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莊輝,1959年7月生,籍江蘇淮安。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協會員,江蘇省淮安市美術館(書畫院)藝委會副主任,淮安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評論家協會會員。其書法作品及論文二十餘次入展、入選全國展。多篇論文刊於《中國書法》、《書法》等專業報刊。
出版專著有《繁難字型楷書法》(江蘇古籍出版社)、《莊輝書法作品集》(江蘇美術出版社)、《墨道心跡·莊輝書畫文論集》(榮寶齋出版社)等。2010年在江蘇省美術館成功舉辦《墨道心跡·莊輝書法作品展》,2011年被《中國書法》列入“當代書壇名家系統工程·中靑年書家提名”。2015年在韓國首爾成功舉辦個人書法展。
主要成果
書法作品及論文20餘次入選由中國書協等主辦的國家級書展,書法作品及文論發表於國內各專業報刊,其中《中國書法》、《書法》、《書法導報》、《書法報》、《美術報》、《中國書畫報》等報刊均在“當代書家”等重要欄目中予以專題介紹。出版有《繁難字型楷書法》(江蘇古籍出版社)、《莊輝書法作品集》(江蘇美術出版社)、《墨道心跡·莊輝書畫文論集》(榮寶齋出版社)等專著。2010年在
江蘇省美術館成功舉辦個人書展,2011年獲《中國書法》“當代書壇名家系統工程·中青年書家提名”。
愛心捐贈
一。在第二十三個全國助殘日來臨之際,由淮安市殘疾人工作協調委員會主辦,淮安市文廣新局和淮安市殘聯承辦的“愛心助殘仁者事·莊輝書法精品捐贈展”開幕式在淮安市博物館舉行。
莊輝現為淮安書畫院創研室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淮安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師從謝冰岩、過立人、邊平山等書畫家。其書諸體兼備,尤以草書、楷書擅長。近幾年,其書藝、書論、書品日臻完善,書作多次在全國書展入展獲獎,2010年在江蘇省美術館成功舉辦個人書法展,是位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實力派書法家。
本次活動展出的四十幅大多為宏幅巨製,是他近幾年的代表作品,筆墨精湛,形式多樣,展示了其遒勁有力的深厚功力和旺盛的創作生命力。用筆墨抒發愛心,用藝術體現真情,是莊輝先生練技修行的最好體現,以實際行動支持慈善公益事業。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此舉彰顯了莊輝德藝雙馨的高尚藝德和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真摯情懷。
淮安市書畫家代表、殘疾人代表和數百位書畫愛好者參加了開幕式並觀看展覽。專門為此次展覽編印的精美作品集同時和觀眾見面。
二。1 1月 19 日下午,我館(院)著名書法家、國家一級美術師莊輝愛心助殘捐贈儀式在我館(院)舉行。淮安市文廣新局楊斌局長、淮安市殘疾人聯合會苗開昌理事長、朱仲彥副理事長等出席了此次活動。
儀式上莊輝將助殘日捐贈的40幅書法作品義賣籌集的40萬元善款,捐贈給淮安市殘聯,用於支助殘疾人教育、幫扶事業,苗開昌理事長、朱仲彥副理事長向莊輝頒發榮譽證書並獻鮮花。莊輝此次善心義舉,體現了莊輝熱心於傳播公益文化,彰顯了當今藝術家德藝雙馨的高尚藝德和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真摯情懷。
名家集評
