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學
中北大學,簡稱中北(NUC),原是
國防科工委直屬高校。學校創建於1941年,位於山西省省會太原市,是一所由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防科工局和
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
省部共建大學,山西省重點建設的三所骨幹大學之一,是與
北京軍區簽約的具有招收和培養
國防生資格的大學,是在國防科技領域和區域經濟建設中有著重要影響力的綜合性
教學研究型大學。中北大學占地17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近86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5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78億元,是山西省面積最大、環境最好、風景最美、科研實力最強、硬體設施最好、綜合實力頂尖的大學。
中北大學的前身是1941年5月,歷經
太原機械學院、
華北工學院。由於軍工背景,學校在改革開放前長期對外保密,對外無校牌無地址,郵政採用編號為13號信箱,不允許地圖上標註學校位置。文革結束後,學校開始加掛校牌,開放地址,並開始招收外教和留學生,2004年6月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中北大學,因此許多人對中北大學一無所知。中北因曾隸屬於國防科工委,承擔著大量高、新、尖端國防科研任務,很多獲獎科研成果不公開,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北大學在武書連特別是校友會網等盈利性質組織機構的“中國大學排行榜”中的評估和排名
。但是中北大學在歷次國家的排行和定位上均處於前一百名之列,這是國家對中北大學實力的肯定,也是中北大學嚴謹治學、不爭名奪利、默默奉獻精神的體現。
中北大學的首任校長是我國的軍工泰斗——
劉鼎先生。國務院原副總理
薄一波為中北大學親筆題詞——
人民兵工第一校。學校工科實力較強,理科基礎紮實,經管學科獨具特色,人文學科發展迅猛。在2011年6月的教育部一級學科
工學學科前5名排名中,中北大學排名第39(學科數1);工學
學科前10名排名中,中北大學排名第34(學科數3)。“在
武書連的《2011年中國大學排行榜》中,中北大學工科實力為B+,名列全國第83位,綜合實力排名全國第106,在校友會網的《2011中國大學排行榜》中,中北大學綜合實力排名第149。在不遠的將來,中北大學一定會重新崛起,重歸中國大學方陣,並將達到新的高度。中北人將齊心協力,為建設國內先進、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而奮鬥。
領導介紹
華北工學院黨委書記
師謙 教授,院長
張文棟 教授
(現中北大學黨委書記 李忠人教授,校長 沈興全 教授)
校園介紹
校園依山傍水,林木蔥鬱,環境幽雅。擁有功能齊全、設備先進的教學大樓、實驗大樓、
體育場館、
游泳館和
現代教育技術與
信息中心、學生活動中心、生活服務中心等教學、科研、
公共服務設施。現代化的圖書大樓設有大型電子閱覽室、音像資料室、情報學術交流室和學生專業閱覽室,擁有中外文
圖書和
電子圖書 287萬冊。學校面向全國 31 個
省、
直轄市、
自治區招生,全日制在校生近 31000 人,其中本科生 26000 多人,
博士、
碩士研究生 2000 多人。學校設有 10 個學院 32 個系,以及研究生院(籌)、國防科學技術研究院、後備軍官教育學院(招收國防生)、信息商務學院、全國示範性軟體學院和成人教育學院。擁有博士、碩士、學士三級學位授予權和教授自評權。除學歷教育以外,學校還具有工程碩士、同等學力和教育部在職培養等研究生培養資格。
學校現有 2 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18 個
博士點, 4 個博士後流動站; 11 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55 個碩士點, 58 個本科專業。擁有國防科工委重點學科和 8 個省部級重點學科。擁有“電子測試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儀器科學與動態測試”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動態測試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還有
先進制造技術、集成精密成型、傳爆藥研究開發及性能檢測、無損檢測技術等多個國家、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學校現有教職工 3000 多人,其中兼職工程院
院士 5 人,
教授、
副教授近 800 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40 多人,在國際、國家或省部級學術機構中擔任理事以上職務的 100 多人。
“十五”以來,學校先後承擔國家級項目(包括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
863” 、 “
973” 、國家攻關項目等) 80 多項,各類項目總數 1600 多項, 2005 年科研經費達到 1.2 億元。科技成果取得了重大突破,獲得包括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在內的國家、省部級獎勵 124 項。發表學術論文超過 6000 多篇,其中被 SCI 、 EI 等收錄 800 多篇,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 100 多部。
60 多年的辦學歷史和濃郁的文化積澱,學校以鮮明的人才培養特色為國家培養出各類人才7 萬餘名。“留得住、用得上、幹得好”的中大畢業生一直深受兵器、航天、航空、部隊和企事業等用人單位的歡迎,畢業生就業率長期保持在 90% 以上,位居山西省乃至全國高校前列。
學校不斷擴大國際國內學術交流與合作,與
美國、
英國、
德國、
法國、
俄羅斯、
