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醫學會肝病分會

中華醫學會肝病分會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成立於1992年11月,首屆主任委員為王寶恩教授。作為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第一任主任委員,王寶恩教授高瞻遠矚,為肝病學會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病學分會成立以來,曾單獨或與兄弟學會合作,先後舉辦了多次大型國際和全國性肝病學術會議,大大推動了我國肝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擴大了國際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醫學會肝病分會
  • 成立於:1992年11月
  • 首屆主任:王寶恩教授
  • 第二屆主任:莊輝教授
學會發展歷程,成立背景,學組建設背景,與國際接軌,學會期刊,學會建樹及宗旨,舉辦學術會議,指南制訂推廣之路,申辦APASL年會之路,指南的更新和學術推廣,學術獨立性和公正性,學會發展,現任組織結構,

學會發展歷程

成立背景

作為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第一任主任委員,王寶恩教授高瞻遠矚,為肝病學會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
放眼國外,美國肝病研究學會(AASLD)成立於1949年,歐洲肝臟研究學會(EASL)成立於1966年,亞太肝臟研究學會(APASL)成立於1978年。再看國內,與肝臟病學密切相關的中華消化病學會和中華感染病學會均成立於1980年。同以上學會的歷史相比,成立於1992年的中華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尚顯年輕,但不到20年的發展,中華肝臟病學分會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肝病學會在最初成立時,面臨著來自外部和內部的壓力。曾有人說,我們國家已經有感染病學會和消化病學會了,為什麼還要成立肝病學會?這是不是一種重複?
王寶恩教授則不這樣認為。首先,他看到美國、歐洲和亞太國家都有自己的肝病學會,而且這些學會均具有重要影響力,是成功的例子。其次,王教授也很有遠見地認識到,我國是B肝大國,眾多的B肝患者需要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此外,從長遠看,肝臟疾病將會越來越受到關注。因此,中國必須有一批素質高、專業強的肝病醫師,而肝病醫師必須有自己的學會!而且,這個學會絕不是傳染病學會或消化學會的翻版。
帶著滿腔熱情,王寶恩教授聯合田庚善、莊輝、葉應嫵、張定鳳等教授積極籌備學會的成立。1992年11月,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正式成立,學會首任主任委員為王寶恩教授。
王寶恩王寶恩

學組建設背景

談起肝病學會最初的創辦,今年已84歲高齡的王寶恩教授仍思路清晰,記憶猶新。
肝臟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癌、自身免疫性肝病及中毒性肝損害等,近年來,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以及肝移植的內科學問題等也成為肝病學的重要範疇,引起肝病學界的廣泛關注。因此,肝病學的內容廣泛,多學科交叉,涉及病毒學、流行病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免疫學、內科學、外科學、小兒科學、感染病學、寄生蟲病學、診斷學、藥理學、藥物化學及生物製品學等。
王寶恩教授認為,肝病學會應吸納多個學科的醫生,因此在第一屆學會委員中就包括了基礎、流行病學、診斷、消化科、傳染科、中醫科、外科等多個學科的專家,還聘請了湯釗猷和吳孟超教授作顧問。當時學會下設3個學組,分別為病毒性肝炎學組、肝癌學組和肝纖維化學組。

與國際接軌

王寶恩教授借鑑國外學會的經驗,認為肝病學會必須要有自己的雜誌。1993年中華醫學會肝病學會創辦了《肝臟病雜誌》,張定鳳教授擔任雜誌主編。
王寶恩與日本專家交流王寶恩與日本專家交流
對於王寶恩教授開展學會工作的理念,中華肝病學會第二任主任委員莊輝院士概括為兩點。
一是“有遠見”。莊院士說,王寶恩教授構建肝病學會框架時充分考慮到多方需求,吸收了多學科專家,為肝病學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此基礎上,肝病學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二是“注重學術交流”。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醫師能夠出國參加國際會議、了解學科前沿進展的機會少之又少。肝病學分會自成立以來,曾單獨或與兄弟學會合作,先後舉辦了多次大型國際和全國性肝病學術會議,如1994年9月在黃山舉辦的世界華人肝病學術研討會,1997年8月在北京舉行的國際肝病會議。1997年10月,肝病學會聯合消化學會和消化內鏡學會,在北京舉辦了第一屆中國消化系疾病周,這些會議大大推動了我國肝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擴大了國際影響。

學會期刊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於1993年創辦了肝臟病雜誌(季刊),1996年由國家科學技術協會正式批准並定名為中華肝臟病雜誌(季刊),2000年後改為雙月刊,2003年改為月刊。

