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益衡

莊益衡,1928年出生,原名莊治青,廣東揭西縣上砂鎮龍首村客家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莊益衡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東揭西縣上砂龍首村
人物簡介,生平經歷,

人物簡介

莊益衡,1928年出生,原名莊治青,廣東揭西縣上砂鎮龍首村客家人。1945年,加入粵東抗日武裝東江縱隊。1949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在“石壩會戰”中,成功阻擊了國民黨部突圍。1950年,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被編入174師。因作戰英勇,被提拔為副排長。1953年回國後,接受組織安排支援新疆建設。“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國家面臨經濟困難,莊益衡毅然選擇回家務農。

生平經歷

家境貧寒,為省口糧不捨離家
莊益衡原名莊治青,1928年出生於廣東省揭西縣上砂鎮一個叫龍首村的客家小山村。因莊益衡這輩是“治”字輩,父親為其取名治青。莊益衡排行老么,其上有四個哥哥姐姐,算上奶奶和爸媽,全家八口人,生活困難,吃飯都成問題。作為家裡的頂樑柱,父親殫精竭慮,瞅準商機,開辦鑄鐵鍋製作工場,母親也到大戶人家幫工,靠著這些收入,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計。由於家中生活窘迫,莊益衡國小便輟學了。後來父親病倒離世,家中更失去了主要的生活來源,年幼的莊益衡也幫著家裡乾農活補貼家用。
1944年,鄉里有人牽頭組隊,結夥去江西謀生。莊益衡向母親表達了和鄉人一同出去並投奔江西堂叔打工掙錢並為家裡省一份口糧的想法。
母親同意後,莊益衡來到江西,靠平時和堂弟一起挑山貨到集市上出售過日子。這樣的生活過了一年。有一天,他把貨售完後,和堂弟在樹下閒聊歇腳。突然遇到一頭壯碩的大犍牛往人群里狂奔而來,所過之處一片狼藉。眼看就要向著莊益衡他們所在之處襲來,他靠著以前放牛的經驗,費了好大力氣終於將牛控制住,因此也結識了牛主人蔡飛——這個引導莊益衡走上革命道路的青年。通過聊天,兩人知道是同鄉,不久就成了好友,無所不談。有一天蔡飛對莊益衡說:“日本鬼子已經侵占了大半箇中國,現在正是需要我等青年義士投身革命的迫切時刻。”蔡飛的這一番話觸動了莊益衡的內心,也激發了他骨子裡的那份家國情懷,革命的種子在心底漸漸萌發。
有勇有謀,幾經戰役屢立奇功
蔡飛離開江西後,很快參加了粵東活躍於敵後的抗日武裝——東江縱隊。由於作戰英勇,戰術得當,蔡飛被提拔為排長。當上排長的蔡飛立馬想到了有同樣抱負的小兄弟莊益衡。1945年初,蔡飛派人接莊益衡和幾位進步青年加入了東江縱隊。從此莊益衡和蔡飛一起打鬼子,同進退。當時日寇實行“鄉保甲連坐法”,一人抗日,全家遭殃。為避免連累家人,蔡飛為莊治青取名“益衡”,後來莊治青便一直沿用了這個名字。加入隊伍的莊益衡非常想上戰場,立戰功,便求蔡飛趕緊配槍給他,打鬼子。可當時東江縱隊只是一支地方抗日武裝,裝備都比較簡陋。蔡飛見莊益衡求戰心切,便唱了首《游擊隊之歌》給莊益衡聽,歌詞中寫道“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莊益衡知道了如果需要裝備,那就得從敵人手裡奪來。
蔡飛而後又屢建戰功,升任東江縱隊支隊連長。東江縱隊由於力量有限,便把拔除日軍在鄉間要道上建立的獨立炮樓作為戰鬥目標。在幾次攻打炮樓的戰鬥中,游擊隊因為沒有摸清敵方情況而造成損失,蔡飛想到了頭腦機靈、身手敏捷的莊益衡,便讓他去當偵察員,了解敵情。在蔡飛的極度信任下,莊益衡不負眾望,利用自己的智慧成功得到敵方情報,為游擊隊的行動提供了重要參考價值,多次圓滿完成任務。
