基 礎理論教學和套用實踐能力培養,除了學習計算機學科所有的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外,還開設人工智慧、多媒體技術、複雜性計算三個專業方 向,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研究型和工程套用型人才。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到信息技術(IT)企業、科研院所、政府管理部門和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科研、教 學、管理、開發等工作,也可繼續深造攻讀碩士、博士。信息產業是一項新興的、朝氣蓬勃的高科技產業,社會需求旺盛,有著巨大的潛力和 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計算機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目前人才供不應求的火爆需求態勢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仍將繼續。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技術)
本專業旨在培養基礎紮實、知識面寬、能適應二十一世紀軟體技術發展需要,具有團結協作精神和較強 創新能力的計算機軟體研發和管理人才。學生將了解計算機學科領域及相關學科的方向,掌握現代計算機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掌握先 進的
軟體工程方法和具備較強的軟體研發和項目管理能力。教學注重計算機軟體基礎理論和套用能力的培養。從軟體工程、系統軟體與平台、 大型套用軟體三個方向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研究型和工程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
高級語言程式設計及方法、計算機科學概論、離散數學、電路與電子技術、數據結構、計算 機組成原理與體系結構、作業系統、資料庫、軟體工程、編譯原理、計算機網路、分散式計算技術、嵌入式系統設計與開發、
算法設計與分析、
軟體項目管理、
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
軟體測試技術、軟體工程質量保證等課程。 信息產業是一項新興的高科技產業,有“朝陽產業”之稱,有著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 景,軟體產業是信息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隨著軟體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軟體技術專業目前人才供不應求的火爆需求態勢在今後相當長一 段時期內仍將繼續。
網路工程
本專業旨在培養能系統掌握計算機網路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從事計算機軟、硬體技術的研 究開發,能進行
計算機網路系統及其套用軟體系統的規劃、設計、實施、維護,並具有綜合知識和較強創新能力的計算機網路的複合型高級人 才。本專業注重網路基礎理論教學和套用實踐能力培養,因材施教。從網路工程能力的人才培養需要出發,將網路工程專業細分為網路管理、網 絡安全、移動計算和海量信息處理四個專業方向,各有側重地加強網路工程技術基礎和基本工程技能訓練。
主要課程
高級語言程式設計及方法、計算機科學概論、計算機網路、離散數學、電路與電子技術、數字 信號處理、計算機組成原理與體系結構、
數據結構與算法、軟體工程、作業系統、資料庫、通信原理、分散式計算技術、
嵌入式系統設計與開 發、計算機安全原理、系統管理原理、網路管理工程與實踐、信息系統安全、
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無線網路、移動程式設計等課程。
本專業的畢業生可在研究機構、政府機關、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從事計算機網路系統教學、科研、套用系 統開發、系統管理,以及計算機網路系統規劃、設計、施工、維護、計算機軟、硬體產業開發等方面的工作,還可繼續深造攻讀碩士。計算機網 絡技術作為底層技術,是各種
計算機套用系統的基礎和依託。現代社會計算機網路將無處不在、無處不用,因此本專業有持續和廣泛的人才需求。 專業前景廣闊。
信息安全工程
本專業的目標是培養系統掌握信息安全的基礎理論與方法,具備系統工程、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等方面的 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的高級
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注重基礎理論教學和套用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材施教。從信息安全工程能力的人才培養需要出 發,要求學生掌握現代化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具備研究和開發信息安全系統和產品的基本能力,了解信息安全領域及相關學科的發 展方向。
主要課程
高級語言程式設計、計算機科學概論、計算機網路、離散數學、通信原理、
數位訊號處理、計 算機組成原理與體系結構、
信息安全原理、數據結構與算法、軟體工程、作業系統、資料庫、嵌入式系統設計與開發、
資訊理論與編碼、密碼學、
信息隱藏技術、計算機病毒及其防治、入侵檢測、網路安全等。
本專業的畢業生可在研究機構、政府機關、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的計算機、通信、電子信息、電子商務、 電子金融、電子政務等與信息安全有關的領域從事科研、教學、管理、開發等工作,還可繼續深造攻讀碩士。信息安全是國家重點發展的新興交 叉學科,它與政府、國防、金融、製造、商業等部門和行業密切相關,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