學會建樹及宗旨

舉辦學術會議

肝病學分會成立以來,曾單獨或與兄弟學會合作,先後舉辦了多次大型國際和全國性肝病學術會議,如世界華人肝病學術研討會(1994年9月,黃山)、酒精性肝病及肝纖維化學術會議(1995年7月,南京)、全國病毒性肝炎學術會議(1996年武漢;2000年西安;2002年南京;2005年北京)、97國際肝病會議(1997年8月,北京)、第一屆中國消化系疾病周(1997年10月,北京)、慢性B型肝炎免疫調節治療學術研討會(2003年1月,廣州)、與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及消化內鏡學分會共同主辦的2004年亞太消化系疾病周大會(2004年10月,北京)等,大大推動了我國肝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擴大了國際影響。
第六屆全國肝臟疾病臨床學術大會第六屆全國肝臟疾病臨床學術大會

指南制訂推廣之路

為提高我國醫務人員對C型肝炎的預防和診治水平,加強公眾的健康教育,規範和指導我國C型肝炎的診斷、治療和預防工作,經衛生部疾病控制司批准,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和感染病學分會共同組織我國著名的感染病學、肝病學及其他相關領域的專家共同制訂了《中國C型肝炎防治指南》,並於2004年3月26日正式發布。這是我國第一部關於C型肝炎防治的指導性技術檔案。該指南對加強中國C型肝炎的預防與控制、規範診治和提高治療水平,意義非凡。
之後,兩個分會又組織專家制訂了我國《慢性B型肝炎防治指南》,並於2005年12月10日正式發布。在B肝指南的制訂過程中,莊輝院士表現出協調各方的卓越能力,他對來自各方的意見既能虛心聽取,又能作出正確的學術引導。
肝病學分會現任主任委員賈繼東教授認為,從B肝指南制訂伊始及制訂過程中的各方意見不一致,到最終達成一致的共識,這個過程的意義已經超越了學術本身,引領了整箇中國B肝治療理念的轉變,即從過去單純強調的保肝、降轉氨酶治療轉為以後的抗病毒治療,吸收了包括疾病的分類、診斷等方面的國際上新的理念。
以莊輝教授為領導的肝病學分會,以循證醫學為指導,充分吸收美國肝病學會、歐洲肝臟研究學會和亞太肝病學會共識的有關內容,既不照搬,也不囿於國外指南,而是結合中國實際,使得這部中國《慢性B型肝炎防治指南》具有科學性、前瞻性,經得起推敲。
指南出台後還要使廣大醫務工作者正確理解和套用指南,為此,兩個分會組織實施了“中國C型肝炎指南萬里行”繼續教育項目,對全國22個城市的近萬名感染病科和肝病的臨床醫生展開一系列C型肝炎診治方面的教育活動。
2006年和2007年,兩個分會聯合開展《慢性B型肝炎防治指南》的巡迴繼續教育活動,先後在全國50個城市進行了260次講座,約8000餘名感染科、肝病科臨床醫生接受了繼續教育,為提高我國廣大醫務工作者對病毒性肝炎的診治水平做出重要貢獻。

申辦APASL年會之路

2010年3月25日APASL年會在中國北京召開,萬眾矚目,但APASL年會的申辦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2004年在印度召開第14屆APASL會議期間,我國肝病專家提出,希望能在中國內地召開APASL年會,當時APASL學會一位資深的專家提出反對意見,他斷言:“中國要想辦APASL年會,10年以後再說!”這句話激起了一向平和的莊輝教授的鬥志。莊教授深知,打鐵還需自身硬,必須讓APASL看到中國肝病專家的實力。此後連續3年,肝病學會倡導和組織國內醫生向APASL年會投稿,無論從稿件數量還是質量方面,都逐年提升,贏得了APASL組委會的認可。
第20屆亞太肝臟研究學會(APASL)年會第20屆亞太肝臟研究學會(APASL)年會
中國肝病專家參加國際會議的機會增多了,但在歐美學會年會上發言和主持的機會並不多。為增強中國肝病專家的國際學術交流能力,在莊輝教授領導下,2005年底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與印度尼西亞肝病學會簽署合作協定,並籌辦兩國肝病學術會議。
隨著兩屆中印肝病峰會的順利召開,我國肝病專家用英語進行學術交流的能力得到了鍛鍊,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作報告或主持會議的信心也得到了增強。
2007年在日本京都召開的APASL年會上,中國肝病專家大放異彩。大會發言、會議主持,中國專家身影越來越多。中國肝病學分會連續2年與APASL聯合組織了“中國日”研討會。曾經強烈反對中國舉辦APASL年會的那位專家也頻頻向中國專家示好。經過3年努力,中國舉辦APASL年會的時機已經成熟。2008年APASL常務理事會決定,第20屆APASL年會於2010年3月在中國內地召開。這是自1978年APASL學會成立以來,第一次在中國內地召開APASL年會。
賈繼東教授說到莊輝教授時,言語中充滿了敬意,“莊輝院士是一位知識淵博、學術態度十分嚴謹的專家,他平易近人,願意提攜後人,凝聚力強,受到肝病學界及傳染病學界的廣泛尊重。莊教授非常注重對年輕人的培養,肝病學分會人才梯隊合理,後繼有人,這主要與莊輝院士能夠放心大膽使用、嚴格要求年輕人密不可分。”

