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來由,培養目標,培養模式,運行管理,
取名來由
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香岩,又號壹公、無競居士,晚年自號抱冰。漢族,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朝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其創辦的湖北農務學堂為華中農業大學前身 。
培養目標
以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培養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優良的思想道德素質、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具有較深厚的科學和人文素養、基礎紮實、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強、個性與人格健全發展,能引領現代農業和社會建設發展、具有領袖潛質的精英人才。
培養模式
充分利用學科優勢和優質教育資源,實行以寬厚通識教育為基礎的專業教育,尊重和鼓勵學生在教學資源和自身條件許可下自主制訂個性化培養方案。學校在課程修讀、科研訓練和實踐鍛鍊等方面提供較豐富的選擇和教育機會,因材施教,發展個性,促進高素質創新人才脫穎而出。
第一階段: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1-2學年實施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相結合的通識教育。大力加強科學基礎和人文基礎學習及科學研究基本思想、基本技能訓練,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為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第二階段:專業教育(Specialized Education)。3-4學年完成學科交叉和綜合背景下的專業教育。學生根據志趣和特長,在農學門類自主選擇專業,構建具有特色的知識體系。以探索和研究的教育方式使學生學會認知和創造,重在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強化實踐教學和科研訓練,深入開展社會實踐,以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培養領袖潛質。
運行管理
1.“張之洞”班單獨組建,由教務處、學工處統籌管理。學生參與日常管理方案制定,逐步實行自主管理。
2.實行學分制。學生修完規定學分,頒發相應畢業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相應學士學位和“張之洞”班榮譽證書。
3.實行獨立綜合考核。根據學生成績和綜合素質進行獨立考核,作為評優評先、獎學金、助學金等的重要依據,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4.實行淘汰制。對不適應“張之洞”班學習者實行分流,學生也可自願申請退出,均回原專業繼續學習。
“張之洞”班是為全面實施質量工程,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所採取的重要舉措。請各有關單位高度重視,充分認識“張之洞”班在我校整體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試點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意義,全方位支持“張之洞”班的各項工作。同時,積極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的綜合改革,在教學理念、管理機制等方面進行大膽創新,努力形成有利於多樣化創新人才成長的培養體系,滿足國家對社會緊缺的複合型拔尖創新人才和套用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