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縣誌

莒南縣是1941年1月1日析莒縣南部而建的新縣。《莒南縣誌》為建縣後編修的第一部縣誌。

基本介紹

  • 書名:莒南縣誌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時間:1997年
  • 地區莒南縣
基本內容,莒南縣概況,地理位置,行政區劃,交通,通信,地理概貌,經濟,教育,紅色歷史,經濟名片,客觀記述,

基本內容

1982年4月始修,蒐集文字資料2000餘萬字,1997年底定稿。志書對有文字記載的莒南境內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儘量收錄其中,下限為1993年,重點記述1941年1月建縣後的史實。 大事記下延至1995年。
全書除卷首設序、凡例、概述、大事記,後綴附錄、編後記外;中設28編:建置、自然環境、人口、經濟管理、農業、水利、工業、鄉鎮企業、交通·郵電、商業、城鄉建設、名優特產、財稅·金融、政黨·群團、政權·政協、政法、民政、勞動·人事·信訪·僑務、軍事、教育、科學技術、文化·體育、衛生、風俗、宗教·幫會、方言、人物、文獻。

莒南縣概況

地理位置

莒南縣位於山東省東南部,與江蘇省贛榆縣相鄰,東面與黃海相距僅十餘千米。1941年前,縣境大部屬莒縣(州) (西漢時屬?縣和高鄉縣)。

行政區劃

1993年,全縣設6鎮、19鄉, 935個行政村,總面積1752平方千米,總人口973035人,屬17個民族,漢族人口最多, 其餘16個少數民族共1159人, 占全縣總人口的0.12%。

交通

莒南縣交通便利,兗(州)石(臼)鐵路橫穿縣境,嵐(山)濟(寧)公路和青(州)新(浦)公路在縣城交會,鄉鄉通柏油路, 村村通公路,全縣公路里程已達451千米。

通信

1992年,實現國內、國際長途電話直撥, 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到4.9萬門。電視入戶率達到90%。

地理概貌

縣境地勢北高南低, 東北部多山地,中、東、南部為丘陵,西部為平原,平均海拔高度200米。境內山脈屬嶗山--五蓮山脈余脈,分為6條山脈,共有大小山頭517座。縣境屬淮河流域,共有大小河流323條, 總長度1708千米。全縣有4座大中型水庫,218座小型水庫,總儲水量達5.63億立方米。
縣境屬暖溫帶季風區半濕潤大陸性氣候,總特徵是:春季溫暖,乾燥多風;夏季濕熱,雨量充沛;秋季涼爽,晝夜溫差大;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已探明的礦藏有金、銀、鉛、鋅、鐵、鉻、重晶石、沸石、明礬石、金紅石、蛇紋石、石墨、石英石、花崗岩等36種。其中重晶石和沸石儲量居山東省縣級儲量首位,石墨為山東省內稀有礦種。花崗石儲量居山東省縣級儲量首位,儲量約7.66億立方米,顏色有肉紅色、翠綠色、黑色等,極具開採利用價值。
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珍奇動物有缺齒鼴、高山蛙等。栽培植物數百種,除糧食作物外,經濟作物以花生、烤菸、茶葉、桑、蔬菜等為主;果類品種齊全,蘋果、板栗享譽省內外。
坪上鎮大鐵牛廟村有一塊重約4噸的大型石鐵隕石,隕落時間距今已1200餘年,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塊石鐵隕石。隕石北面建有一座抗倭民族英雄孫鏜紀念堂。縣城北部的虎山臥佛是一自然大佛,臥佛前有唐代修建的臥佛寺

經濟

全縣推行農業生產責任制,糧食每公頃產量由1977年的4425千克猛增到1983年的8790千克,農民的溫飽問題得以解決。1985年,又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村商品經濟, 農民收入大幅增長。1993年,全縣農業總產值10.5億元,比1978年增長449%。農民人均純收入1331元,是1978年的15倍。1984年,開始進行工業領域的改革,使工業企業逐步由生產管理型過渡到生產經營型。 1993年, 全縣共有各類工業企業6914家,基本形成以紡織、化工、機械、建材、食品工業為骨幹,門類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工業總產值22.24億元,是1978年的62.4倍。

教育

1978年以來,九年義務教育得到鞏固發展,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8%。莒南縣已被授予山東省社會文化先進縣和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稱號。人民民眾的醫療衛生條件得到根本改善,人口平均壽命由建縣前的35歲增加到72歲以上。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大多數農民住上新瓦房。1993年,全民職工人均收入2987元,是1978年的6.2倍;全縣社會商品零售總額4.8億元;銀行存款餘額7.51億元。

紅色歷史

1940年莒南全境解放後,八路軍一一五師司令部、中共山東分局、山東軍區、山東省戰工會及濱海區黨政軍機關均長期駐莒南縣。中共在山東的許多工作都首先在莒南縣試點, 然後在全省推廣。1945年8月,山東省人民政府在莒南縣大店鎮成立。莒南縣一度成為山東省政治、 軍事指揮中心,被譽為“山東的小延安”。全縣有1.3萬餘人參加八路軍, 近7萬人參加抗日自衛隊。解放戰爭期間,全縣支前民工累計達30餘萬人次。1955年至1957年,毛澤東親筆批示表彰了莒南縣高家柳溝村、王家坊前村、厲家寨村三個先進單位。《莒南縣誌》收錄毛澤東批示的原文和當年上報中共中央的三個單位的材料,作了專題記述。在革命戰爭年代,莒南縣有近3000名優秀兒女光榮捐軀。

經濟名片

莒南縣是全國商品糧大縣、油料生產百強縣、肉類生產百強縣、果品生產百強縣、乾果高產優質示範基地縣、花生生產出口基地縣、日本糧援項目縣和山東省蘋果、桑蠶、茶葉生產重點縣。1978年以後,莒南縣的鄉鎮企業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生力軍。莒南縣以蟾酥、花生、板栗、石雕、柳編為代表的地方名產、特產享譽海內外。

客觀記述

《莒南縣誌》對已為歷史證明了的重大失誤客觀記述。如對1947年執行濱海區關於“從反特入手進行土改複查”的指示,一度出現亂打、濫殺和侵犯中農利益的“左傾”錯誤作了實事求是的記述。對1954年統購統銷中向農民徵購過頭糧和1959年高估產、高徵購,再次向農民徵購過頭糧,致使農民缺糧挨餓的重大失誤做了恰如其分的記述。對1958年“大躍進”運動中“五風” (即共產風浮誇風、強迫命令風、生產瞎指揮風、幹部特殊風) 在莒南盛行造成的重大失誤的情況,都進行了實事求是的記述。同樣,對“文化大革命”給莒南縣政治、經濟的破壞情況也作了實事求是的反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