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鎮鄉位於禹城市的南部,地處禹城、齊河、茌平、高唐四縣市交界地帶,距禹城市三十五公里,東靠趙牛河與齊河縣劉橋鄉相鄰,南臨五分乾和齊河縣潘店鄉,西和西北隔官氏河與李屯鄉相連,北與東北和李屯、倫鎮兩鄉鎮接壤,鄉駐地設在莒鎮街西首。全鄉面積54平方公里,人口2.5萬人,轄50個行政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莒鎮鄉
- 所屬地區:禹城市
- 面積:54平方公里
- 人口:2.5萬
交通通信,農業結構,工業生產,獲得榮譽,產業特色,信訪工作,
交通通信
莒鎮鄉地處禹城、齊河、高唐、茌平四縣市交界地帶,北接308國道,南連309國道,境內主要公路已全部硬化,公路通車裡程110公里;濟邯鐵路貫穿全鄉,並設有莒鎮—濟南等客車線路,2006年將在莒鎮工貿區西側新建一處中長途汽車站,交通更加便利。
莒鎮鄉
農業結構
莒鎮鄉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狠抓糧食、棉花、畜牧、林業、水產養殖五大產業。在穩定糧棉生產的基礎上,以片林、圍村林、農田林網為重點,大搞植樹造林,全鄉完成片林6000餘畝,綠色通道60公里,完善林網3萬畝,建設圍村林10個,植樹160萬株。
建成齊集奶牛養殖小區1處,存欄奶牛200頭;建成紙坊、楊集等生豬養殖小區4處,存欄量達到2000頭的規模。2005年,全鄉黃牛存欄21000頭,生豬存欄23000頭,羊存欄30000隻。
工業生產
投資2000萬元的茂豐羊絨製品項目已於2004年8月正式投產,年銷售收入5000萬元,利稅1800萬元。洪磊生物化工項目總投資700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6000萬元,年可生產20萬噸高效有機肥、復混肥,租賃協定,投資500萬元盤活鄉棉紡廠,現已開工投產,年可實現利稅100萬元。太陽能生產、速凍食品加工等項目也如雨後春筍般湧出,形成工業項目亮點紛呈的喜人局面。
第三產業占地2.4萬平方米的莒鎮商貿街二期工程全部完成,形成了以建材、農副產品、服裝鞋帽、日用百貨為主的大型商貿市場。
全鄉從事餐飲服務、商貿流通、交通運輸的業戶已達392家,從業人員1950人,總投資達到2210萬元,年營業收入10650萬元,實現利稅1190萬元;2005年,勞務輸出4200人,勞務收入達到2900萬元。
獲得榮譽
莒鎮鄉在歷屆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負重加壓,團結拼搏,農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全面、快速健康發展,先後被山東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授予“創安工作先進單位”,被德州市委、市政府授予“信訪工作三無單位”,被禹城市政府授予“社會穩定工作先進單位”,被德州市紀委、德州市監察局、德州市人事局授予全市“紀檢監察系統先進集體”,被省人事廳授予“全省財稅工作先進單位”,被德州市委授予“全市信訪工作先進單位”,被禹城市委、市政府授予招商引資、民營經濟、計生、畜牧、民政、衛生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信訪工作在禹城市名列第一,成為禹城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免檢單位。
產業特色
甘為民企“跑龍套”
禹城市莒鎮鄉從強化服務入手,積極扶持民營項目擴規模、增效益,推動了全鄉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該鄉新增民營業戶210家,其中投資50萬元以上的民營大戶10家。莒鎮鄉不臨城,不靠交通要道,鄉黨委、政府統一思想認識,重點在服務上作文章。
2004年初,鄉里拿出3萬元,組織民營業戶到外地參觀學習,開拓思路。同時制定出台了民營經濟發展“硬槓槓”,在辦理證照、協調用地等方面進一步強化服務措施。鄉黨委、政府主要領導都千方百計為企業發展排憂解難,在禹城天匯紡織有限公司籌建過程中,書記、鄉長連續數日和公司經理跑濟南、到夏津,籌集資金,聯繫原料,使公司很快成立並投入運營。
為提高服務效果,鄉里實行了黨委班子成員聯繫企業制度,落實幫扶責任人,及時解決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農民李方誌計畫投資30萬元新上一個太陽能熱水器生產項目,鄉領導多次到村里現場辦公,幫助解決場地、用電等方面的問題,使企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運轉起來。全鄉先後組織民營業戶外出參觀170多人次,協調解決資金47萬元,提供各類信息62條。
發展魚藕混養打造萬米綠色長廊
自2008年禹城市提出建設漁業“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工程以來,全市各鄉鎮、街道辦發展漁業積極性空前高漲,各自發揮優勢,打造漁業特色,其中莒鎮鄉充分發揮荒窪地資源豐富的優勢,計畫沿禹莒路兩側20餘村落發展魚藕混養,打造萬米綠色長廊。禹城市莒鎮鄉領導放棄休假,由副鄉長張培強帶領20餘名村支部書記和水產養殖戶前去市中辦王橋村參觀學習魚藕混養。
魚藕混養是一個魚藕混作、高產又高效的立體生態養殖模式。蓮藕植株龐大,本身需肥量大,同時可使水產生大量浮游生物,在魚藕之間形成了互利關係,可提高蓮藕產量25%以上。該養殖模式是充分利用荒窪地資源的有效方法。
莒鎮鄉遠離市區,荒窪地資源豐富,該鄉領導在充分考察、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確定將發展魚藕混養作為該鄉漁業主導產業,充分利用禹莒路兩側荒窪地打造萬米綠色長廊,在該鄉南部楊集村的南天壩建設休閒漁業基地,打造依靠漁業建設社會主義新漁村的樣板村,將為農民開闢新的增收領域,對該鄉荒窪地改造、生態環境的改善產生重大的現實意義。
“三抓”傾情服務計生戶
莒鎮鄉把建設富裕型、和諧型、科技型計生家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傾情服務計生戶。
抓引導,為計生戶“充電”“換腦”。該鄉以鄉村人口學校為陣地,積極開展政策和法律知識教育和科技知識培訓、教育引導他們更新觀念、增強科技致富意識。該鄉投入5000餘元印製各種宣傳資料近3萬餘份,組織舉辦實用技術培訓班5期。
抓幫扶,為計生戶架“致富金橋”。該鄉在全鄉機關幹部和村幹部中開展了“一幫一”的幫扶計生戶活動。通過開展送政策、送資金、送技術、送致富項目、送信息的“五送”活動進行幫扶。已先後幫扶計生戶120戶。
抓培訓,為計生戶打造“綠色通道”。該鄉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對全鄉部分計生戶進行免費崗前培訓,為其提供勞動就業和勞動輸出信息,開闢出一條計生戶靠技術勞務致富的“綠色通道”。全鄉為計生戶提供就業崗位1000個,勞務輸出20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