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大公國(莫斯科公國)

莫斯科大公國

莫斯科公國一般指本詞條

莫斯科公國(英語:Grand Duchy of Moscow;1283年—1547年),一個位於歐洲東部的國家,是斯拉夫人世代生活的家園,13世紀末期由弗拉基米爾大公國分封而成,首都莫斯科

14世紀初起,該公國陸續合併四周王公領地,國勢漸強。14世紀20年代後,接受興起於亞洲草原北部的欽察汗國冊封,取得代征全俄貢納的權力,到40年代成為全俄羅斯最強的公國。

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擊敗欽察汗國分裂後的大帳汗國,使得俄羅斯大帳汗國獨立出來,到16世紀30年代瓦西里三世時期,以莫斯科公國為中心的俄羅斯統一國家基本形成。其後亦宣稱為東羅馬帝國的繼承者,直到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後,改稱沙皇俄國。1721年,在與瑞典大北方戰爭勝利後,《尼斯塔特和約》簽訂,沙皇彼得一世被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的稱號,此後成為俄羅斯帝國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早期歷史,基輔羅斯,金帳汗國,實力增強,伊凡三世,貿易中心,討伐吞併,政治統治,專制政權,

歷史沿革

早期歷史

俄羅斯民族的祖先是成長於東歐平原東斯拉夫人的一支。俄羅斯民族是一個善於流動的民族,索洛維約夫稱之為具有“液態因素”。作為東斯拉夫人的一支,早期的俄羅斯人生活在西起德涅斯特河、東到第聶伯河以及黑海北岸的廣袤的東歐平原上。這塊土地的地理概貌是:森林與沼澤交錯、河流縱橫、土質以砂質黏土為主,同時遠離海洋、與大草原連線。
國徽國徽
在公元初,東斯拉夫人還保留著氏族制,每個部落由幾個氏族組成。他們砍伐森林,平整土地,從事耕作,集體飼養牲畜,狩獵和打魚,一切問題由氏族大會決定。

基輔羅斯

古羅斯國家形成於公元9世紀末的歐洲東部內陸平原和森林地帶。
862年,留里克統治諾夫哥羅德。882年,留里克的親屬、諾夫格羅德公國的奧列格大公征服基輔公國和其他一些部落,逐步以基輔為中心建立起一個國家(史稱基輔羅斯),取得基輔大公稱號。
伊戈爾(912~945);
奧麗加(伊戈爾之妻945~962);
斯維亞托斯拉夫(965~973);
弗拉基米爾一世(978~1015在位)。
公元862~公元1132,是從專制統治到采邑統治貴族時期。
13世紀初,基輔羅斯衰落,封建制度與諸侯分立。

金帳汗國

1237年,興起於亞洲東北部蒙古草原上的遊牧民族蒙古人建立的蒙古帝國大軍入侵歐洲東北部地區東北羅斯,攻占梁贊,1240年攻占基輔,建立金帳汗國
諸侯割據與莫斯科公國的崛起
莫斯科大公伊凡·卡利達(1325~1340)取得弗拉基米爾及全羅斯大公稱號,史稱“伊凡一世”。
伊凡二世(1341~1359在位)。
1380年,德米特里大公(1359~1389在位)率軍在頓河平原擊敗蒙古軍隊(庫里科沃戰役),被尊稱為德米特里·頓斯科伊(亦即“頓河的德米特里”)。
莫斯科的王公還有:瓦西里一世(1389~1425)、瓦西里二世(1425~1462在位),伊凡三世(1462~1505在位)。

實力增強

疆域圖疆域圖
莫斯科公國是十四至十五世紀東北羅斯的封建國家,首都莫斯科,故名。
弗拉基米爾大公國尤里·多爾戈魯基大公(綽號長手)在位時(1125-1157),建莫斯科城(1147年)。
十三世紀上半葉,由弗拉基米爾公國分封為莫斯科大公國,十三世紀末割據獨立。
十四世紀初,國事日強,陸續合併周圍公國
1328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錢袋)獲得替蒙古人徵稅的權利,依靠金錢、蒙古人和教會的支持,擊敗勁敵特維爾大公國,取得弗拉基米爾大公稱號,開始領導羅斯諸侯。
德米特里·伊凡諾維奇(1359-1389)在位時,莫斯科公國達到極盛時期,而這時金帳汗國卻日益削弱了。德米特里繼續與鄰近各公國作戰,先後擊退立陶宛蒙古人的入侵,取得頓斯科伊的稱號。
但不久脫脫迷失再次突襲莫斯科,被迫再次納貢。

