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博物院

華僑博物院

華僑博物院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歷史博物館,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南路493號西側,建築面積三千多平方米,截至2017年3月,有七千多件展品。該館由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主持創辦,並由僑胞和歸僑捐款籌建,1956年動工,1959年5月正式開放。華僑博物院分為“華僑的產生和發展”、“解放前華僑的悲慘遭遇”、“華僑同僑居國人民的友誼”、“華僑對祖國的貢獻”、“華僑社會的過去和現在”、“華僑政策的回顧”等六個部分。

華僑博物院在新建的牌樓式的大門上,鑲嵌著廖承志先生題寫的匾額。華僑博物院被英籍女作家韓素英譽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華僑歷史博物館"。該博物院是陳嘉庚先生帶頭捐款倡辦的,1959年5月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截至2017年3月,展覽面積2400平方米,展出各種資料、照片1200多件,珍貴文物2000多件,各種珍禽、走獸、水產標本1000多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華僑博物院
  • 類別歷史博物館
  • 地點: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南路493號
  • 竣工時間:1959年
  • 開放時間:09:30—16:30(周一閉館)
  • 館藏精品:黑釉剔花雙系小口尊、黃釉瓷觀音像
  • 博物館級別:國家二級博物館
  • 門票:免費
發展歷史,展區布局,展出內容,基本陳列,文物綜述,館藏精品,機構設定,參觀信息,乘車指南,開放時間,門票信息,景區熱度指數,

發展歷史

1956年9年20日,陳嘉庚親自撰寫《倡辦華僑博物院緣起》。
華僑博物院華僑博物院
1959年5月14日,華僑博物院本院開館。
1965年9—1978年8月,因為文革動亂閉館。
1995年1月,新設保管部、保衛部,將原有陳列部、聯絡部合併為展覽部。
1999年6月27日,華僑博物院主樓兩翼擴建工程主體封頂。
2007年5月,華僑博物院免費對外開放。
2008年5月18日,華僑博物院被國家文物局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2013年5月,因未達到國家一級博物館標準,被取消國家一級博物館等級,降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展區布局

第一部分 走向世界
首先展示世界地圖。圖上圈圈點點的地名,表示華僑從流寓到定居的地點,他們的落地開拓之處。大廳中一艘艘仿製古代帆船模型,也揭示了華僑先祖漂洋過海謀生的辛苦歷程,見證了契約華工的悲慘命運。兩側展櫥的圖片、資料,展示華僑走向世界的歷程。
華僑博物院
第二部分 創業海外
展出的仿製"亞答"屋和鐵皮屋,揭示著華僑先輩投身蠻荒,開發土地,採礦築路的艱難歷程。
在展廳中,還有仿製南洋民俗街,它是世界各地唐人街的縮影。在街道上有臘像的人力車夫人力車實物,主要表示早期華人、華僑創業海外的艱辛歷程。還有華僑贈送的舊日常生活用品。及許多烈士照片和紀念碑,向人們展示抗日戰爭時期華僑華人抗戰事跡。
第三部分 融合當地
華僑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一方面,華僑保持自我,辦華文學校、開華文報館、保留祖國語言文字、傳統禮俗和倫理道德,使中華文化在異國他鄉得以延續和發展;另一方面,華僑學習和吸收當地文化、西方文化的養分,它們之間相互影響、滲透和補益。華僑逐漸與當地居民融為一體,共同創建美好的生活。
第四部分 落地生根
二次世界大戰後,華僑面臨政治認同的選擇。絕大多數的華僑則加入當地國籍,效忠各自的國家。他們不再以三把刀(剪刀剃刀菜刀)賣苦力、當小販等作為謀生的主要手段,而是提高文化水平、經營中小型或大型企業,攀登科學技術高峰,並取得成果。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華人華僑,作為所在國民族大家庭的一員,穩定腳跟,富於進取的精神。
華僑博物院華僑博物院
第五部分 源遠流長
華僑雖然已選擇了不同的國籍,生活在不同的國家,但他們對祖國十分關切。他們的祖、父輩曾經為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做出了無私的奉獻,為故鄉造福,為鄉梓興學校,建醫院,辦各種公益事業。表現他們愛國愛鄉的熱情。櫥窗中有許多是華僑送的東南亞各國文物和工藝品,如泰國佛像、高棉浮雕、印尼古樂器等,富於異國情調。

展出內容

基本陳列

華僑華人文物展
該陳列以院藏僑史文物資料和僑史研究新成果為基礎,藉助新的展示手段,形象、系統地向人們回顧了華僑華人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足跡;再現了他們在居住國的生存狀態和傑出表現;介紹了他們從僑民到公民認同轉變的過程;謳歌了他們為人類進步事業創下的不可磨滅的功績;展示了華僑對祖國的拳拳赤子心和殷殷報國情。該陳列所涉及的僑鄉、僑居國均不受地域限制,展示面廣,時間跨度大,於2005年5月榮獲國家文物局、中國博物館學會、中國文物報社頒發的第六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評選最佳新技術、新材料運用獎。
陳嘉庚珍藏文物展
該陳列展示了從陳嘉庚先生於耄耋之年親往北京等地徵集的文物中選取的部分青銅器、陶瓷器、字畫等,讓觀眾通過品賞青銅器、陶瓷器、字畫等了解博大精深、悠久燦爛的中華歷史文化。
自然館
該陳列設定了模擬的自然生態環境,150多件鳥類、獸類等自然標本散落在適宜它們生存的環境中,形象生動、呼之欲出。展覽在向觀眾展示動物的多樣性、宣傳科學知識的同時,呼籲人們提高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環境的意識。

