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傳播速度一般隨深度增加,但又不是勻速增加,在某些深度處發生突然變化。地震波在此突然加速或減速(縱波減速時,橫波甚至會消失)。這種波速發生突然變化的面叫作不連續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連續面
- 外文名:discontinuity surface
- 釋義:地震波速發生變化的面
- 典例1: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
- 典例2:古登堡不連續面
- 學科:地質科學
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傳播速度一般隨深度增加,但又不是勻速增加,在某些深度處發生突然變化。地震波在此突然加速或減速(縱波減速時,橫波甚至會消失)。這種波速發生突然變化的面叫作不連續面。
不連續面的存在,標誌著地內物質在此層上下面有明顯區別,因此成為地內圈層構造的界面。在所有不連續面中有兩個變化最顯著的稱為一級不連續面:...
雷氏不連續面(Lehmann discontinuity)是指在地球的地幔中地震波P波和S波突然加速的區域。...
莫洛霍維奇不連續面,又稱莫霍面或莫氏面。是南斯拉夫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於1909年發現,故以他的名字命名。...
莫荷不連續也稱莫荷不連續面,指地殼與地幔之間的界面,是從觀測地震波傳播速度的過程中發現某一深度波速發生突然變化發現的,由此科學家才推測地球內部物質的不均勻性...
moho莫霍界面,是Mohorovicic Discontinuity的縮寫,是地殼與地幔間的不連續面。網路流行語是指See Movie at Home 即“窩在家裡煲電影(電視劇)”。Moho還是Lost ...
即“不連續面”,地球內部不同圈層的分界面。界面物理化學 編輯 interface 相與相之間的交界面。即兩相間的接觸表面。有固-固、液-液、固-氣、固-液和液-氣5...
簡稱“莫霍面”或“M界面”。1909年由南斯拉夫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契奇在研究薩拉布地區一次地震時發現的,並用他的名字命名該界面。莫霍面為地殼和地幔的分界面,是不...
莫荷面指地殼同地幔間的分界面,是克羅地亞地震學家莫荷洛維奇(Mohorovicic)於1909年發現,故以他的名字命名,稱為莫荷洛維奇不連續面,簡稱莫荷面。在有些資料中...
地震波除了在地面以下約33公里處有一個顯著的不連續面(稱為莫霍面)之外,在軟流圈之下,直至地球內部約2900公里深度的界面處,屬於地幔圈。由於地球外核為液態,在...
從整個地幔叫以通過地震波橫波的事實看,它主要由固態物質組成。根據地震波的次級不連續面,以650km深處為界,可將地幔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兩個次級圈層。...
過渡帶是萊曼(Lehmann)於1936年分析歐洲和紐西蘭的地震資料得出的,當時被稱為萊曼不連續面。中文名 過渡帶 外文名 transitional zone 又名 “過渡層”或F層 ...
對地脈動源作了深入的研究。1914年,指出地核的存在,並測定了地核界面(後命名為古登堡不連續面)在地下2900㎞附近。測定了地下100-200㎞深處的低速層(古登堡低速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