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簡稱莫霍面或莫氏面)。深度平均17km,陸地33km,海洋平均厚度6千米。地震波加速,表明其下物質密度、硬度增加。[2] 2、古登堡不連續面,...
簡介地殼同地幔間的分界面,是南斯拉夫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於1909年發現,故以他的名字命名,稱為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簡稱莫霍面(或莫氏面)。 莫霍洛維奇在研究1909...
莫洛霍維奇不連續面,又稱莫霍面或莫氏面。是南斯拉夫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於1909年發現,故以他的名字命名。...
雷氏不連續面(Lehmann discontinuity)是指在地球的地幔中地震波P波和S波突然加速的區域。...
莫荷不連續也稱莫荷不連續面,指地殼與地幔之間的界面,是從觀測地震波傳播速度的過程中發現某一深度波速發生突然變化發現的,由此科學家才推測地球內部物質的不均勻性...
簡稱“莫霍面”或“M界面”。1909年由南斯拉夫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契奇在研究薩拉布地區一次地震時發現的,並用他的名字命名該界面。莫霍面為地殼和地幔的分界面,是不...
(Russian Mohole)",這樣做是為了趕在美國鑽探項目之前到達地殼與地幔之間的界面即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簡稱莫霍面),Mohole一詞即由莫霍洛維奇(Mohorovicic,最早發現...
根據不連續面的存在,人們間接地知道地球內部具有圈層結構。 地球結構圖 地球圈層地殼 指固體地球表層莫霍諾維奇地震不連續面(簡稱莫霍界面)以上的一圈岩石,平均厚約...
莫荷面指地殼同地幔間的分界面,是克羅地亞地震學家莫荷洛維奇(Mohorovicic)於1909年發現,故以他的名字命名,稱為莫荷洛維奇不連續面,簡稱莫荷面。在有些資料中...
地殼(qiào),地質學專業術語,是指由岩石組成的固體外殼,地球固體圈層的最外層,岩石圈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地震波的研究判斷,地殼與地幔的界面為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
moho莫霍界面,是Mohorovicic Discontinuity的縮寫,是地殼與地幔間的不連續面。網路流行語是指See Movie at Home 即“窩在家裡煲電影(電視劇)”。Moho還是Lost ...
地震波除了在地面以下約33公里處有一個顯著的不連續面(稱為莫霍面)之外,在軟流圈之下,直至地球內部約2900公里深度的界面處,屬於地幔圈。由於地球外核為液態,在...
科學家在1970年開始勘探,試圖打敗美國,先探測到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 (理論上是堅固的地殼和充滿岩漿的地幔之間的界限)。科拉超深鑽孔研究歷程 編輯 ...
它主要由地球的地殼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頂部組成,從固體地球表面向下穿過地震波在近33公里處所顯示的第一個不連續面(莫霍面),一直延伸到軟流圈為止。岩石圈厚度不...
該不連續面稱為古登堡面。古登堡面以上到莫霍面之間的地球部分稱為地幔(mantle);古登堡面以下到地心之間的地球部分稱為地核(core)。 [1] ...
為了趕在美國之前達到地殼與地幔之間的莫霍諾維奇不連續面,前蘇聯科學家決定用一種簡單而暴力的方式探索地球--他們計畫鑽出一個直指地心的“超深鑽探”....
地殼(qiào),地質學專業術語,是指由岩石組成的固體外殼,地球固體圈層的最外層,岩石圈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地震波的研究判斷,地殼與地幔的界面為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
居住在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的大空洞的地球人。因地上人破壞臭氧層導致宇宙放射性滲透地下至空洞導致其文明頻臨毀滅。要求地面上的人類停止經濟活動,否則就將發動「...
帕欽加地區鑽出有史以來最深的洞,洞深超過7英里(約11.2公里),後被迫停止,計畫趕在美國鑽探項目之前到達地殼與地幔之間的界面即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簡稱莫霍面)...
也許前蘇聯和美國無法鑽到地心這個深度,但是它們可以嘗試著鑽到所謂的莫霍界面(Moho)――更正式的叫法是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實際上是指地殼與地幔間的臨界面。從...
這樣做是為了趕在美國鑽探項目之前到達地殼與地幔之間的界面即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簡稱莫霍面),Mohole一詞即由莫霍洛維奇(Mohorovicic,最早發現地殼與地幔之間界面並...
地震波除了在地面以下約33公里處有一個顯著的不連續面(稱為莫霍面)之外,在軟流圈之下,直至地球內部約2900公里深度的界面處,屬於地幔圈。由於地球外核為液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