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玉樓明月長相憶

《菩薩蠻·玉樓明月長相憶》是唐代文學家溫庭筠的詞作。此詞表現女主人思戀遠方親人的情景。上片由現實,憶及往昔;下片轉入描寫眼前的情事。全詞辭采清麗,物象精美,情因景生,情景交融,篇幅雖短小,但耐人尋味,表現了溫詞含蓄的特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菩薩蠻·玉樓明月長相憶
  • 創作年代晚唐
  • 作品出處:《花間集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溫庭筠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菩薩蠻
玉樓明月長相憶,柳絲裊娜春無力。門外草萋萋,送君聞馬嘶。
畫羅金翡翠,香燭銷成淚。花落子規啼,綠窗殘夢迷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菩薩蠻:本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也用作曲牌名。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等。雙調,四十四字,屬小令,以五七言組成。上下片均兩仄韻轉兩平韻。
⑵玉樓:華麗的樓閣,是對樓的美稱。
⑶裊娜:輕柔細長的樣子。春無力:即春風無力,用以形容春風柔軟。
⑷萋萋:形容草長得茂盛。吳本《花間集》作“淒淒”。
⑸畫羅:此當指有畫飾的羅帳,或指燈罩。金翡翠:即畫羅上金色的翡翠鳥。
⑹香燭:指精美的蠟燭或摻有香料的蠟燭,亦是對燭的美稱。銷成淚:蠟燭燃燒後垂下的蠟滴比作眼淚。
⑺子規:鳥名,即杜鵑,叫聲淒絕,據說啼時流血不止。
⑻綠窗:綠色紗窗,借指女子居室。

白話譯文

明月把樓閣擁在懷抱里,月光瀰漫著我的回憶。裊娜的柳絲輕舞著春的嬌柔,門外的芳草含情萋萋。我送君遠別,直到馬的嘶鳴消逝在天際。
而今獨伴畫屏翡翠鳥,看香燭落淚人也淚滴。落花時節,愁聽子規聲聲哀啼,當晨曦映亮淡綠的窗紗,殘亂的夢已模糊迷離。

創作背景

此詞約作於大中(唐宣宗年號,847—860)後期。據《唐才子傳》和《北夢瑣言》記載,唐宣宗喜歡曲詞《菩薩蠻》,相國令狐綯暗自請溫庭筠代己新填《菩薩蠻》詞以進。據此可知《菩薩蠻》諸詞乃溫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綯進獻唐宣宗之作。其時當在大中四年(850)十月至十三年(859)十月之間,《唐五代文學編年史》編為大中六年(852)前後,正值溫庭筠屢試不第之時。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首《菩薩蠻》詞,寫女子與情人別離後在玉樓苦於思憶而夢魂顛倒的情景,全詞圍繞“長相憶”三字展開。
“玉樓明月長相憶,柳絲裊娜春無力。”首兩句點明時間、地點和詩歌主人公的身份。一句“玉樓明月長相憶”,即將全詞籠罩在一片離情別緒的氛圍之中。柳絲裊娜,正是暮春時節,閨樓中的思婦,在明月之夜,正在苦苦地思憶著遠方的離人。樓如白玉,樓外垂柳搖曳,並且在明月朗照之下,景象非常清幽。春風沉醉,這應是春情生髮的大好辰光,此景是思婦所見,卻教她頓生悔恨之情。“春無力”三字描寫春柳柔媚,反襯了主人公相思之久且深,暗示思婦的痛苦不堪、心神恍惚而無可奈何的情態。
“門外草萋萋,送君聞馬嘶。”三四句進一步敘述當日送行場面,萋萋的芳草、蕭蕭的馬鳴,是聲色的結合,加重了離別的氛圍。這應是思婦長久思憶而神魂飄蕩中出現的夢境,是思憶當初送別情節在夢境中的再現,此種依依惜別的剎那情景,最是離人夢繞魂牽、永不會忘卻的。
“畫羅金翡翠,香燭銷成淚。”過片寫眼前事,從室外移至室內,寫玉樓中的長夜思念:羅帳上繡有一雙金色的翡翠鳥,芳香的蠟燭融為滴滴的蠟淚。這是一個環境幽美.陳設富麗的地方,可“淚”字卻已暗示出了女主人公生活中的不幸,而一個“銷”字尤見漫漫長夜思婦難眠之孤寂。
“花落子規啼,綠窗殘夢迷。”最後一句轉寫夢,似乎矛盾,然矛盾中自有道理。或許在空樓相憶時的詞中人本已入夢,並夢見了當時送別的情景,這樣更能體現相憶之久。以景鋪敘,窗外殘紅飄落、子規啼血,窗內殘夢淒迷、哀思綿綿,此句以“花落子規啼”的淒迷景色,映襯人在夢中的痛苦情懷。
綜觀全詞,起兩句為入夢,結兩句為夢醒,“門外”兩句為夢中幻景,“畫羅”兩句為夢時襯景,從室外寫到室內,由夢前寫到夢後,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兼有幽深、精絕之美。全詞描繪了遠離人的悠悠行遠,閨中人的脈脈多情,無論是“玉樓明月”的幽寂,“柳絲裊娜”的清柔,“畫羅金翡翠”的淒迷,還是“花落子規啼”的哀艷,皆是閒閒流轉,景真情真,一派自然,讀來意味深長。

名家點評

清人譚獻:“‘玉樓明月’句,提。‘花落子規啼’句,小歇。”(《譚評詞辨》卷一)
清人陳廷焯:“音節淒清。字字哀艷,讀之魂銷。”(《雲韶集》卷一)“低回欲絕。”(《詞則·大雅集》卷一)“此種詞,第自寫性情,不必求勝人,已成絕響。”(《白雨齋詞評》卷一)
清人況周頤:“姚令威《憶王孫》云:‘毿毿楊柳綠初低。澹澹梨花開未齊。樓上情人聽馬嘶。憶郎歸。細雨春風濕酒旗。’與溫飛卿‘送君聞馬嘶’各有其妙,正可參看。”(《蕙風詞話續編》卷一)
近人李冰若:“前數章時有佳句,而通體不稱,此較清綺有味。”(《栩莊漫記》)

作者簡介

溫庭筠像溫庭筠像
溫庭筠,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故有“溫八叉”“溫八吟”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詩詞兼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艷精緻。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並稱“溫韋”。現存詩三百多首,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箋注》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