伊凡三世

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1462--1505在位)縱橫於諸國之間,利用各汗之間的矛盾,極盡所法,逐步兼併其它國家。
莫斯科莫斯科
1478年,伊凡三世停止繳納貢賦。
1480年,金帳汗阿合馬率兵討伐。伊凡三世怯陣準備退卻。在莫斯科市民壓力下,才陳兵烏格拉河,與蒙古軍隔河對峙(烏格拉河對峙)。不久形勢發生變化。蒙古軍因天寒糧缺,波蘭援軍未到,又聽說都城薩萊受到克里米亞汗的襲擊,被迫撤兵,伊凡三世不戰而勝。
不久,阿合馬在內訌中被殺。這樣,結束了蒙古人對俄長達240年(1240~1480)的統治。

貿易中心

諾夫哥羅德自古即為羅斯與北歐各國的貿易中心,從12世紀中期起形成自己獨特的城邦共和制政體,最高權力機關是市民大會(維徹),決定一應大事,選舉各種官吏並推選大主教。實際掌權的是貴族會議,由城市中的大貴族組成,大主教主持。
莫斯科大公國(莫斯科公國)
它也有王公,王公多由維徹邀請其他地區的王公來擔任,負責防務,統率軍隊,但他必須遵守當地古老的習慣,如果與維徹發生衝突,則被黜退。諾夫哥羅德共和國擁有巨大領土,從芬蘭灣一直到烏拉爾山脈
12世紀末,瑞典已征服芬蘭部落,占領了芬蘭海。1240年7月,瑞典艦隊從芬蘭海侵入涅瓦河。諾夫哥羅德王公大敗瑞軍於涅瓦河口。同年,立沃尼亞騎士團(又叫日耳曼騎士團)也侵入羅斯,占領普斯科夫,1242年4月,諾夫哥羅德王公在楚得湖大敗騎士團,史稱楚德湖戰役,或冰湖之戰。

討伐吞併

1456 年,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二世(1425--1462 年在位)帶兵討伐諾夫哥羅德。1478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1462--1505 年在位)正式吞併諾夫哥羅德共和國,這是俄羅斯走向中央集權制國家的重大步驟。
莫斯科大公國(莫斯科公國)
伊凡三世1472年迎娶了拜占庭末代皇帝侄女索菲婭·帕列奧羅格為後,自認為是拜占庭帝國的正統的皇位繼承人(東羅馬帝國於1453年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滅)。
伊凡三世的兒子瓦西里三世(1505 --1533 年在位)先後吞併了特維爾公國、普斯科夫共和國(俄羅斯-愛沙尼亞邊境)、梁贊公國,1514年占領立陶宛大公國的斯摩棱斯克,雖然戰敗於奧爾沙會戰,但仍控制住了斯摩棱斯克。雅羅斯拉夫爾羅斯托夫自己的法律被廢除,只是在服從莫斯科大公的前提下保留了一點自治權
至此,俄羅斯統一國家基本形成,其疆域北達白海,南抵奧卡河,西及第聶伯河上游,東至烏拉爾山脈。

政治統治

東北羅斯和西北羅斯廣大地域的統一向集權化的行政管理制度邁出了第一步。1497 年頒布了推行於全羅斯的法典,在各地和各城市任命了大公的地方長官。
從此,莫斯科大公國的地位完全改變了。過去,它只是東北羅斯許多公國的一個,變成了一個強大的統一國家。莫斯科大公權力的性質也改變了,過去只是“幾個平等王公中的最有權勢的一個”,他成了整個俄羅斯惟一的君主,其他王公都為他來服務、成為他的臣民。莫斯科國家的政治制度發生了重大的轉變,俄羅斯從此開始了一種新的政治統治方式,但此時的俄羅斯尚處於封建制階段,未形成完善的中央集權體制。

專制政權

俄羅斯之所以形成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國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羅斯東正教會作為一個統一組織,即使在封建分裂時期都一直是羅斯共同體思想的體現者,因而也是俄羅斯國家統一的堅決擁護者。從1328年起羅斯主教常駐莫斯科,並且成為傳統。這樣,羅斯東正教會就成為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俄羅斯專制與中央集權制國家的心理和精神支柱。
其次,也是最主要的,是金帳汗國對羅斯長期實行野蠻統治的反作用。為擺脫金帳汗國的統治,俄羅斯需要集中全部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俄羅斯民族要形成高度的向心力、凝聚力。
另一方面,在與蒙古人進行鬥爭的過程中,俄羅斯人的領導者莫斯科大公也接受了東方蒙古人在政治制度、軍事行政組織、人民普遍納稅服役、尤其是關於王權無限的教誨,從而才擁有了建立專制國家的種種手段和武器,到伊凡四世時期,中央集權體制的建設開始起步,俄羅斯國家開始走向了中央集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