莊輝先生是我家鄉淮安的一位優秀的中青年書法家,才華橫溢,行邁高標。他於書法孜孜以求,與日同進,以其獨具個性的藝術語言贏得了書壇的關注。他的楷書以顏真卿為風範,曾下了十幾年紮實的功夫,此後又對北碑進行了深入挖掘,不僅在筆法上進行剖解捕捉,而且還吸納了碑版書法的古拙氣息,大膽地參入奇崛險峻的體勢。近兩年,他又站在碑帖兼容的交匯點上,對草書作了有益而深入的探索。從他的草書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對黃庭堅及明清諸家等都有所涉獵,縱橫騰挪,儀態天真,飄逸中不失質樸之感,充滿了舒捲天地的蒼渾氣象。莊輝先生不僅在書法創作上日益精進,而且也很擅長理論思考,發表了多篇書學文論,讓我們對他充滿了期待
很早注目莊輝,是由十多年前在淮安書法點評時,見到他的行草作品,其氣息恬逸空靈,意態清和,顯現出作者傳統經典耕耘之心跡與審美體驗。正如他的名字一樣,我一直看重並相信這位年輕書家會在江蘇書壇閃爍他的光輝。
十多年後,當我披覽《墨道心跡》,愈感這位剛知天命書家書風的成熟與穩實。豪放激越的抒懷中更顯多彩的沉厚與恣意的奇峭,足見書家對碑帖的多方取法與通會。於筆墨縱逸恣肆之中,可窺其意象之精微,返璞之歸真。將貼近時代審美的筆墨語言,整合得雄闊壯美,有機地匯集在創造的張力之中,這正是莊輝的慧智與心性給讀著帶來的澤光。
莊輝新著《墨道心跡》,可謂是莊輝多年來心中“墨道”和手上“心跡”的一次集中展示。
莊輝深知,書法藝術博大精深,要在創作上再探新峰,不惟著力於技,更應躋身以“道”,技道雙修,方能期乎大成。於是,他甘於寂寞,勤於臨池,舉凡經典碑帖均心追手摩;又潛心探頤,鍥而不捨,每遇理論問題則詰究本末。他從對顏真卿書學比較研究入手,以史證論,史論結合,撰寫了《從北魏〈元頊墓誌〉試探顏楷之源》等系列論文,在顏氏書法研究領域取得突破;還撰寫了《臆說書法創新》等多篇書學文章,對書法創作規律進行了探索。此次出版的60餘幅新作,可謂諸體兼擅,尤以草書和魏書見長;字形多變,能容創新於傳統之內,出新意於法度之外;用筆收縱有度,剛健不失婀娜,渾樸兼具真趣。他試圖將太白豪情的酣暢與禪宗機趣的潛修結合起來,打通二者脈胳,汲取其中精髓。我以為,莊輝這些年,其書藝已漸入佳境。
丁亥之冬,余造訪淮城,拜見仁兄無名山人,由斯處觀其近作,取法之高古,筆韻之蒼茫,氣息之純正空靈,絕佳處但見新意、仙意、山林之意,絕無媚俗取悅之態。縱覽中國歷代書家之跡,筆墨點劃,皆為心之流露,宛若清泉出谷,白雲漫遊。當今書壇,造作之勢取寵譁眾之習已成風,於此氛圍中,先生藉運河之水恩澤,以無名山人自號,可見其甘於衣帶漸寬,以求得燈火闌珊之佳境。先生為探求書藝真諦,曾赴燕園學習,深得楚騷之陶冶。任何一門藝術,脫開深厚的文化土壤,必將枯萎。吾斷言,此誠為中外古今藝術家所必然之經歷也。
自秦漢以來書法開始盛行,今能讀到的好版本多以碑刻、磚刻為主。自唐以後,人們更注重手稿,以王羲之的手稿為最而沿襲至今。我曾仔細分析過王羲之書法,反覆看了百遍以上,也未發現它有一處敗筆,這就說明了王羲之的書法一直被後人欣賞與學習。唐人張旭的書法,我也認真地看了百遍以上,發現它至少有15處敗筆,這也許是我主觀上以王羲之書法為標準而衡量出來的。但是單從書法的點、線、空間上而言,張旭似乎高於王羲之,這是我把書法當作視覺藝術而言的,是把書法與寫字分離後的看法。作為寫字而言,王羲之可謂書聖,寫得靜心,沒脾氣;而張旭的字則顯得生猛而鮮活。
莊輝先生自幼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喜歡書法。他的書法風格受到江南文風的影響,表現細膩婉轉而又不失粗獷的一面,這也許是與他當過水兵,在部隊受過訓練有關,他的行書既有南方細膩之處,也不失北方用筆粗獷的一面。尤其近幾年觀莊輝先生的作品,又有了新的體會,他在書法之外,偶爾也畫些文人畫,畫受八大、青藤影響,這種影響的意義已不在畫,而在書,所以借莊輝書法專集出版之際以示祝賀。
