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大學光學與光子學研究所成立於2006年,主要從事光學與光電子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目前擁有光學工程一級碩士點以及物理電子學和光學兩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僑大學光學與光子學研究所
- 成立時間:2006
研究所簡介,研究方向,主要成員,研究生招生,
研究所簡介
華僑大學光學與光子學研究所成立於2006年,主要從事光學與光電子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目前擁有光學工程一級碩士點以及物理電子學和光學兩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物理電子學是國務院僑辦和福建省重點學科。研究所現有教授7人,副教授4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者13人,近幾年來,共承當各類科研課題40多項,其中國家級10項,省部級21項。在部分相干光束的傳輸與變換,LED照明與光學設計,納米材料及其套用,雷射器件和雷射技術,量子光學與量子通信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外著名刊物上發表論文400多篇,其中SCI收錄100多篇,EI收錄100多篇;一項研究成果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兩項研究成果獲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目前研究所與美國羅徹斯特大學Emil Wolf教授、日本筑波大學、日本新瀉大學、台灣中興大學、上海光機所、浙江大學等保持合作研究關係。
研究方向
部分相干光束傳輸與變換
(1) 空間相干度可變的部分相干光束
(2)渦旋光束的產生與測量
(3)光束整形與變換
(4)隨機電磁光束在湍流大氣的傳輸
(5)矢量光束的大數值孔徑聚焦
LED照明與光學設計
LED照明與光學設計
納米材料及其套用
(1)量子點在LED的套用
(2)可套用於LED的螢光粉的製備
(3)矽膠菲涅爾透鏡的製作
雷射器件與雷射技術
(1)新型雷射器件--可產生無衍射光束的雷射器
(2)光學參量振盪器(OPO)
量子光學與量子通信過程的研究
主要成員
研究所主要成員(排名不分先後)
教授
蒲繼雄 吳逢鐵 莊其仁 郭震寧 王加賢 郭亨群
蒲繼雄 吳逢鐵 莊其仁 郭震寧 王加賢 郭亨群
副教授
吳志軍 朱大慶 丁攀峰 付海翔 舒建華 林青 邱偉彬
吳志軍 朱大慶 丁攀峰 付海翔 舒建華 林青 邱偉彬
講師
任洪亮 李小燕 陳子陽 劉永欣
任洪亮 李小燕 陳子陽 劉永欣
助教
林賞心
林賞心
研究生招生
光學》專業201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代碼及名稱:070207光學(學術型)
研究方向 | 1.部分相干光學 | |||||
2.雷射器件與雷射技術 | ||||||
3.半導體照明技術及其套用 | ||||||
4.光纖感測技術 | ||||||
5.光電功能材料 | ||||||
6.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技術 | ||||||
考試科目 | 1.101政治理論 | 2.201英語一 | ||||
3.專業一:大學物理 | 4.專業二:光學 | |||||
5.複試科目:光電子技術 | ||||||
本學科專業是否招收同等學力考生:2 | 1.是2.否 | |||||
6.同等學力考生加試科目:①.②. | ||||||
初試科目參考書 | 1.專業一:《物理學》馬文蔚等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 |||||
2.專業二:《光學》(上、下)趙凱華、鐘錫華,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 | ||||||
或《新概念物理教程-光學》趙凱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
《光學工程》專業201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代碼及名稱:080300光學工程(學術型)
研究方向 | 1.光傳輸與變換技術 | |||||
2.雷射技術 | ||||||
3.LED照明技術與光學設計 | ||||||
4.光纖感測技術 | ||||||
5.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 | ||||||
6.量子信息技術 | ||||||
考試科目 | 1.101政治理論 | 2.201英語一 | ||||
3.專業一:301數學一 | 4.專業二:光學 | |||||
5.複試科目:光電子技術 | ||||||
本學科專業是否招收同等學力考生:2 | 1.是2.否 | |||||
6.同等學力考生加試科目:①.②. | ||||||
初試科目參考書 | 1.專業一: | |||||
2.專業二:《光學》(上、下)趙凱華、鐘錫華,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 | ||||||
或《新概念物理教程-光學》趙凱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
080901△物理電子學 01雷射與光電子技術 02光電子材料與器件套用 03固體電子技術及積體電路設計 04光電檢測與感測系統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1數學一 ④843大學物理(物電專業) | 複試科目:電子技術 基礎(數字部分)或 光電子技術(2選1) 同等學力考生加試科目: 1.光學 2.微機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