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南理工大學科學技術哲學研究中心
- 借鑑:現代西方哲學的積極成果
- 著作:《哲學研究》
- 教授數量:4名
- 中心主任:吳國林教授
服務能力,研究方向,研究生培養,
服務能力
華南理工大學科學技術哲學研究中心由一支相對年輕的研究人員組成,其中教授4名,中心主任吳國林教授和副主任肖峰教授分別在物理學哲學和技術哲學研究方面在國內具有相當的知名度,另外還有副教授3名、講師3名,形成了結構合理的研究梯隊、賦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並且具備了良好的研究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尤其在科學哲學、技術哲學和STS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研究方向
一、科學哲學方向
本研究方向借鑑現代西方哲學的積極成果,密切跟蹤國際上科學哲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科學中的哲學問題和科學哲學基礎理論問題。在現代自然科學的哲學問題方面,形成了以物理學哲學、現象學科學哲學為主要研究方向的特色,完成2項省部級課題,正在進行“量子信息的哲學研究”“量子控制論的哲學研究”等5項省部級以上課題及多項其他課題,在《哲學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哲學動態》、《科學技術與辯證法》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8篇,出版《物理學哲學導論》、《數學實在論的現象學辯護——從胡塞爾的觀點看》等多部專著。在科學認知的哲學研究方面,形成了從科學的語境解釋和科學知識表達的角度研究科學的認知問題的特色。有一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的在研項目。在《哲學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自然辯證法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20多篇,出版了《科學認知的哲學探究——觀察的理論滲透與科學解釋的認知維度》專著一部。
現象學科技哲學是國內外科技哲學正在興起的一個重大哲學趨勢。本研究方向正在形成特色,在物理學、數學、技術哲學與現象學的結合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特別是由吳國林教授所倡導的量子現象學(quantum phenomenology)已引起了國內外學界的關注,受到了相關學者的好評。數學現象學與技術現象學取得了穩步的推進。
二、技術哲學方向
本研究方向奠基於華南理工大學深厚的工程技術學科,以服務於工程技術教育的實際需要為實踐目的,以理論創新為追尋學術前沿的主導方式,不斷提出和引介本領域中具有重要價值的概念、觀點和理論,如“技術實在”、“技術的非存在”、“技術的社會形成”、“信息主義範式”、“工程善”與“技術善”等等。本方向著重在“技術本體論”,“信息主義與信息技術哲學”,“技術的社會建構”,“技術及工程倫理”等維度上展開研究,完成了5項、正在進行3項省部級(含)以上的科研課題,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哲學動態》、《自然辯證法通訊》、《自然辯證法研究》、《科學技術與辯證法》等刊物上發表文章64篇,出版專著6部,其中有的著作獲得過省部級科研成果一等獎,或列為本科生和研究生相關課程的教材或輔助教材,若干論著被權威期刊轉載數十次,被學術論文和著作引用數百次,在學術界形成了一定的影響。
三、STS方向
本專業方向以科學技術論、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為基礎,依託理工大學的學科優勢,從科技創新、工程創新的角度研究實現區域社會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理論與現實問題,深入探討珠三角、泛珠三角地區科技創新與社會發展的互動機制,大型工程與社會發展的互動機制,開展與長三角、環渤海灣經濟圈、西部地區等區域的比較研究。先後主持了“國家大型技術工程與區域發展互動作用的系統研究”“高新技術發展的人文社會環境”、“中、美創新機制比較研究——兼論粵港澳地區完善創新機制的對策”、“高校技術創新界面問題及其與區域互動的系統研究”等10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及“珠江三角洲科技資源的最佳化配置研究”、“廣東省入世後科技資源的最佳化配置研究”、“提升珠江三角洲區域創新能力的政策研究”、“中國研究型大學成為知識創新主體的策略研究”、“廣東產學研合作的複雜系統研究”、“居住區環境規劃理論研究”等20多項省部級項目及一批橫向項目,在《自然辯證法研究》、《科學學研究》、《中國軟科學》、《中國科技論壇》等重要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出版著作20多部,部分論文被新華文摘收錄,一批成果獲得省科技進步獎、省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等省部級獎,在國內產生一定的影響。一批成果被各級政府部門和企業套用,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研究生培養
科技哲學研究中心治學嚴謹,培養科技哲學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在研究生培養上堅持重基礎、追前沿和開拓前沿的原則,開設自然科學哲學問題、現象學、分析哲學、認知科學、產業哲學、系統論等基礎課程。研究生教學以討論為主。
碩士生絕大部分能進入國內外名校繼續深造。例如,碩士楊永斌同學在德國柏林大學攻博,劉建成同學獲得國家留學基金的資助,即赴國外攻博4年。陶燾、陳真君和高海青同學分別在中山大學和中央黨校攻博;其他畢業生在高校、社科院和企業工作,社會反應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