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調研中心

華中科技大學調研中心

華中科技大學調查研究中心(又名華中大T團隊)是經學校批准、在校團委直接領導下的社會調查實踐基地與複合型人才培養基地,是一個具有較強群體調研能力和策劃能力的專業化調研機構。現共有指導教師5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名、講師1名、助教1名。中心擁有一支由理、工、文、管不同院系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構成的,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調研和策劃隊伍,為社會各界承擔過各種類型的專業性和綜合性調研項目與策劃項目,為促進政府、企業、學校和社會的發展出謀劃策,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

中心寓“精英人才”培養於一個個調查、研究課題之中,在不斷的實踐與探索中,逐漸形成了一套以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為重點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出了一批綜合素質良好的優秀人才。近六年來,中心不僅在校內口碑良好,其調研成果也得到了中央電視台、《大公報》(香港)、《科技日報》、《湖北日報》、《長江日報》、《楚天都市報》、湖北電視台、武漢電視台等十多家媒體的系列報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中科技大學調研中心
  • 所屬學校:華中科技大學
  • 成立時間:1999年5月份
  • 地區:武漢
  • 別名:華中大T團隊
中心宗旨
以不斷發展中心為目的,進行實戰化訓練,培養具有創新性,開拓性的複合型人才。
中心目標
緊密結合實際探討研究複合型人才培養的特點、規律和方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創造性培養人才的理論,並用於指導人才培養實踐,以務實、創新的精神努力培養出優秀人才。培養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複合型專業人才,發展成為一家具有專業素質的調查研究和策劃團體,成為具有10萬以上資產的團體。
中心理念
培養人是我們最重要工作和第一任務,不但提高成員能力和素質,而且為成員提供個人發展的空間;作為副產品,我們成就一個事業,產生一系列的公司,使調查研究中心與科技創新基地一起成為“科技谷”的核心。
中心口號
我們將創造中國的神話
創新才是真正的創造明天
這裡是中國的科技“黃埔軍校”
中心定位
中心為一個介於公司和學校組織之間的組織形式;是企業與高校合作的橋樑和視窗。
中心管理
企業化的嚴格管理,學校化的靈活運作
中心文化
團結戰鬥,嚴格管理,快速成長
速度效率結果
精益求精
中心人才培養工作
1. 總結研究複合型人才培養的理論,產生一批人才培養的學術成果;
2. 探討制定調研中心和科技創新基地複合型人才培養方案;
3. 研究形成一套複合型人才培養辦法和措施;
4. 實施複合型人才培養計畫,為社會輸送優秀人才;
5. 建設複合型人才培養試驗基地,為學校提供人才培養的成功經驗。
中心運作方式
中心運作以調查課題和研究課題為培養載體,全面推進“課題制”,以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複合型人才為目標。
中心採取共性培養和個性培養相結合,首先進行共性培養,在共性化培養的基礎上,在一個較高層次的培育平台上進行個性化培養。
中心培養研究工作安排
第一階段總結調研中心的人才培養經驗,上升到理論。研究複合型人才培養的定位(確定培養類型)。
第二階段研究複合型人才的內涵與基本特徵,設計共性化培養的基本方案,結合中心內部學生研究員的特點,制定若干個性化培養方案。
第三階段在內部試點中實施共性化培養方案,並不斷調整和完善培養方案,逐步形成完整的培養體系;在中心內部實施個性化培養方案,總結經驗教訓,形成若干切實可行的培養方案。
第四階段在調查研究中心和科技創新基地全面實施培養方案。
第五階段在培養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上升到更高的理論,產生高層次的學術成果和實踐成果。同時向學校推廣人才培養的先進方法和經驗。
中心成立背景
起於1999年,經濟學院衛平教授在講授《商務談判》課程時做的一個課堂活動。活動要求班裡男女各分成兩組,各方模仿一大型公司談判人員,從公司背景、企業運作、財務狀況、市場調研(產品自身優缺點、競爭對手情況及國家地方政策法規等)、生產能力、產品生命周期、市場容量及回報率等等方面準備,進行項目談判。後來,為了用更準確的數據來支持這個活動,衛老師爭取到院領導和學校的支持,需要進行調研。當時第一個調研項目時“攜帶型蓄冷空調”科技成果轉化合作。也由此應運而產生了調研中心。
