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自然的野生壇紫菜葉狀體,通過人工誘變、體細胞克隆和單性生殖等技術,獲得壇紫菜的變異細胞,將變異細胞單個分離並培養成完整葉狀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菜罈養殖
- 利用:利用自然的野生壇紫菜葉狀體
- 技術:人工誘變、體細胞克隆
- 獲取:壇紫菜的變異細胞
品種來源,審定編號,特徵特性,養殖要點,苗種培育,養殖技術,
品種來源
依據其主要光合色素和色素蛋白質含量的高低和它們相互間的比值,游離胺基酸含量高低,生長速度,藻體的厚薄和色澤等指標,篩選出優良突變體葉狀體,並將再次獲得單離體細胞進行培養。將獲得的葉狀體單個分離,利用單性生殖獲得純系絲狀體。純系絲狀體的F1代葉狀體,其優良性狀經遺傳穩定性分析和綜合品質測定後,對優良品系的純系自由絲狀體進行擴增培養,並移植於貝殼內使之成為貝殼絲狀體,隨後進行大田試驗。經大田試驗證明為性狀穩定的優良品系,以自由絲狀體的方式進行長期保存和套用。如“申福1號”、“申福2號”等。
審定編號
2009年壇紫菜“申福1號”通過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確定為適宜推廣的選育種,品種編號:GS-01-003-2009。
特徵特性
遺傳性狀穩定,不能自繁自育;藻體乾品烏黑髮亮,光澤好;藻體生長大大比傳統品種快,快速生長期延長4倍以上,可採收8水以上;成熟期晚,菜質下降速度慢;葉綠素a、藻紅蛋白和藻藍蛋白的總含量比傳統壇紫菜增加約14%,蛋白質和游離胺基酸的含量分別增加10.8%和24.8%;藻體厚度約降低23%,更適合全自動機械加工,產品單價提高15%以上;且耐高溫性能好。
【產量表現】 與傳統壇紫菜相比,在相同海區相同潮位下栽培,平均畝產增加25%以上,產值提高40%以上。
養殖要點
苗種培育
1.進行自由絲狀體采苗前貝殼必須徹底清洗乾淨,緊密平鋪於采苗池中,準備經暗沉澱或砂濾處理的潔淨海水供采苗用。
2.自由絲狀體經切碎處理後均勻地潑灑於貝殼,並立即用黑色塑膠薄膜覆蓋於采苗池上,使光線強度控制在200勒克斯以下。黑暗處理到第二天,將池周邊的黑薄膜掀起一小部分,使光線控制在500勒克斯左右,至第五天黑膜掀開大半部分,使光線控制在1000勒克斯左右。到第七天全部將黑膜掀起,恢復正常的光線。在這段時間內,嚴禁添加或更換育苗池的海水,以免攪動海水,使苗無法附著。
3.第10至15天之內必須將貝殼進行徹底清洗,以去除多餘的絲狀體和附在貝殼上的灰塵與浮泥,然後轉入正常的培養階段。
4.新品系貝殼絲狀體萌發過程比傳統的果胞子萌發成絲狀體稍慢,建議正常的培養階段初期就應該適當施加營養鹽,加強光照,勤洗貝殼,多顛倒貝殼幾次,促使貝殼絲狀體均勻生長。待整個貝殼長滿絲狀體後,其培養的條件和措施與傳統品系相同。
5.在縮光促熟階段,應該比傳統品系至少提前15~25天開始縮光,一般縮光時間控制在45天以上,應根據貝殼絲狀體的生長狀況相應調整縮光時間的長短。
養殖技術
新品系出苗前期生長較慢,下海25天后生長速度明顯超過傳統品種,採收間隔時間比傳統品種要短,其餘基本與傳統品種相同。當前壇紫菜養殖主要採用潮間帶插桿養殖和海上浮筏式養殖兩種方式。
1.插桿式養殖
紫菜插桿式養殖是指網簾通過浮筒吊掛在深插在海區的毛竹上,網簾可隨潮水的漲落或人為的控制而升降的養殖方式。目前浙南海區壇紫菜養殖幾乎全部採用插桿式養殖。
(1)養殖海區環境。海區的底質應為沙質、泥沙質,灘面平坦,比降小,流速l0厘米/秒~30厘米/秒。水質清新,鹽度22‰~30‰。插桿式栽培宜低潮位,潮下帶尚可。
(2)栽培設施
①網簾:網簾分網狀網與條狀網,網狀網規格長2.0米~18米,寬1.8米~4.0米,網目不少於25厘米,方形或菱形;條狀網規格為長5米,寬4米,條距7.5 厘米~8厘米。
②插桿:用直徑7厘米~12厘米的整枝毛竹製作,長度為7米~12米。
③浮筒:泡沬塑膠或毛竹。
④纜繩:由16毫米絲聚乙烯製成,長度為養殖海區高潮水深2 倍以上。
⑤浮綆:由16毫米絲聚乙烯製成。
⑥吊繩:由8毫米聚乙烯製成,長度為5米~10米。
⑦樁:由鐵錨、木或竹做成。
(3)設定。筏架應與潮流方向基本平行或平行。每台筏架間的邊距為不少於10米。小區間距不少於20米。三個小區組成一個大區,小區間距20米~30米;大區間距60米以上。
