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華人文化傳承機制

華僑華人在幾百年的漂洋過海與全球各國人民的共同相處中,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揚著中華文化。在吸收各國先進文化的過程中,有機地將中華民族的“母體文化”與各國先進文化結合起來匯成了華僑華人璀璨的文化,創造了獨有的全球化背景下的新的文化,並反哺著母體文化。華僑華人文化中的和合之意、天人協調以及融合匯通等體現了華僑華人文化對中華文化的傳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僑華人文化傳承機制
  • 實質:傳承機制
  • 對象:華僑華人文化
  • 目的:傳承文化
華僑華人文化傳承機制,華僑華人文化與僑鄉文化互動,華文教育推廣,文化社區構建,華僑華人的民族認同,華僑華人社團的跨國界活動與認同,華文教育與認同,華文報刊與認同,世界宗鄉組織與認同,華僑華人文化傳播機制,華僑華人文化傳播途徑,華僑華人文化傳播的橋樑作用,華僑華人文化傳播的影響,華僑華人與構建“和諧世界”,

華僑華人文化傳承機制

華僑華人文化與僑鄉文化互動

華僑華人文化與僑鄉文化的互動,是同質文化間的共融與傳承,主要表現形式有:一是在中華文化重教化的思想影響下,海外華僑華人有重視教育的傳統。二是華僑華人對家鄉的民間宗教熱衷,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家鄉的民間宗教信仰活動。三是傳統華僑華人族群中所具有的家族文化傳統與祭祖思想,使得華僑華人文化與僑鄉文化傳統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華文教育推廣

華文教育在海外受到重視。教育具有傳承與弘揚民族文化的功能。全球華僑華人對中華民族文化有心理認同趨向。海外華文教育都一直在傳承與弘揚中華文化。正是藉助於華文教育,中華文化得以在海外多民族、多元文化,甚至在受到歧視或壓制的環境中保持下來。

文化社區構建

以美國聖路易斯華人社區的發展和演變分析,得出其不同於以往的唐人街的結論。聖路易斯華人社區沒有華人商業與住宅合一的專門地理區域,而是以中文學校、華語教會以及華人社區組織為核心的一種特殊的社區。不同於當代美國東西海岸許多地區以商業利益形成的新型郊區唐人街,聖路易斯華人社區是由於中華文化凝聚力而產生的社區;華人聚集一堂,不是為了或者不僅是為了經商貿易,而是或者更多是為了弘揚中華文化。同時,不同於傳統的唐人街或新型的郊區唐人街,聖路易華人的文化社區沒有明確的地理界限。
當華人散居於中產階級與高中檔的住宅區,發現形成華僑華人的地理集中區域既困難又不實際。但是,他們仍然有與同胞交流、保持與維護中華文化的渴求。這種渴求可以通過中文學校、華語教會、華人社團組織、長期或臨時性的各種政治委員會以及文化慶祝活動來滿足。在這些場所與活動中,大規模華僑華人人口的聚集與出現有助於他們找到自己的文化與種族的認同感。這種文化與種族認同為他們帶來心理的滿足與安慰,而這種滿足與安慰在他們日常的生活環境中是難以得到的。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體現了華僑華人文化對中華文化的傳承。

華僑華人的民族認同

華僑華人社團的跨國界活動與認同

近二十年來,順應全球化的大趨勢,同時在經濟利益和天然的華僑華人“五緣”(地緣、親緣、業緣、神緣、文緣)網路的驅動下,國際性的華僑華人社團組織和活動出現較為活躍的態勢。在各種社團的世界性聯誼會上,舉辦具有傳統中華文化的活動。通過這些強調某種特定的方言或地緣群體的特殊性以及有關的文化活動,有助於加強海外僑胞對祖籍地的認識,可以使年輕一輩的華僑華人了解其祖先的文化並進而對會館的活動產生興趣,為世界各地的同鄉同宗提供了一個重溫並強化某種群體意識的機會。另一方面,文化交流的擴大與深入刺激了世界範圍內華僑華人對中華文化認同。一個正在崛起的中國在文化上對全球華僑華人產生一種輻射源作用,使海外華僑華人保持自己語言和文化的客觀環境得以改善。