大學生調查研究中心是在華中科技大學校團委指導下成立的一個實踐類學術團體。其宗旨是教導學生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成才道路,充分利用學校和社會資源,對社會廣泛開展調查研究活動,提高學生的調查研究水平,同時通過調研工作為學校、企業和政府等有關部門提供決策建議,為促進學校、社會和企業發展出謀劃策。
中心是由當時華中科技大學團委與湖北省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調查研究部聯合組建,下設新聞調研中心、經濟調研中心、社會調研中心等三個專業調研部門。
組織機構
調查研究中心成立之初的機構設定由三個部門組成,分別是新聞調研中心,經濟調研中心,社會調研中心。
新聞調研中心是在新聞學院大學生新聞調查中心基礎上成立的,主要為新聞媒體、調查機構等提供各種策劃報導、採訪組稿等,新聞學院院長吳廷俊教授等擔任本中心主要顧問。中心下設策劃部、采編部、調研部等。該中心創立不足兩月即在武漢各大報刊發表調研類稿件數十篇,參與媒體調查數次,承辦新聞發布會等特色活動多次,由此贏得了校內外多方讚譽。
經濟調研中心的前身是經濟學俱樂部課外興趣活動小組,它由經濟學院優秀本科生組成,專門人事地方經濟及經濟熱點問題的調查分析和研究工作,並對湖北省的各類企業和社會經濟生活進行調研,為省市政府有關經濟部門提供決策分析報告。
社會調研中心是在社會學系大學生社會調查中心的基礎上成立的,主要對校內外人們關心的各類問題進行調研,為學校有關部門和政府有關機構進行決策提供建議。著名社會學家風笑天教授擔任本中心主要顧問。下設策劃部、調查部。
2000年3月23日,華中科技大學(原名華中理工大學)大學生調查研究中心在東五樓209室召開了全體成員大會。這次大會是中心機構調整以來的第一次大會。校團委書記曹峰老師,副書記馮愛明老師出席了本次大會並作了重要講話。在會上,調查中心主任衛平老師宣讀了華中理工大學大學生調查研究中心關於機構調整與任職的通知。
這次機構調整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心的組織建設,使中心的各項工作和活動正常發展,調整後的大學生調研中心下設“六部二室三基地(籌)”。六部是:發展部、調查部、研究部、科技部、新聞部、培訓部; 二室是:辦公室、編輯室; 三基地(籌)是指正籌建的科技創新研究發展基地。與中心原有機構相比,新設部和室更加符合中心的實際,也更適合中心工作的需要。同時,調查隊也由原來的四個小組改編成兩個小組,附屬於調查部。
2000年12月11日,華中科技大學調查研究中心發布了關於機構調整和幹部任免職的通知,對中心的幹部調整進行了一次較大的調動。
2000年12月12日,發布了關於建立複合型人才培養研究中心的通知,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心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和研究工作,經研究決定,建立複合型人才培養中心,並負責在各部,室試行導師制,導師由中心原指導老師擔任,並選出部分同學擔任助理導師。
2001年,華中科技大學調查研究中心先後在吳軍、馮魏巍兩位綜合辦公室主任的帶領下,堅持以人員培養為中心,開展系列活動,選拔部分骨幹,最佳化人員結構;以項目運作為手段,完善中心制度,強化組織管理,建設企業文化;以主頁建設為契機,擴大對外宣傳,增強內部交流,向學習型組織轉變。實現了調研中心的發展和中心制度的完善。
2003年初,中心的組織結構基本成形,也確定了自己的人才培養模式。中心運作以項目為載體,各部門都是組成中心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綜合辦公室協調中心各職能部門,負責中心的日常運作和項目運行;培訓交流部主要對內,負責對中心成員進行的定期與不定期培訓,以及中心成員內部的交流;宣傳外聯部主要對外,在重大活動時負責對外宣傳工作,以及和其他機構、社團、企業的聯繫與合作;網路信息部負責中心網站的更新與維護;為了貫徹實施人才梯度培養戰略,中心新近成立了策劃研究部,該部部長由綜合辦公室負責人兼任,成員來源為中心優秀同學,其成員將主要參與調研中心各項目的策劃與研究工作。以上部門除了負責這些工作外,與調研部 (一部、二部)一樣,參與具體調研項目的運作。項目負責人通過競標產生,提出申請,撰寫標書,最後由綜合辦公室及中心指導老師評審後確定。
2004年9月,為了貫徹學校領導關於調研中心進一步加強人才培養的精神,更好得進行項目運作,培養人才,中心再次進行組織結構調整,這次調整原則主要是講求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方法和效果,淡化領導功能,組織架構扁平化,簡化日常管理,突出項目管理,實行(階段化)課題組長責任制。
組織機構調整壓縮為三個小組,原綜合辦公室和各部門全部撤消,三個小組分別是工作協調小組,研究指導小組和調查指導小組,後來在2005年初進一步完善組織結構,調整為五個小組,最終定下各組職能。
各職能組職責分別如下:
協調組:組織項目申報與立項,負責協調中心各組的管理和督促各課題組的工作,安排中心的日常管理,財務管理及對外合作事宜,宣傳及召開會議,組織招新(原則上每年一次);
調查組:負責組織中心成員調查工作的培訓與指導;“調查工作”包括調查準備(資料收集),問卷設計,調查實施,數據審核、統計錄入等。
研究組:負責中心成員研究工作的指導;“研究工作”包括分析數據並撰寫調查報告,基於調查結果的學術討論或對策研究,參與政府及企業的科研項目等;
