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畫結構
拼音:shā、suō
注音:ㄙㄨㄛㄕㄚ
簡體部首:艹,部外筆畫:7,總筆畫:10
倉頡:TEFH
筆順:橫、豎、豎、點、點、提、豎、點、點、撇。
四角號碼:44129
莎 suō
基本字義
〔~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塊根稱“香附子”,可入藥。
《
爾雅翼》:“莎,莖葉都似三棱,根若附子,周匝多毛,大者如棗,近道者如杏仁許,謂之香附子。”
詳細字義
1. 形聲。從艸,沙聲。本義:草名。香附子
2.同本義[cyperus]
莎,鎬侯也。——《
說文》。亦名沙隨,一名地毛,其實附根而生,謂之緹。即今香附子。
薜莎青薠。——《漢書·司馬相如傳》
青秋莎靡。——潘岳《射雉賦》
田無立禾,路無莎薠。——《淮南子·覽冥》
3.又如:莎池(周圍長有莎草的水池);莎岸(長著莎草的岸邊);莎洲(長有莎草的水洲);莎香(莎草的香氣);莎庭(長滿莎草的庭院);莎徑(長滿莎草的小路);莎階(長滿莎草的台階);莎台(長著莎草的樓台)
〈動〉
1.花葉脫落,凋謝[wither]
爾杞未棘,爾菊未莎,其如予何,其如予何。——唐·陸龜蒙《杞菊賦》
2.另見shā
莎 shā
基本字義
多用於人名、地名。
詳細字義
〈名〉
1. 莎雞,蟲名。即“紡織娘”。別名為“莎蟲”。學名“螽斯”[katydid]
2.另見suō
莎車:中國漢代西域都護府所轄諸國之一,也是莎車國都城。位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盆地西緣,莎車縣、葉城縣一帶,東界塔克拉瑪乾沙漠,西鄰帕米爾高原,南傍喀喇崑崙山。
常用詞組
1. 莎籠shā lóng
英語:[sarong]
用一長條布裹身做成的寬鬆裙子,在腰部用塞或卷的方法加以固定,主要為馬來群島和太平洋島嶼上的男女穿著。
2. 莎帷shā wéi
英語:[shalwar]
巴基斯坦婦女穿的寬身而飄拂的長褲。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蘇禾切《正韻》桑何切,𠀤音唆。草名。《說文》薃侯也。一名侯莎。《爾雅翼》莖葉似三稜,根周匝多毛,謂之香附子。一名雀頭香。《博雅》地毛,莎䔺也。
又木名。《廣韻》似桄榔,其樹出麪。
又《前漢·馮奉世傳》莎車王萬年。《注》莎車,國名。
又亭名。《水經注》莎泉南流,水側有莎泉亭。
又《集韻》師加切,音沙。蟲名。《詩·豳風》六月莎雞振羽。
又宣佳切,音綏。挼莎,以手切摩也。《禮·曲禮》共飯不澤手。《疏》澤謂挼莎。
又摩莎洓之,出其香汁。
又《韻補》莎草之莎,叶音綏。《馬融·廣成頌》鎭以瑤台,純以金堤,樹以蒲柳,被以綠莎。
方言集匯
◎ 粵語:saa1 so1
◎ 客家話:[海陸豐腔] so1 sa1 [梅州腔] so1 [台灣四縣腔] so1 sa1 [客語拼音字彙] sa1 so1 [客英字典] so1 [東莞腔] sa1 [寶安腔] sa1 | so1
◎ 潮州話:思窩1 思亞1 ,so1 s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