欣賞莊輝書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種激情。可以說他是“以情作書”。這種情,來自他深厚的書法功底和對書法審美及傳統文化的修養與孕育。每件作品,都可以看到其淵源,也都可以感受到其情之所致。其次,莊輝書法的筆法、筆勢、結體和布局構成,是隨著書寫內容不同而千變萬化的。《書譜》雲“寫《樂毅》則情多怫鬱,《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則怡懌虛無,《太師箴》又縱橫爭折……”以此論而觀莊輝之書,我們可以看到書毛澤東詞句之氣象博大,劉禹錫《詠九華山》之清淨虛無,黃庭堅《水調歌頭》之縱橫瀟灑,《運河之都賦》之痛快淋漓……不同書作給客群以不同的審美愉悅,是莊輝書法最突出的特點。
張建平
莊輝書法功底紮實,其魏書可用“險、奇、趣、拙、雅、活”六字概括;其草書則以氣見勝。與莊輝交流,觀其外表,好似青山綠水,而其內心,猶如烈岩,不噴則已,一噴則豪情四溢。
曾文正在其書學日記中寫到:“作書之道,寓沉雄於靜穆之中,乃有深味。大抵作字……胸中須有一段奇氣,盤結於中,而達之於筆墨者,卻須遏抑掩蔽。不令過露,乃至深至。……作書之法,險字和字,二者缺一不可。
作草要蓄氣,氣須從熟中孕育,氣足勢自足。我們觀莊輝草書,可品得其味。
莊輝兄書法的審美風格是多元而又統一的。他諸體兼擅,手法多變,以行草見長。時見筆墨淋漓,撼人心魄。他的線條虛中求厚,動中寓靜,顯示出很強的駕馭能力。他有紮實的顏字楷學根基,繼而潛心北魏墓誌,巧拙並取,奇趣相生。我能從他的草書中找到安靜,從他的楷書中找到動感,能從他縱橫捭闔的取勢中看到他筆上的柔韌,能從他厚拙奇險的結字中看到他內心的堅強。手捧莊輝兄《墨道心跡》,油墨香味仍在,看著這位從墨道上幾十年一路走來的漢子,像一個小姑娘般地向我坦露心跡,怎能不讓我心中發熱。
莊輝的書法與他的人一樣,給人最大的印象是在蕭散的同時流露出的儒雅之氣,我想這除了是建立在他全面學養的基礎之上以外,更是他對書法本體深入研究與體察的結果,是他潛心書學三十多年的具體體現。他的草書風檣陣馬,給人以一種暢達與飄逸的審美體驗。其章法,往往在不經意中使空白成為一種有意味的言說;其筆法,則是寓提、按、頓、挫,疾、澀、藏、露等等豐富的變化於遒勁,並使之成為自己心靈的舞蹈;其墨法,尤其是他的少字數作品,也是極水墨曛染之能事,表現出他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文以載道”是我國悠久的傳統文化精神,將書、畫、文給於一集,既可凸顯其藝術心跡,又可表達其文化思想,這是莊輝先生《墨道心跡》的獨特處。
莊輝先生的書法立足於帖,兼溶於碑,廣納博取,有著深厚的傳統功底。不但師法晉唐,還師法明清,既有大氣磅礴的長篇,又有精緻多趣的小品。他的繪畫作品山水、花鳥兼擅,以書入畫,別具意態。而他的文論,尤其是《無聲之樂》和《道與書法》,可窺見其對書法藝術的深切理解,文若春華,思若湧泉,成為他書法實踐的支撐。
馬嘯
莊輝有一手過硬的筆墨功夫。他注重線條的力以及線與線之間力的平衡。
莊輝的書法之所以有如此的面目,首先得益於其樸實而堅韌的性格。這種性格使他習書時或瀏覽先賢的作品時,更多地注意到了“力”——這是數千年書法史的一個本質的存在。它深沉、雄渾,深藏於內。當然,莊輝能夠獲得這種力,還憑藉了他的習字方式、方法。儘管筆者對莊輝並無更多的了解,但與他數次謀面,尤其是從他作品的字裡行間,依然能清晰地發現他的某種偏好:喜好魏碑,偏愛那種堅實的線和穩重的形——無疑,在碑與帖之間,他更多地喜歡前者。倘佯在碑的世界中,他的性格和情緒得到了最大幅度的抒發、揮灑。正是於此,他無論是作行書、楷書,還是作草書,均以全身之力,一氣呵成。當我們如此判斷時,並不表示莊輝漠視帖、漠視線條的暢達。莊輝與許多人的不同在於——即使是揮灑連綿起伏的線條,也同樣謹慎行事,他的筆端一刻也不離“堅實”二字。這“堅實”之中,體現了先人倡導並堅持的“骨法”。
骨法之中,自有我在。這便是莊輝。