培訓組:負責策劃和組織中心內部素質拓展,互動交流等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各項,以提高成員的思維水平,促進中心成員之間的交流,對中心成員進行的定期與不定期培訓;
信息組:負責中心網站的日常維護,更新網站信息,以及收集相關調研與比賽的信息,定期(每個月)與不定期向協調組交工作總結。
2007年3月,再次對組織結構進行調整,使組織架構更為扁平化,日常管理更為簡化,同時注重加快新成員融入中心的過程,強調中心整體的緊密聯繫。目前此結構仍處試行階段,需再做完善。
組織結構調整為五部分,具體為:
辦公室主要是負責中心的總體統籌,協調和督促各部門的工作,安排中心的日常運作,如組織招新及例會召開等工作;
外協部是負責對外合作事宜,如接待合作洽談、聯繫調查項目、加強夥伴組織關係等工作;
宣傳部是負責中心網路資源的維護和更新,中心形象宣傳及中心作品發表等工作;
培訓部是負責中心培訓工作的開展、人力資源管理、考核評估制度等工作;
調查基地由加入中心少於1年的成員組成,由副主任分管。基地起培養池作用,在中心日常活動和項目的開展中,向中心輸送人員。次年通過考核的成員,可繼續留在中心並調離基地,視具體情況進入其他部門。
目前,中心主要設定有三室和三部。三室分別為調研實驗室、創新實驗室、創業實驗室,三部分別為項目協調部、人力資源部、外宣部。三個實驗室主要負責學術上的創新,而三部則分別繼承了外協部、辦公室和宣傳部的職能。
人才培養模式
華中科技大學調查研究中心成立之初,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是教導學生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成才道路,充分利用學校和社會資源,對社會廣泛開展調查研究活動,提高學生的調查研究水平。
形式是聘請校內外專家對調研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他們的調配水平,同時指導各專業調研中心參與組織大學生暑期社會調研工作,承接校內外的各類調研項目,力爭多出成果。
到2002年,明確中心的目標是培養複合型人才,通過緊密結合實際探討研究複合型人才培養的特點、規律和方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創造性培養人才的理論,並用於指導人才培養實踐,以務實、創新的精神努力培養出優秀人才。
2004年9月,為了貫徹學校領導關於調研中心進一步加強人才培養的精神,更好得進行項目運作,培養人才,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進行了再定位,明確提出中心目標是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調查能力)和創新能力(研究能力)的複合型人才,確定培養特徵是將研究機制導入本科生培養,再培養起點上切入高端學生層次,培養方式進一步完善為全面推進“課題制”,以調查課題和研究課題為培養載體,所有學生分別參加到各課題組內。“調查”包括調查準備,問卷設計,調查實施,統計錄入等,“研究”包括分析數據並撰寫調查報告,基於調查結果的學術探討或對策研究,參與政府及企業的克揚項目等。
2005年初,中心稟承“寓知識學習於調查研究之中,寓能力培養於實戰訓練之中,寓科技創新於學科交匯之中”的原則,在不斷的實踐與探索中,逐漸形成了一套以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為重點的人才培養體系。中心運作以調查課題和研究課題為培養載體,全面推進“課題制”,以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複合型人才為目標。
大事記
99年5月份,中心成立,初用名為“華中理工大學調查研究中心”,簡稱調研中心。
99年6月,與湖北省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進行大型調研,提出了《民營科技企業產業結構實證研究報告》和《風險投資創新研究報告》等,被評審鑑定為“國內先進水平”。
99年7月到8月,與湖北省環保局聯合開展了武漢市居民大型環保意識的調查,並受到了《中國環境報》等媒體的專題採訪。
99年11月,《武漢地區高校及科研所科技成果轉化狀況》調查。本次調查獲得華中科技大學2000年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一等獎,第七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
99年下半年,與學校經濟學院聯合開展了部分新技術新產品的市場調查,為幾個高科技項目找到了投資商,開創了一種技術與資金相結合的新模式和理念。
2000年1月7日,對我校舉行的高新技術成果發布會發布的一些新成果進行廣泛深入的市場調查和市場分析,製作具體的商業計畫,然後將其介紹給有關企業和投資者。提出“開發新產品,調查研究產品市場,分析研究相關數據,引導企業投資” 這種“三研一引”一體化的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新模式
