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與諧是文學藝術辯證規律的一個術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莊與諧
- 定義:文學藝術辯證規律
莊與諧是文學藝術辯證規律的一個術語。
莊與諧是文學藝術辯證規律的一個術語。莊是莊嚴,泛指文藝作品思想的嚴肅性、深刻性;諧是諧趣,泛指文藝作品內容、形式的趣味性、娛樂性。莊與諧既有矛盾,也是統一的,是形成作家藝術風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處理莊與諧的關係上,作家藝...
寓莊於諧 寓莊於諧,讀音yù zhuāng yú xié,是一個漢語辭彙,釋義用詼諧幽默的語言來說明事理,使人在輕鬆和愉悅中感其深刻的蘊含。釋 義:諧:風趣;莊:嚴肅莊重。用詼諧幽默的語言來說明事理,使人在輕鬆和愉悅中感其深刻的蘊含。
亦莊亦諧,漢語成語,拼音是yì zhuāng yì xié,意思是形容既嚴肅又風趣。出自《文史通義·假年》。成語出處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假年》:“此篇蓋有為而發,是亦為誇多鬥靡者,下一針砭。故其辭亦莊亦諧,令人自發深省,與向來所語,學者足相證也。”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形容人說話等。示例 茅盾...
諧(拼音:xié)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春秋金文,本義一般認為指聲音的協調。引申指語言協調,就是詼諧、滑稽的意思。在現代漢語中,“諧”字常用來表示社會和諧、自然界和諧。這也是“諧”字後來的引申義。“諧”字用作動詞,意思是事情辦妥、辦成功。文字溯源 “諧”字始見於春秋時期“...
《高談莊諧集》是巴蜀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高大倫。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先生學術以外的作品80餘篇。除少部分為刊物發表的以外,大多數屬於隨性所講或信筆所擬,如活動致辭講話、展覽大綱、書序書評等。此類文章行文往往直奔主題,講短話實話,成文時雖有所修正口語痕跡依然明顯,恰恰...
《莊諧詞話》是清·李伯元編著的一部史料筆記。作者簡介 李伯元,名寶嘉,別號南亭亭長,江蘇常州人,生於同治六年,死於光緒三十二年,享年四十歲。一生著述甚豐,所著《南亭四話》,包括《莊諧詩話》四卷、《莊諧聯話》三卷、《莊諧詞話》一卷、《莊諧叢話》一卷,故曰"四話"。內容簡介 四話中雖以詩詞...
果諧是藏語音譯,“果”意為圓圈,“諧”意為舞。果諧流行在藏族廣大農村的村廣場、打麥場上,是農民民眾喜愛的一種自娛性的古老的民間歌舞,不用樂器伴奏(有的地區用串鈴伴奏),男女分班一唱一和,此起彼落,載歌載舞。在農村長大的人,從小在果諧的歌聲和舞步的薰陶下,人人都能跳果諧。簡介 “果諧”...
《莊諧雅俗話唐詩》是2007年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振中。內容簡介 《莊諧雅俗話唐詩》是李振中撰寫,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於2007年10月1日出版的。此書從研究唐代的僧詩概況、創作內容、創作特徵、與詩人的交往入手,著重分析論述了王梵志其人其詩、唐代戲作詩以及初唐“四傑”和陳子昂、盛唐及...
《莊諧聯話》是清·李伯元編著的一部史料筆記。作者簡介 清·李伯元撰。李伯元,名寶嘉,別號南亭亭長,江蘇常州人,生於同治六年,死於光緒三十二年,享年四十歲。一生著述甚豐,著有《南亭四話》,包括《莊諧詩話》四卷、《莊諧聯話》三卷、《莊諧詞話》一卷、《莊諧叢話》一卷,故曰"四話"。內容簡介 ...
《莊諧選錄》敘是夏曾佑所著作品,出自於《夏曾佑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 時賢每謂吾國無史,不佞以為非無史也,惟近賢所謂史者,古人不謂之史,而所謂史者,乃指紀王事者言耳。案《漢書·藝文志》,《國語》、《戰國策》、《司馬遷書》、馮商書、漢著記,並次《春秋公羊傳》、《穀梁傳》...
《莊諧叢話》是清·李伯元編著的一部史料筆記。作者簡介 李伯元,名寶嘉,別號南亭亭長,江蘇常州人,生於同治六年,死於光緒三十二年,享年四十歲。一生著述甚豐,所著《南亭四話》,包括《莊諧詩話》四卷、《莊諧聯話》三卷、《莊諧詞話》一卷、《莊諧叢話》一卷,故曰"四話"。內容簡介 四話中雖以詩詞...
諧劇是一種介於曲藝與戲劇之間的藝術樣式。流行於四川自貢、南充、成都、重慶等地。1939年由王永梭試驗、開創。演出時只有一名演員出場,通過與實際不存在的對象進行“對話”和交流,使觀眾明確角色的規定情境和假設在場的其他人物,以表達一定的故事情節。因運用以幽默、風趣見長的四川方言,寓莊於諧,故名“諧劇”。...
《諧鐸》是清代沈起鳳著文言短篇志怪類筆記小說集,正集十二卷一百二十二篇;續集一卷,殘存不滿十篇。 成書於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書名《諧鐸》意思就是寓勸誡於嬉笑言談之中。這一百二十篇文言短作以詼諧幽默、寓莊於諧、寓教於樂、諷諫勸善的方式描繪了人間百態,把社會的腐敗、人世的險惡展現地淋漓盡致。
劉征的不少雜文都運用“特別一提”的方法,收到了生動傳神、寓莊於諧的效果。在《“砸”和“拜”》中,作者描繪如今有些人面對佛像“在沉啞的罄聲中,在繚繞的香菸里,一個個跪倒埃塵,撅著屁股頂禮膜拜,口中念念有詞”,而他們中頗有不少人卻恰恰是曾經把佛像當成“牛鬼蛇神”,高喊“火燒”“油煎”等...
莊(拼音:zhuāng)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產生時間可能更早。莊的基本義是是嚴肅、莊重。莊又盛大又引申為大路,又引申轉指莊園、村莊。舊時莊也指有較大規模或作批發生意的商店。(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漢典網)文字源流 金文中有圖A的字形,有學者根據...
《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