華文教育與認同

華僑華人都是中華民族的子孫,有著相同的文化淵源,發展華文教育,可以增強他們的“根”的意識,在心理上認同中華文化。李顯龍指出:“推廣華語運動,開展華文教育,固然有商業和經濟價值方面的目的,但更重大的使命則在於通過華文教育,保存和發揚傳統的文化價值觀,加強華族新加坡人的認同感。”

華文報刊與認同

海外華文報刊是華僑華人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反映所在國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情況,促進華僑華人對當地社會的認識等,而且更是加強華僑華人與祖(籍)國聯繫的一座橋樑。經過一個多世紀的艱苦歷程,從過去的華僑報刊發展為華文報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本著為華社服務,維護華族利益,鼓勵華僑華人致力於發展經濟,宣揚中華文化,保存華族文化傳統為宗旨,增進了華僑華人對祖(籍)國的了解及對民族的認同。

世界宗鄉組織與認同

世界性宗鄉組織紛紛成立,華僑華人社團組織的數量激增。這些社團展開各種形式的文化和聯誼活動,加強與中國的聯繫,成為塑造族群認同的文化土壤,使得海外華人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於全球化的浪潮中固守傳統文化的價值。

華僑華人文化傳播機制

華僑華人文化傳播途徑

1.社團組織
華僑華人的各類社團,有以血緣相關的宗親會,有以地緣相近的同鄉會,有以同業、同學相聯的同業會、同學會等等,在聯繫當地華僑華人,扶助弱小貧困,聯絡情誼,開拓事業,調解糾紛,以及增進與祖(籍)國和桑梓的感情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2.華文教育
重視教育是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早期在海外的華僑深受沒有文化的苦痛,為了發展經濟,豐富生活,更為了日後子孫的發展,繼承事業,接受祖國的文化知識和優良傳統,自然就必須辦教育、興學校,以培育年輕一代。
3.華文報刊
海外的華文報刊是華僑華人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構成華僑華人社會三大支柱之一,它不僅反映所在國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情況,促進華僑華人對當地社會的認識等;而且更是加強華僑華人與故國桑梓聯繫的一座橋樑,也是促進各國的先進思想交化的傳播,以及推動經濟文化交流重要的一環。
4.華文文藝
華文文學和藝術在海外的華僑華人社會中開展得相當活躍。東南亞是華僑華人最多、居住最集中的地區,地理上與中國最接近,歷史上與中國關係又最密切,因而受中國影響也較深,故華文文學出現也最早,其中又以新、馬尤為早。華人文藝深受所在國人民喜愛,對中華文化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華僑華人文化傳播的橋樑作用

華僑華人文化傳播的橋樑作用通過四個環節來實現:一是把交流傳播體從祖(籍)國或移居國的母體中分離出來;二是跨越時空把交流傳播體攜帶到移居國或祖(籍)國;三是使交流傳播體進入移居國或祖(籍)國的物質生產、精神生產和日常生活領域相互交融;四是形成新的交流傳播體並存儲起來作為新一輪交流的基礎。

華僑華人文化傳播的影響

海外華僑華人文化的傳播,在中外交流過程中的橋樑作用是無法替代的。同時,正是由於這種作用的存在,中華文化在“連線”的過程中也促進了自身文化的傳播,其感召力、凝聚力和吸引力也得到進一步增強,特別是中華文化的悠久底蘊與現代科技文化的結合,必將形成一種非常奇特的景觀。另外,可以東亞地區為例來看中華文化在東亞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別是儒家文化被以日本和韓國為代表的新型工業化國家所吸收,形成了新的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文化,以“新儒學”為代表,而這種文化“當地化”以後產生的新文化對韓國、日本經濟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也可以從當今出現的“漢語熱”、“中國年”現象看出海外華僑華人文化的影響力。中國新年在海外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正是通過海外華僑華人這個載體,“中國年”才能呈現在世界的面前,也是通過海外華僑華人,這種文化的交流才得以實現。從中可以看出海外華人文化的作用。

華僑華人與構建“和諧世界”