2000年初,校調研中心與IBM俱樂部進行合作,共同組隊參加為期四個月的“中國網易世紀創業大賽”。
2000年2月,調研中心、科技處、經濟學院“科技成果轉化”專題調研組聯合開展“華中理工大學科技成果轉化狀況調查”活動
2000年4月12日~4月13日,舉辦首屆研究生科技創新行動
2000年4~8月,武漢地區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狀況調查
2000年7月,脫毛美容市場調查
2000年7月,青春類型電視欄目設定和收視狀況調查
2000年8月,民營科技企業的調查,開始進行問卷設計和正式實施
2000年9月,由原華中理工大學大學生調查中心正式更名為華中科技大學調查研究中心
2000年9月,透明電鍍膜玻璃器皿調研與可行性分析
2000年10月 《關於民營科技企業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狀況》調查參與江岸區政府舉辦的科技成果展覽會
2000年10月,光電水質分析儀市場調查
2000年10月,蔬菜農藥殘留檢測狀況調查
2000年11月 ,消費與防偽狀況調查以及電力線故障預警防護狀況調查
2000年12月,發布關於表彰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
2000年12月,發布關於建立複合型人才培養研究中心的通知
2001年3月,複合型人才認識和培養狀況調查
2001年4月,華中科技大學學生社團形象調查
2001年9月,科技企業創業期發展狀況調查
2001年7月,承辦湖北省高校女高知科技創新研究會及武漢地區高校科技成果推介會
2001年10月,與研究生科協有關人員討論雙方如何開展有關學科建設的調查活動
2001年11月,在武漢三鎮展開“保鮮麵團”的調查
2001年11月,青年科技創新基地展開對研究所情況的摸底調查
2001年11月,孵化和籌備了一家實體公司,即現在的“華中大智源管理諮詢有限公司”。
2001年11月,參與省政府有關部門和我校相關院系聯合進行的光谷建設調研工作
2001年11月,中心協助校領導策劃建設我校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
2001年11月,中心主頁的建設工作正式啟動
2002年6~7月,百名老專家科技成功轉化
2002年,“真維斯”的銷售狀況及服務質量狀況
2002年,武漢地區保鮮麵團市場調查
2002年,武漢市農業企業經營狀況調查
2002年,科技企業創業期經營與發展狀況調查
2002年,企業人力資源現狀及需求調查
2003年2-3月,大學生兼職與教育中介狀況調查
2003年4月底,北京、武漢高校人才培養狀況調查,獲‘挑戰杯’湖北賽區一等獎,後獲“挑戰杯”全國一等獎。香港《大公報》等權威媒體對此進行過報導。
2003年7月,調查研究中心人才項目組模型初步形成
2003年8月,武漢地區速食麵消費狀況市場調查
2003年底,武漢高校文具消費狀況市場調查
2003年,洪山地區商務雜件印務市場調查
2004年4月,中心五周年慶典
2004年6月,中心體制改革
2004年7月,弘揚民族精神調查
2004年9月-2005年4月,大學生就業能力調查
2004年9月-2005年4月,下崗女工再就業狀況調查
2004年10月,大學生上網狀況調查報告
2005年5月,中心組織機構調整
2005年6月,全國大學生學情調查
2005年11月,參加全國廣告傳媒大賽,為招商銀行最新推出的大學生信用卡做行銷策劃
2006年3月,迎第十屆“挑戰杯”大賽的項目《大學生創業現狀調查報告》啟動
2010年11月,參加全國“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畫競賽,獲二等獎。
2011年6月,參加湖北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獲得一等獎。
2012年11月,參加全國“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畫競賽,獲三等獎。
2014年5月,參加湖北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獲得兩項金獎一項銀獎。
2014年9月,承辦友成創業咖啡公開課mooc,為全校創業學子提供經驗介紹平台。
2015年10月,挑戰杯上,兩位同學獲國賽的一等獎。其他三位同學進入決賽占據了前六名的半壁江山。
2015年底,成立創業基地,致力於在全校範圍內發掘並培育出一批優秀的創新創業人才,現創業基地已經入駐多支優秀的創業團隊及多個創業人才。
2016年6月, 獲得第十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國家一等獎。
2016年10月, 在建行杯第二屆全國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國賽中取得4項金獎。
2016年11月, 獲2016 年“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實踐挑戰賽一項金獎一項銀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