指南的更新和學術推廣

首先,要做好B肝指南的進一步更新,這是賈繼東教授擔任主任委員的這屆肝病學分會的一項重要任務。目前,B肝指南更新的初稿已經形成,統稿也已經完成。2010年在APASL年會以後,再將帶有參考文獻的全稿徵求專家意見、修改。賈教授表示,該任務一定要在今年儘快完成。學會還將計畫對C肝指南進行更新。
2010年慢性B肝防治指南發布現場2010年慢性B肝防治指南發布現場
其次,肝病學分會將繼續配合有關政府部門進行“十一五”重大科技計畫的實施工作,並希望在“十二五”科技計畫的立項中能夠做更多的工作。在這項工作中,莊輝院士起了很大的作用。另外,肝病學分會還在消除社會對B肝的歧視方面,積極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諮詢與參考意見。
另外,各個省都有肝病學分會的委員,學會希望依託肝病學分會各地的委員更多地開展工作,通過委員們的輻射和凝聚力,帶動各地的肝病學術發展。

學術獨立性和公正性

在2008年5月的第六屆全國肝臟疾病臨床大會上,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推出《關於保持學術獨立和學術公正的倡議》。
該倡議要求廣大肝病學界各級醫生和學者在學術交流和醫療工作中做到獨立、公正,強調學術要嚴謹,學風要正派,傳播知識要科學,特別是在參與製藥公司的新藥宣傳推廣活動中,一定要堅持立場公正,講話實事求是,儘量避免商業偏見。
賈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介紹,美國、歐洲等許多醫學會對醫藥活動都有明確的、嚴格的規定,如在美國肝病學年會上,每位講者首先要講明自己與醫藥企業之間是否存在關係以及存在怎樣的關係。醫藥企業在很大程度上資助了醫學研究,這是不可否認的,但這種事實要講明,要透明。肝病學學會的《倡議》,就借鑑了這些關於醫學和醫藥企業之間關係的準則。
賈教授希望該倡議的出台有助於維護一個專業甚至行業的學術公正和維護每一個醫生的學術獨立。
此外,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在歷屆主任委員的領導下,培養了大批肝病領域的青年專家,並通過各種學術交流活動,使中國肝病學者走向世界。為扶植中青年肝病工作者,於1997年肝病分會學與中華肝臟病雜誌編輯部共同設立了“中青年科技獎”,先後已頒獎7次,大大推動了我國中青年肝病工作者的臨床和科研水平。

學會發展

目前肝病學分會已有5個學組,即肝纖維化學組、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學組、肝癌學組、肝炎學組及重肝與人工肝學組。學組發展體現了多學科組合的優勢,利於促進肝病學分會的發展。

現任組織結構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於2009年9月完成了委員會的換屆改選工作,成立了第五屆委員會,同時選舉產生了第五屆委員會的領導班子。名單如下:
現任主任委員:賈繼東
候任主任委員:魏 來
副主任委員:陳成偉、段鐘平、任 紅、陳 智
常務委員(按姓氏拼音排序):
陳 智 陳成偉 竇曉光 段鐘平 范學工 侯金林 黃祖瑚 賈繼東 江家驥 李淑蘭 南月敏 任 紅 唐 紅 魏 來
徐小元 葉勝龍 張躍新 朱理珉
委員(按姓氏拼音排序):
陳 智 陳成偉 陳新月 程明亮 代永安 董 蕾 竇曉光 段鐘平 范學工 高人燾 韓 濤 韓 英 侯金林 黃祖瑚
季 偉 賈繼東 江家驥 江建寧 李 傑 李淑蘭 李樹臣 李瑜元 林 鋒 劉佩芝 陸倫根 路青華 毛 青 南月敏
寧 琴 牛俊奇 任 紅 尚 佳 石 荔 唐 紅 王 磊 王福生 韋 嘉 魏 來 吳 疆 謝 雯 謝 堯 徐列明 徐小元
閻 明 葉勝龍 尤 紅 張吉翔 張欣欣 張躍新 張專才 趙 偉 趙景民 趙龍鳳 朱理珉
秘書長:李 傑
副秘書長:尤 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