華僑華人發揚中華文化,促進世界和諧。
1.華僑華人文化與各國文化融合匯通,和平共生
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它自古以來就具有相當大的包容性和融合性,隨著各種形式的文化交流,中華文化很少和其他文化相互排斥,而是吸收包容。華僑華人從走出國門的第一步起,即帶去了文化上的中華民族因子。華文學校、華文報刊和社團組織構成了華僑華人社會的三大基石,並以此為載體完整地保留了中華文化的濃重色彩。另一方面,與一些國家的僑民明顯地存在文化優越感,對他國文化採取排斥、甚至敵視的態度相比,華僑華人則能尊重並寬容地對待他國文化。他們兼容並蓄,博採眾長,在傳承本民族文化的同時,融合他國文化中的有益成分,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逐漸形成獨具特色、體現他們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的華僑華人文化。而中國的傳統文化經過他們的努力,也為當地社會所接納。從簡單的文化遷移中經被動的文化同化,再到自覺的文化融合,華僑華人將中華文化中那些既有旺盛生命力又被廣泛認同的成分加以保存,並在異域生長發育,使中華文化在海外得到發揚光大。
2.華僑華人文化促進多元文化和諧發展
華僑華人文化主要是對其母體文化—中華文化的傳承,雖然經歷了與所在國文化的融合與衝突,但是中華文化的“和諧”思想仍是其核心。通過華僑華人文化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傳播,將進一步加強華僑華人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增進外國人士對華友好。
華僑華人文化的傳播,使得中華文化與世界各國文化交流、衝突與融合。首先,全球化拓寬了文化視野,推動人以全球視角重構文化活動,在人們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越來越重視民族關係、國家利益與全人類利益的協調。其次,全球化突出了文化精神中的整體精神,即人類意識。再次,全球化創造了當代文化的多樣性,使人類社會變得豐富多彩。最後,全球化有利於加速多樣性文化的融合,促進當代文化的繁榮,賦予當代文化以廣闊發展空間。“漢語熱”、“孔子學院”的建立、“春節熱”走向世界說明了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傳播,還有海外華文媒體對中國宣傳力度的加大、內容的增多都大大有利於世界了解中國。特別是海外華人逐漸融入主流社會、華文教育融入主流教育、華文媒體進軍主流文化產業等方面都使中華文化與當地主流文化由衝突逐漸開始轉向融合,促進當代文化的繁榮、多元文化社會繼續發展。
華僑華人文化具有包容性、民族性、世界性的特點及其“和而不同”的核心思想。構建“和諧世界”與華僑華人文化傳承、傳播是互相促進的。一方面構建“和諧世界”有助於中國清醒地認識世界文化傳播多元格局的客觀存在,有利於中華文化的傳播;另一方面華僑華人文化的特點及“和諧”的核心思想,在其傳播過程中會對世界各國文化產生積極影響,有助於多元文化和諧發展,促進世界和諧。在文化傳播中構建“和諧世界”,就是在反對文化霸權主義,強調在堅持對自身文化的不斷挖掘的同時,懷著開放和寬容的態度正視世界不同文化的“百家爭鳴”,並從中吸取優秀的文化精髓,促進和諧發展,以達到共存共榮的目標。
3.華僑華人文化創平和之人,造協和之世
“和合”思想也被華僑華人所充分認知並發揚光大。背井離鄉的華僑華人之所以能夠很快地適應海外的生存環境,創業起家,落地生根,與他們傳承祖先的“和合”理念不無關係。在為人處事上,他們以中庸為道,不偏不倚,兼顧各方,尚義重情,隨和溫良;在創業發展方面,他們講究“和為貴”,“和氣生財”,“天時地利不如人和”,相互幫扶,互利共榮。華僑華人謙和禮讓的品質,成為他們與其他民族溝通、共處的潤滑劑。它消弭了不同種族、不同國籍之間的隔閡與對立,緩和了由競爭帶來的緊張關係,化解了諸多經濟與社會生活中的矛盾和衝突,增加了與所在國人民相處的融洽與和諧。
華僑華人以良好的民族形象,得到各國人民的普遍讚譽。英國哲學家羅素曾這樣讚許說:“現代世界極為需要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特別是‘和氣’的思想”,如果這種思想“能為世人接納,那么這世界將充滿歡樂祥和”。人是文化的載體,人到哪裡,與其相關的文化就會跟隨到哪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