日本等 30 多個國家的教育和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交流與合作關係。學校每年按計畫派遣教師出國攻讀學位、做訪問學者或考察學習;聘請不同專業的長期外籍專家和教師來校任教或講學。學校主辦和承辦多種國際、國內和區域性的學術會議,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兩院院士來校進行學術講座和交流,與全國各地多家企事業單位及科研院所保持著良好的產學研合作關係。
“不偏為中,有容乃大”(
中國工程院院士
朵英賢校友寄語)。正值中國高等教育蓬勃發展的新時代,
中北大學堅定目標,敢為人先,善抓機遇,勇於跨越發展;中大人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必將繪就燦爛美好的未來,為傳承人類文明和民族復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歷史回顧
這是一塊古老的土地,曾創造了博大渾厚的黃河文化,孕育了偉大不屈的民族精神;這是一塊英雄的土地,在炮火和硝煙中誕生了我黨我軍的第一所兵工學校。華北工學院是一所具有光榮歷史的
高等院校,她的前身是1941年
八路軍總司令部在太行
抗日根據地創辦的
太行工業學校,是
彭德懷副總司令和
左權副總參謀長親手締造的,歷經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戰鬥洗禮,幾經變遷,飽經滄桑。1949年8月遷往
太原,更名為
華北兵工職業學校,以後稱華北兵工工業學校、太原機械製造工業學校,1958年升格為太原機械學院。後經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批准,1961年9月北京工業學院(現
北京理工大學)4個常規兵器專業(
火炮、
自動武器、
彈藥、
引信)的教師、學生以及實驗設備、圖書資料等全部遷入太原機械學院。1962年3月,瀋陽工學院兩個常規兵器專業(火藥、炸藥)也相繼遷入,使得學院規模和整體辦學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高。1963年1月,該院劃歸國防科委直接領導,成為8所國防工業高等院校之一。1971年,學院歸屬到第五機械工業部,同年7月,奉本部軍管會命令學校停辦。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學院建設得到迅速發展和提高。 1993年學校更名為華北工學院,隸屬於兵器工業總公司。 1996年,與
山西大學簽訂合作辦學協定。1997年6月,
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兵器工業總公司簽訂了共建華北工學院的協定, 1999年正式成為中國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與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院校。2001年9月,
山西省人民政府與
國防科工委正式簽署了《關於中國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與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建華北工學院的協定書》,標誌著華北工學院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伴隨著中國革命和共和國建設的風風雨雨,這所在革命戰爭中誕生的兵工院校已悄然走過了不平凡的60年。從單一的工科院校,發展成為具有國防軍工特色,工、理、管、文、經、法、教 7大學科相互滲透、協調發展的多學科大學。現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即儀器科學與技術、兵器科學與技術;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6個,分別是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精密儀器及機械、火炮自動武器及
彈藥工程、
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軍事化學與煙火技術、兵器發射理論與技術;碩士學位授權學科28個。
閃亮奇葩
——後備軍官教育學院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世界軍事領域的競爭越發激烈,在未來戰場上,知識將成為戰鬥力的主導因素,高素質人才的較量日益突出,這已經成為當今軍事大國調整軍事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按照江澤民同志提出的“軍隊生長幹部要逐步走出軍隊自己培養和依託國民教育並舉的路子,從更大的範圍選拔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戰略決策,華北工學院率先建立了探索國防生培養的新模式。2001年11月,
廣州軍區、
北京軍區依託華北工學院培養後備軍官,成立了“華北工學院後備軍官教育學院”,這是全國普通高校中成立最早的“後備軍官教育學院”。
所謂
國防生,是指根據軍隊建設需要,由
普通高等學校從參加國家統一招生考試錄取或軍隊從在校大學生中選拔且畢業後到軍隊工作的學生。除了首要的政治思想合格外,身體條件要求符合《中國人民解放軍院校招收學員體格檢查標準》 (身高165cm以上,體重49kg以上,無任何
傳染性疾病;兩眼
裸眼視力均在4.9以上);個別特別優秀或高學歷的學生,可以適當放寬視力標準。就讀的華北工學院在校國防生,均享有軍隊設立的定向獎學金,獎學金為每人每學年4000~6000元,而且隨著專業收費標準的調整,獎學金的標準也將適當提高。