(4)幼苗海區培育。苗網張掛應在即將漲潮前進行,苗網以三層重疊掛在半浮動筏架上。掛在浮架上的苗網應儘量拉平,吊緊。剛張掛的苗網,若離漲潮時間較長,可噴灑海水保持苗網濕潤。苗網張掛後,每天需巡視管理,苗網不得鬆動或過分下垂。浮泥較多的海區,或苗網上雜藻附著較多時,應及時洗網、曬網。苗網經過30天~40天的培育,網線上布滿1厘米~3厘米的幼苗,根據需要進行分網栽培或套用冷藏網技術冷藏備用。
(5)成菜栽培。將苗網分散單網張掛。每天需進行巡視管理,特別是大風大潮汛後,發現損壞的設施、網簾等,要及時修復。網簾應儘量拉平、吊緊。當惡劣天氣時,可把網簾放在棚內晾2天~4天,待海況好轉後,重新下海張掛。幼苗對乾燥的忍受力較弱,在幼苗期溫度較高,乾露時間要少些;中苗期,應適當放長吊繩,減少乾露時間,有利於藻體較快生長;隨著藻體的逐漸長大,對於乾燥的忍受力增強,這時應適當增加乾露時間。網簾上雜藻較多時,應及時清除;做好病害預防工作。
(6)收穫。當網簾上藻體長至15厘米 以上時,即可開始採收第一水菜。以後每隔8天~20天 可採收下一水菜。採收後留下的長度以3厘米~8厘米為宜。
2.全浮式養殖
全浮式紫菜養殖是指把紫菜養殖在乾潮線以下的淺海海區,不管是漲潮還是落潮,紫菜養殖的網簾始終漂浮在海水的表面,依靠人工操作離水乾露,操作管理都用船隻的養殖方式。它比潮間帶養殖海區水位深,又稱深水養殖紫菜。其主要養殖技術如下:
(1)養殖海區的選擇。一般以大潮乾潮時水深4~20米,底質軟泥或泥沙底質,海水比重1.010~1.023,pH值7.8~8.4,流速0.4~2.3節,水質肥沃、水體交換流暢的海區。在確保養殖筏架和人工操作安全的前提下,可逐步向風浪、潮流較大的海區推廣。
(2)養殖設備。一般由浮綆、毛竹、樁纜、浮子、網簾、竹樁等組合配製而成。
①浮綆:用於形成養殖筏架,張掛網簾。採用維尼龍材料,一般直徑2厘米即可。也有的採用直徑1.5厘米。
②毛竹:起支撐網簾,又可當浮子用。一般採用直徑3厘米~5厘米,長度根據網簾大小裁量。
③樁纜:直徑2厘米左右,長27米。一端與竹樁連結,另一端繫上浮綆與筏架相連,起固著作用。
④浮子:種類很多,凡具有浮力的器具均可,比較而言,還是取用塑膠浮子或浮桶為好,因其浮力大、負載力強、抗腐蝕、不易損壞、較經久耐用。
⑤網簾:一般長3米~3.5米,寬2米~2.5米,用宜於紫菜孢子附著的維尼龍網線編織而成,網線粗3毫米~5毫米。
⑥竹樁:用直徑15厘米以上的毛竹根部製成長3米~4米竹樁,中空,下端削成斜面,起樁基固定作用。
(3)筏架設定。三角式養殖筏架是廣泛採用的一種設定方式。由二條浮綆構成一台筏架,浮綆長60米,樁纜長27米(可根據當地潮差調節),樁間距適當放長,以利操作。每台筏架張掛網簾40張,成二排,平行排列。網簾的中部增設一條網繩,每排網簾之間有2米長的浮竹相連,20張網簾需21支毛竹,每台筏架共要42支毛竹。用直徑30厘米的泡沫浮子42個,每條浮綆各系21個,起支撐網簾所需的浮力作用。兩條浮綆之間每隔4張網簾需有一帶鉤的長繩,位置在網簾下方靠泡沫浮子處。為了防止網簾中部下沉,在網簾中部的網繩上,頭尾各綁一個浮子,中間還可以適當增加幾個小浮子。操作時,用機械搖輪依次拉緊帶鐵鉤的拉繩使小鉤掛在浮綆上,在兩條浮綆靠攏的過程中,將浮竹和網簾向上提起形成三角形,呈“∧”狀,使網簾離水乾露。乾露完成後,只需鬆動綁繩取下掛鈎,筏架即恢復原狀。
(4)采苗時間
一般在秋季待海水水溫下降到27℃以下(最適26℃)時,可進行壇紫菜采苗(一般在9月初~9月中旬,農曆白露前後)。采苗後,在100倍顯微鏡下,網簾的附苗量達到每個視野30個以上殼孢子就達到生產要求。采苗後網簾掛網要防止曝曬、雨淋,並以數張網疊掛,待苗長出後再分掛較好。
(5)養成期管理
①小苗期管理。采苗後下海放養30~40天(紫菜藻體長20厘米以下)為小苗期。這個階段主要是提高出苗量(即萌發率),促使小苗早生,少掉苗,減少雜藻附生,這一時期是養成過程的關鍵。剛采苗下海放養時要勤曬網,每二天要乾出曬網2~3小時,紫菜小苗萌發後逐步延長曬網間隔期及網簾乾出時間,一般每3~5天干出一次,曬網3~5小時,以保障紫菜藻體的正常生長。
②收割期管理。采苗後經45天左右的放養,紫菜長至20~25厘米時,可以開始收割。之後進入收割期的管理,這期間要保證紫菜產品質量和產量,應掌握勤收割,不能使藻體留得過長,在收割時應當控制剪取比例,第一次收割剪下藻體全長的2/3。適當把紫菜拔疏,有利於藻體的長成,提高產量和質量。
③病害防治。全浮式紫菜養殖相對灘涂養殖而言,細菌性疾病發病率較低,被敵害魚吞食現象較少發現。而影響紫菜生產的植物性敵害如硅藻及滸苔等雜藻,只需增加曬網時間即可達到治療效果。
【適宜區域】 全縣沿海灘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