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和特質
中國人在近代大規模向海外遷移的同時也將中華文化傳播到異域,在僑居地形成以中國為認同取向、以儒家思想為價值體系核心,同時兼容吸收異域文化的華僑文化。在中國文化地圖上,華僑華人文化是嶺南文化結構的獨特形態,它形成於異國他鄉,反哺於祖國家鄉,集中體現為敢為人先、愛國愛鄉、團結奉獻、追求民主富強的文化特質。華僑反哺家鄉的過程同時也是輸入異質文化的過程,這就構成了嶺南文化現代化的重要基礎。
發展趨勢
從文化發展的基本軌跡來看,人類文化演進的基本軌跡是從相對獨立的民族文化經過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交匯而逐步走向世界文化。事實上,華僑華人文化在形成、發展的過程中始終面臨著激烈的文化衝突,其中既有精英層面的前現代的、現代的、後現代的文化精神衝突,也有大眾層面的文化價值觀念的多元流變和分裂游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世界文化定義為:由歐洲文化、北美文化、拉丁美洲文化、
阿拉伯文化、非洲文化、俄羅斯和東歐文化、印度和南亞文化、中國和東亞文化等不同部分構成的有序組合,以及經過整合加以平衡的多樣化的產物。
由於中國文化與其他文化的差異性,使得華僑華人文化在移民文化的浪潮中顯出異質性特徵,無論是文化衝突,還是文化融合,都是海外華僑華人生存的真實寫照。
海外華人史專家王賡武教授認為, 1950年以前,東南亞華人的認同意識可以分為歷史認同和中國民族主義認同。歷史認同強調傳統的家庭價值、宗族起源與種族分支的忠誠等原生性元素,是一個導源於華人本身的家庭體系和籍貫的情感核心。海外華人社會都曾隨著海外華人僑居國、僑居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大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舞動著。
這種文化認同也因為全球化時代的來臨而呈現出新的亮點。20世紀70年代以前,海外華僑華人社會發展的趨勢大體上呈現落葉歸根(華僑)———落地生根(華人)———融入當地社會(同化為當地人)的趨勢,諸如很多在僑居地出生的第三、四代移民的成長經歷。(如ABC(American—born Chinese,在美國出生的華人)被稱為“香蕉人”。)
數以百萬計的新移民將在很大程度上延緩或改變著這種趨勢,即延緩同化過程,並成為重新加強與中國聯繫的重要紐帶。
華僑華人文化呈現中國的新文化精神
海外華僑華人文化是一個複雜的結合體,其中既有以儒家學說為主要成分的中國傳統文化,即傳統的農業文明,由經驗、常識、習慣、天然性情感、宗法血緣關係等自在的文化要素構成,還有以現代工業文明為主的理性主義文化精神,由理性、信息、科學、規則、契約、平等、創造性、主體性等自覺的文化要素組成。當然這兩種文化一直作為一種矛盾張力存在於華僑華人文化之中,並且成為推動華僑華人文化進一步發展和自我完善的動力。
從文化的創造方式來看,文化是由一個族群,包括氏族、部落或民族所創造。而文化的基本特徵之一是文化的累積性和變異性的統一。文化的變異性在文化累積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華僑華人文化將在中華文化的累積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特別是在後現代文化精神或全球化時代的文化精神揚棄現代工業文明的理性主義文化精神的某種極端性或專斷性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與老一代華僑不同的是,新移民大多以追求優裕的生活和自身發展為目的,他們更注重個人價值的實現。這不同於近代華僑那種效忠祖國、落葉歸根的觀念。他們想方設法積極參與、融入主流社會,儘管這當中存在許多障礙,但加入當地國籍,落地生根,謀求發展是新移民出國的主要動機。憑著新移民的刻苦耐勞,憑著他們的聰明才智,他們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為所在國和祖籍國的經濟、科技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海外華僑華人的文化精神正是契合了世界人類所追求的文化模式,海外華僑華人的文化魅力正在突顯。事實上,新移民的注入同時也將中國社會正在轉變的主導性文化精神的理念融入海外華僑華人社會。
中國海外移民在中國與世界的溝通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海外華僑華人與改革開放的中國母體文化在文化的各個層面上進行全方位的合作,成為一股力量,正影響著中國及世界經濟文化格局的變化,它對中國傳統文化走向現代化,吸收一切為我所用的世界優秀文化,重構中華民族文化,具有意義。