對國防生而言,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儘快完成由一名普通大學生到合格後備軍官的轉變。因為國防生除了在完成專業學習以外,還要接受軍政基礎教育,要在4年內完成軍事理論知識和實踐兩大類共14門課程的學習。由於華北工學院在軍事裝備研究、研製、改造和改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國防生在這裡有更多的機會接受專家講解武器裝備的構造,了解前沿軍事裝備發展途徑及趨勢,從而提高對相關武器的實際了解及操作能力,為將來帶兵或從事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院下設軍事訓練科、軍事理論科、聯勤科和學員教育管理辦公室4個科室,全面負責國防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在校國防生共有450餘人,分為11個區隊,學院專、兼職教師1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人,講師7人,助教2人。
常規兵器專業
——在發展中壯大
堅持“以軍為本,面向全國,服務國防,服務地方”為辦學宗旨的華北工學院,保留著全國高校最為完整的常規兵器學科,在
火炮、
自動武器、
引信、
彈藥、
火炸藥、
安全工程、
信息及
測試技術等學科領域都擁有了博士和碩士授予權,已經成為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中國航天集團公司最為穩固的人才培養基地,形成了鮮明的國防、軍工特色。隨著我國輕武器專家、工程院院士朵英賢和國內火炸藥研究領域的領銜科學家、工程院院士
王澤山的加盟,進一步推動了學院學科建設的新步伐。學院高度重視軍工專業學生的國防教育工作,將思想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起來,使軍工專業學生樹立振興祖國兵工事業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激勵他們認真刻苦地學習,為國防現代化獻身。
學校招收軍工專業的學生對身體沒有嚴格限制,而且除了能享受學校各項
獎學金外,另有軍工專業專項獎學金,每人每月100元補助。如果入學期間簽署協定,畢業後到兵器工業企事業單位工作,則享受每年每人 5000元的兵器助學金。兵器助學金是由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及其所屬企業單位出資,按照 “專項投資,協定培養”的原則,對有志於從事兵器工業建設與發展的優秀學生在校期間所給予的經濟資助。據了解,2004年學校計畫招收4個軍工專業,11 個軍工班,總計400多人。
發展
——直面未來
對於學生而言,畢業後直接面臨的問題就是就業,而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就是個人發展方向的選擇。
中國軍隊的現狀是,正處於機械化尚未完成又要面臨信息化挑戰的過渡時期,而與之相對應的軍工企業,大多還面臨著舊的體制、機制轉變問題和產品結構調整的問題。長期的困難制約了國防科技工業健康發展和整體水平的提高,軍工企業改革脫困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重大戰略任務。過去,我國國防工業行政性的行業總公司,名稱上是公司,實際上不是
經濟實體,與國外純經濟實體的巨型公司比起來,其性質是不相同的。我國這種軍工總公司由於不是在市場機制中做大的,而是由政府按行業劃分而形成的,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暴露出先天不足的缺點,缺乏適度的競爭,顯現出效率較低、下屬
企業對市場反應慢、活力不足、與
國際市場不
接軌等種種弊端。因此,我國兵工企業最緊要的還不是片面強調規模,而是應當改制,通過改制增強活力,提高經濟效益。
中國軍工業需要發展,發展需要人才。希望軍工業部門創造良好的條件,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投身到火熱的事業中來。
最新新聞連結
軍隊人大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
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
曹剛川, 3月5日在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
解放軍代表團分組會上發言強調,要大力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財政部部長
金人慶3月6日公布,中國2004年擬增加國防支出218.3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1.6%。增加軍費預算,既是適應國際安全形勢新變化和世界新軍事革命潮流的需要,也是支持國家和平發展的需要。
以上表明,我國
領導人已經認識到,為了避免與其他國家形成“時代差”,中國有必要,也有可能搭乘經濟建設的
快車,把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起來,實現軍隊的跨越式發展。因為新軍事革命表明,軍隊發展形態已經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科技密集型就意味著資金密集型。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是不可能推動新軍事革命的。因此做好軍工企業改革脫困工作,是國防科技工業迎接世界軍事變革挑戰的迫切要求,
國防科工委在最近的報告中提出了軍工企業改革脫困工作的總體目標:到2005年基本完成軍工企業改革脫困任務,各項政策得到落實。
特色專業
武器系統與發射工程專業
(本科 學制四年)
就業方向 學生畢業後,可在國防工業部門所屬研究設計部門、生產單位或民用工業部門從事兵器和普通機械的設計、製造、試驗和新產品的技術開發、科學研究等工作。
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專業
(本科 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能從事彈藥設計、製造、試驗及爆炸技術和民用機械工程、工程爆破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方向 學生畢業後,可在國防工業部門或民用單位從事產品設計、科學研究與管理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