“發乎情止於禮”是大多數中國人對待情感的一種方式,如果把她延伸,你會發現這同樣也是中國人的藝術觀、價值觀甚至是人生觀的一種。外表“儒斂”,內心“莊逸”的莊輝先生,堪為當下這一方式的代表。
他的字,恣肆雄渾,跌宕開張;他的畫,造境獨特,開合異隅;他的文,語詞犀利,觀點迥常;而他的人呢,則平淡靜雅,虛心如竹。或許有人會覺得奇怪,這內和外是不是不合,但縱觀歷史,尤其是中國的歷史,那些有大作為的人仿佛都是如此,願莊輝先生能匯入其中。
邵岩
莊輝算是一個對書法有敬畏之心的人,這從他幾十年對書法的修煉便能看得出。他甘於寂寞,勤於臨池,舉凡經典碑帖均心追手摹,他習字初從顏體入手兼臨碑、籀諸體,且打下堅實基礎,而後北上求學,博採眾長,書法也轉向行草,追崇參禪入道的空靈境界。剛過“知天命”的他又潛心書學的研究並撰寫了多篇論文。以史證論,史論結合,對書法創作規律進行全方位的探索。書法也由過去的恬淡超逸變得奇崛險峭、靈活多變。時下的中國書壇真可謂魚目混珠,能沉下心潛心於書法創作的人不多。我期望莊輝兄不被時俗遮眼。板凳再坐十年,那時的莊輝就不再是書壇的“無名山”了,而是眾人仰目的有名大山。
楊 諤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書法處於復興的起始階段,“出新”是書壇的第一要務。有“傳統萬歲,創新萬歲加一歲”之語。最 近十年,多數人圍著市場轉,出新一詞已被拋諸腦後。重炒古人的餿飯可,炒今人的冷飯亦可,只要有市場一切皆可。但一批有志向的書家卻輕易不為所動。
歷來楷書創新的餘地似乎最小,唯有變化其貌方能獨自成家。昔錢南園學顏如重規疊矩,但因其人品氣節,不讓古人,故只能算是特例。如今莊輝,把人們習見的顏楷,寫出了獨一無二的“新面”。其楷書《懷素上人草書歌序》,以顏楷為主調,融入漢隸、北碑等藝術因子,“異而能同”,風流倜儻、瀟灑不群而又有勁厚充沛的精神亮度。
一件好的草書,我以為有兩點很關鍵。一是生,二是野。“生”是熟後生,生是不重複、新鮮、有旺盛的生命力之意。“野”不是不入規矩,而是不為規矩所縛,能由人工而返自然,貌似奔突縱逸,枝椏橫生,任情使性,不成規矩體統,細味卻筆筆自規矩出。莊輝草書,有此之妙。
謝海
莊輝以創作大幅草書作品出名是這些年的事,事實上他在很多年前,一直以楷書特別是顏楷示人。從寫楷書的莊輝到寫草書的莊輝,從靜穆到靈動,從功夫的表現到視覺的精神傳達,這個轉換用了莊輝20年的時間。黃賓虹的一句題畫詩說:竭力追古,遺貌取神,成一家法,傳無盡燈。20年前,他在竭力追古,而其後,他在努力地忘掉,可以想像那時他的糾結。我想,如今由榮寶齋出版社出版發行《墨道心跡——莊輝書畫文論集》所收錄的作者近些年來創作的書畫作品、書法論文和學書隨感應該算是他這些年思考的文獻吧。
20年對於一個人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時間跨度。不過,對於藝術那可能只是小小章節,有的人在這個章節里續寫著歷史,有的人改寫的歷史,而有的人只能“被”忘記變成歷史的塵埃而無法“傳無盡燈”。
書法是一種表現書家精神氣格的藝術。
莊輝崇顏,他整整用了十五年時間精研不輟,練就了堅實的顏氏筋骨,也鑄就了剛毅的顏氏神儀。為拓展書路,他遍臨百碑,手摹百帖,不覺又二十年過去!
近 日,榮寶齋出版社為其出版了《墨道心跡·莊輝書畫文論集》,翻閱其書,讓我欣慰。莊輝寫顏,端莊婀娜;寫碑,奇崛詼諧;作草,勢放情逸,表現出奮發向上的精神境界。欣賞莊輝書法,你可以感受到詩歌的浪漫,音樂的節律,圍棋的布陣,舞蹈的翩姿;同時,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也展示了其豐富的人生經歷和獨特的藝術個性。
我期待著莊輝日後能創作出更多更精美的書法佳作。
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