華僑華人文化秉承中華文化價值觀
民族和文化的融合從來都是一種自然過程,一種文化,尤其是歷史悠久的文化是不可能被暴力或強制性手段予以消滅的。
中華文化是華僑華人文化的根源,華僑華人文化是中華文化在海外的變異,離開中華文化這一源頭,華僑華人文化也就不存在了。
華僑華人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始終保持著中華文化在倫理道德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文化傳統。這同中國文化模式的轉型密切相關。由於歷史的原因,華僑華人文化有著濃烈的商業文化色彩,這一特點也將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而越發體現出來。
華僑華人文化是動態的,在同其他文化的長期交流過程或相互影響過程中,在保留其基本特徵的同時,會不斷地發生變異,會不斷地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許多因素。不斷豐富當地文化,會與原住民文化逐漸融合成為新的混合文化。
華僑華人文化不僅包括商業文化,同時華僑華人中的文人學者、醫生、科學家等也在改寫著新時期的華僑華人文化。華人在政治上認同於所在國家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但大部分華人在文化上仍然認同於中華文化。
華僑華人具有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背景,許多人不同程度地受過華文教育或家庭薰陶,他們同中國大陸或與親屬,或通過旅遊、考察、商業往來等方式保持有著密切的聯繫。此外,通過電視、報刊等傳媒,以及新移民的出現,全球化和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發展,華僑華人文化體現出中華文化的一面,尤其在時代性方面。
華僑華人文化由大眾文化向精英文化變遷
文化是動態的有機整體,隨著時代的不斷變換,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不斷變遷,創造文化的主體本身的不斷進化,會時時產生新的文化因素。所謂精英文化主要是由社會的知識分子,特別是人文知識分子所代表的自覺的文化精神;而大眾文化主要是指一般民眾的自在的文化模式或社會文化心理。新移民的出現導致引領華僑華人文化的主體發生了變化。過去中國海外移民以勞工為主,缺少精英階層,因此他們只能沿襲中國民間文化,特別是閩粵民間的傳統文化,按血緣、地緣、秘密會社等組織原則組建華人社會。在文化上,由於海外移民居住的區域不同,其文化認同也有很大的差別。海外華人文化的根是中國傳統文化。
新移民的成分比較複雜,除了勞工移民以外,有的是專業技術移民,有的是投資移民,有的是留學生學成之後滯留不歸。因此,從總體上看,新移民的文化水平比老移民的文化水平高,而且這種新移民文化正在成為華僑華人文化中的主流文化。
大眾文化即是一種在華僑華人大眾中廣為流傳的一些文化形式與內容,它直接影響著海外華人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民俗習慣、價值觀念等。包括中國傳統社會的同鄉會館、同業商會等民間組織;價值觀念上,最突出的就是血脈代續、香火延綿,宗教信仰方面包括關帝、天后、觀音、城隍等神廟和各族姓的宗祠的海外落戶。這些在華僑華人文化形成的初期一直作為華僑華人文化的主導文化引領著華僑華人社會的發展。這種以中國傳統儒家文化———強調天人合一的精神和整體主義為核心的倫理中心主義取向帶給早期華僑華人社會的是穩定、凝聚。但是從歷史角度看,這種文化精神在某種程度上扼殺了人的個性和創造性,阻礙社會由傳統走向現代。
所謂精英文化是指20世紀70年代之後大批湧入的“高資金、高技術”的新移民以及工業文明時代的文化模式所帶給華僑華人社會的新生文化。在工業文明占主導性的文化模式中,諸如越來越多的銀行、房地產商、財團公司以及高新技術產業集團把華人帶入了一個現代化的經濟空間。教育方面,華人知識水準和教育水平也越來越高於其他族裔,並湧現出眾多的高科技人才,再加上突出個性和創造性的文化模式,這些加速了華僑華人社會從傳統向現代的嬗變。如果說華僑華人文化經歷了碰撞、認同、同化、選擇與創新的全過程,那么華僑華人傳統文化則經歷了碰撞、認同與同化的過程,而新移民的出現則強化了華僑華人文化的選擇與創新的功能。(
福建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