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子山村位於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和平鎮南部,距和平鎮10公里,距蘭州市約16公里,菜子山村區位條件優越,交通便利。該村屬高寒陰濕山區,日照適中,氣溫偏低,年平均氣溫4攝氏度左右,年降雨量510㎜,平均海拔2190米,無霜期僅90天左右。菜子山村以種植冷涼型蔬菜為主,主要有萵苣、白菜、花椰菜(菜花)等;農作物主要有小麥、洋芋、蠶豆、油料、玉米、馬鈴薯、胡麻等。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447戶,1976口人,其中有勞動力76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菜子山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和平鎮南部
- 平均海拔:2190米
基本情況,資源經濟,旅遊資源,地圖信息,
基本情況
全村現有耕地面積3519畝,人均耕地1.8畝。該村現有6年制完全國小1所,教學點1處,教師11名,在校學生135名,入學率為100%。該村林木茂盛、草坡碧綠、群山環繞、氣候宜人,素有“夏有寒泉,地無大暑”之美稱,登高鳥瞰,峰巒對峙,翠谷縱橫,浮雲飄渺,怪石蒼松,各具特色。山泉飛瀑,騰空而升,優美的“滴水崖”瀑布,水花四濺,沁人肺腑,格外魅人。入冬形成壯麗的自然冰塔,形態奇異,來年六月不化,吸引眾多遊客觀看。
資源經濟
菜子山村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茂密,主要有喬木、灌木、雲杉等,是蘭州市郊區的森林氧吧,遊憩田園;有野雞、野兔、松鼠等野生動物。農家院內多種植牡丹、芍藥、鬱金香、荷包花、丁香等花卉,院內雞鳴狗吠,呈現出一派祥和的山鄉田園景象。由於靠近國家級興隆山自然風景旅遊區,對發展旅遊事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優勢。近年來,該村搶抓西部大開發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好機遇,積極調整種植結構,依託區位優勢,發展旅遊業,狠抓勞務輸轉工作,形成了以種植、旅遊、勞務輸出為重點的三大支柱產業。種植的農作物主要以小麥、洋芋、蠶豆、油料為主,並支持和鼓勵民眾種植蔬冷涼型無公害蔬菜700畝,藥材50畝,花卉150畝,並對香溝門社180畝的退耕還林示範點引進優良大李子品種試種20畝。目前,已建成比較規範的農家樂70多戶,年收入達到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7年的1900元增加到2008年的2191元, 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50多萬元,民眾的生活水平逐年穩步提高。菜子山村旅遊區首次開展了以“吃農家飯,住農家院,乾農家活,享農家樂”為主的集休閒娛樂與農村生活為一體的活動,旅遊服務行業由40多家發展到70多家,從業人員200餘人,年收入達到80萬元,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50多萬元,民眾的生活水平逐年穩步提高,旅遊業步入健康、有序的發展道路。爭取到2012年,使全村收入達1000萬元以上,其中旅遊收入占全村的60%,全村人均收入達3500元,使該村成為全省知名的集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度假村。
旅遊資源
菜子山村位於國家AAAA級風景旅遊區榆中縣興隆山分支區域,距蘭州市區僅15公里。東面與定遠鎮接壤,西與七里河區接壤。明代闢為“肅府官灘”牧馬之地,因而得名“官灘溝”。整個溝系呈西北-東南走向,溝深5.2KM,山勢雄渾高大,溝體開闊,河床比較小,地勢比較平坦,山體呈波狀起伏,坡度在15°-25°之間。風景獨特的懸崖峭壁半角樓和滴水崖為逆斷層切割形成。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攻打西夏時曾在此休整隊伍,留下了神仙幫助成吉思汗建鍋灶的美麗傳說,當地老百姓稱之為“神仙灶”,這灶自然形成,形象逼真,更加加深了故事的真實性,從此也就有了蒙古族在次繁衍生活的歷史。明代肅王朱瑛看準這裡牧草肥美,將其開為牧場,放牧駿馬、牛羊,每年向朝廷進貢大批駿馬,牛羊作為肅王祭祀所用,為此得名為“牧馬官灘”,官灘溝也由此得名。現有一四至碑為明萬曆八年十一月,由長史司署所立,杜絕侵耕!獨特的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造就了官灘溝優良的自然環境,境內林木繁盛、綠樹成蔭,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大氧吧,享有“蘭州的後花園”美譽,因此是休閒娛樂、避暑養生的最佳場所。境內群峰高峻,水秀山青,溝內山溪泉流迴環,溝垴泉眼眾多,其中以曲柳泉最為有名。菜子山的山水清澈無污染,富含多種對身體有益的微量元素,並經省部級有關部門鑑定可直接飲用,因此遠近聞名。菜子山風景四季秀麗,春季草長鶯飛、鳥語花香、寧靜幽深;夏季青山疊翠,清爽宜人,是旅遊避暑的最佳選擇;秋季熱情奔放,赤橙黃綠青藍紫別具風情;冬季,銀裝素裹,分外妖嬈,境內有麝香、野雞等野生動植物資源,是一個生物種群豐富、生態環境優良的森林生態區,素有甘肅的“香格里拉”之稱。
地圖信息
地址:蘭州市榆中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