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海鴻

莫海鴻,男,漢族,1955年在廣州出生。博士,教授,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博士生導師 。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授課程,科研項目,發表論文,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在武漢水利電力學院(現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建築專業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1982年1月至1982年8月在廣東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工作;1982年8月至1985年6月在武漢水利電力學院岩石力學專業攻讀碩士學位,獲工學碩士學位;1985年9月至1988年6月在武漢水利電力學院岩土工程專業攻讀博士學位,獲工學博士學位;1988年9月至1990年10月在同濟大學土木、水利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在站期間1990年晉升為副教授。出站後調入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工程系任教至今。1994年8月至1996年9月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岩石力學研究所做高級訪問學者。1995年4月晉升為教授。2000年7月被聘為博士生導師。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第8、9、10、11屆常務委員會委員;《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編委;《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編委;《廣州建築》編委;《岩土工程師》編委;中國水利學會水工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工程實例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水利學會理事;廣東省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土木工程學會理事;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廣州市建築科學技術委員會地基基礎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土木工程學會建築物診治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土木工程學會建築物診治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土木工程學會建築物診治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全國建築物鑑定與加固標準技術委員會廣東分會會員;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榮譽總工程師。

研究方向

地下工程結構分析,岩土工程材料基本力學性質,新型建築材料,深基坑支護;岩土工程監測技術等

主授課程

主講課程包括:土木工程概論、專業英語、非線形有限元、地下結構岩石力學深基坑工程等

科研項目

先後主持和參加50餘項等各類項目的研究。

發表論文

科學通報》、《土木工程學報》、《水利學報》、《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岩土工程學報》、《岩土力學》、《建築結構學報》、《工程勘察》、《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華南理工大學學報》、《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 Geomechanics Abstract》、《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ing 》、《Engineering Structure》等刊物發表論文180餘篇,其中被三大索引收錄50餘篇。主編的本科教材《基礎工程》被列為教育部《21世紀系列教材》、《國家“十五”規劃教材》和《教學指導委員會推薦教材》,被多間大學選為必修課用書。

獲獎記錄

2008年獲教育部勘察設計二等獎,2008年(1);廣東省標準《建築地基處理技術規範》,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三等獎,2007年(8);大面積地下室底板分塊獨立結構新體系及其防水性能試驗研究,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科學技術獎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2007年(3);地下室逆作法新技術研究,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二等獎,2007年(11);通用泥水平衡頂管掘進機的研製與套用,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三等獎,2007年(4);大面積地下室底板分塊獨立結構新體系及其防水性能試驗研究,廣州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006年,(2);廣東省標準《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三等獎,2005年5月(8);新型砌塊牆體乾法施工技術研究,東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年(3/10);岩石強度準則及破壞後區特性研究,1990年度國家教委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990年(2/2);論文“岩石的循環試驗及本構關係的研究” ,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頒發的首屆青年技術論文榮譽三等獎,1987年(一、二等獎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