文物綜述

截至2017年3月,博物院館藏文物近7000件,包括歷代青銅器、陶瓷器、古錢幣、古字畫、古代雕刻工藝品、外國陶瓷玻璃器皿,以及一批珍貴的僑史文物和鳥類、獸類、魚類、礦物標本等,其中有多件國家一級文物。

館藏精品

黑釉剔花雙系小口尊
高24厘米,口徑4.3厘米,足徑11.5厘米。
瓶小口外折,短頸,溜肩,鼓腹,圈足,砂底。通體施黑釉,釉面光亮似漆。通體運用剔刻裝飾技法,肩部為一周變形菊瓣紋,腹部裝飾四組錢形開光,開光內各剔刻出折枝花葉。 底部墨書“郭舍住店”四字。
華僑博物院

黃釉瓷觀音像
明末清初。漳州窯。通高66厘米,通身施釉,釉面光潤,有細碎開片,釉色米黃,積釉處泛綠。現藏華僑博物館院,1995年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華僑博物院

醬褐釉五聯瓶
東漢。口徑4.7、底徑11.5、高36.5厘米。通身施醬褐色釉,釉薄、流釉及施釉不均,釉面光潤,有細碎開片,局部剝釉。底足露胎,胎色灰黑,胎質不緻密:器型規整呈葫蘆形,分上下二部分。
華僑博物院

青花蓮托八寶紋雙鋪首瓶
清,乾隆。高50.2、口徑20、足徑21.5厘米。侈口束頸,鼓腹,圈足外撇。青花用料濃厚,鮮艷明快,色調純正。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華僑博物院

釉里三色百鹿夔鳳雙耳大瓶
景德鎮窯。乾隆時期燒造。高80、口徑29.5、底徑27厘米。淺盤口,長頸豐肩,長鼓腹,底部略向外撇,圈足呈泥鰍背狀,頸部塑夔鳳雙耳。1995年專家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現藏華僑博物院。
華僑博物院

三彩塔
遼。全塔由基座、塔身和塔剎三部分組成。通高107厘米、底徑32厘米、塔身上口徑20厘米、塔剎下口徑12厘米。基座、塔身和塔剎分別製作,作子母口,可重疊合併,渾然為一體。現藏華僑博物院,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收藏。
華僑博物院

機構設定

辦公室
主要職責是協助院領導掌握全院工作情況,處理對內對外各項行政事務,做好行政後勤和財產物資的管理,負責承擔召集各種會議、綜合協調、公文撰寫、日常事務處理、檔案管理、文字列印及其它服務性工作,保證全院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展覽宣教部
主要職責是與相關業務部門配合科學地組織院藏文物、實物、史料、標本等,以形象化的陳列向社會大眾傳播歷史和科學文化知識;負責基本陳列和專題展覽的研究、設計、製作、布置(包括接收展品、布展、撤展)等;負責臨時展覽的引進與交流、策劃與實施;負責組織觀眾、陳列講解、舉辦講座、開展觀眾調查及對外宣傳等工作。
研究部
主要職責是圍繞本院展覽開展相關研究工作,吸收和利用新的研究成果,追蹤研究領域新動態,撰寫陳列腳本,做好收集資料、掌握資料、定向研究、普及宣傳、院內諮詢、研究課題的組織實施等。編撰出版本院學術刊物、華僑華人文獻資料集、圖片集,參與學術交流活動,舉辦學術講座。
文物保管部
主要職責是嚴格按接收、鑒選、分類、登記、編目、排架、提用、註銷、統計、建檔的工作程式,做好文物藏品的徵集、保護、管理、研究,建立藏品電腦資料庫和信息化管理,開展文物藏品及相關業務工作的研究,做好文物修復、鑑定工作以及文物複製品的開發和利用。
保衛部
主要職責是依據《博物館安全保衛工作規定》和《博物館風險等級和安全防護級別的規定》等規章的要求,制定值班值宿制度、防火防盜制度等,保衛全院建築、設備、展品及一切公共財物的安全,維護公共場所秩序和人員的安全,管理進出車輛等。落實安全責任制,並管理臨時聘用的保全。

參觀信息

乘車指南

廈門市內乘1、2、15、17、18、21、22、45、48、71路公車均可抵達(至博物館站下車)。

開放時間

周二——周日 09:30—16:30
周一閉館

門票信息

免費

景區熱度指數
景區熱度指數根據景區歷史人流量計算得出。近30天展示的數據中,今天及之後的數據是預測值。為排除異常數據、保證準確性,對近期數據會定期檢查回溯,有可能造成數據波動。

   |  合作夥伴:百度地圖
  • 近30天
  • 近一年
近30天熱度指數均值為77.60近一年熱度指數均值為93.1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