看到莊益衡的成長進步,蔡飛決定派給他新的任務:割斷炮樓通往外界的電話線,阻止敵方增援。蔡飛教導莊益衡要細心觀察,抓準時機。大哥的耐心教導打動了莊益衡,在以後的任務中他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務,逐漸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戰士。
1945年,日本戰敗。抗日戰爭告一段落,但充滿野心的國民黨反動派卻蓄意挑起了內戰,先假裝與共產黨簽訂《中國共產黨廣東武裝人員北撤山東煙臺協定》,讓東江縱隊撤離兩千人前往山東,留下本部成員就地復員、解散、自謀生路。但是不久後國民黨撕毀雙方協定,採取“五戶聯保”“強迫自新”等險惡政策企圖扼殺、困死東江縱隊戰士。早有戰略前瞻的蔡飛部署莊益衡等一批東縱戰士在五華縣長布、塘湖一帶山區潛伏下來,等待上級的指示。國民黨圍剿部隊則在山下設封鎖線意在困死人民隊伍。經過一段時間對峙,戰士們吃不上鹽,大都得了水腫,渾身乏力。蔡飛便叫莊益衡下山尋找鹽,莊益衡義不容辭地接受了這項任務。
不料,在執行任務途中異變橫生,幾個國民黨兵在半路的樹叢里發現了莊益衡,並抓他去修築炮樓。莊益衡沉著冷靜,趁天黑掙脫捆索逃出了敵人的魔爪,仍念念不忘自己的任務。兩天后,他找到一個靠海的漁村,在一戶人家裡討買來了一包鹽,並把鹽裝入中空的竹竿里,用竹竿挑柴,將鹽成功送回了根據地。
1949年1月,莊益衡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在廣東戰役前夕的著名戰役“石壩會戰”中,莊益衡所在連隊承擔阻擊敵人側翼進攻的重任,防止敵人突圍。戰鬥打響後,莊益衡及戰友們用機槍阻擋了敵人的一波又一波進攻,也付出了一挺機槍被摧毀的代價,而剩下的一挺機槍也因為長時間射擊打紅了。危急時刻,莊益衡用自己挎包里的雨衣接了山溝里的水倒在槍管上降溫,機槍又重新正常射擊了,打了國民黨兵一個措手不及,幾乎全殲敵方主力,而這次“雨衣救急”也為人所稱道。
1949年新中國成立。然而,寧靜的日子沒過多久,僅僅幾個月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就發動了韓戰。當時在中山執行防務的莊益衡也義無反顧地報名參加了志願軍,被編入174師。在一次戰鬥中,莊益衡所在二排一班運用聲東擊西的游擊戰術打懵敵人,俘虜31名美國兵,取得一場漂亮的勝仗,二排也被命名為英雄排。莊益衡因作戰勇敢機智、奮勇殺敵被提拔為副排長。入朝三年零一個月後,莊益衡凱旋迴國。
暫緩歸家,為祖國建設赴邊疆
1953年莊益衡回國後,所在部隊接到上級指示:支援新疆建設。原本申請探親的莊益衡毅然取消探親,義無反顧地服從了命令,去往新疆伊犁自治州阿勒泰的可可托海礦。
莊益衡通過國家地質部專家常教授的講授,了解到可可托海礦在祖國的國防建設、經濟建設以及為國家換取急需的外匯方面,承擔著重大責任和光榮的使命。在當時勘探技術還比較落後的情況下,進行勘探專業技術的學習,提高地質勘探水平,成為了莊益衡這些官兵的當務之急。莊益衡自知自己文化基礎差,要掌握技術,就必須付出比他人更大的努力才行。因此他起早貪黑,認真學習勘探知識。憑著百折不撓的韌勁,莊益衡拿到了地質勘探技工上崗合格證。
1959年9月,闊別家鄉15年的莊益衡從新疆回到了家鄉,回到魂牽夢縈的廣東省揭西縣上砂鎮龍首村,與自己的兄弟姐妹們重聚,彼此都感慨萬千。在二哥莊志軒的幫忙下,31歲的莊益衡也解決了人生大事,和本鎮姑娘莊梅結為夫妻。不久,莊益衡攜妻子回到新疆繼續投入勘探工作。在1960年蘇聯單方面撕毀對華經濟援助強迫中國還清債務中,莊益衡他們開採的可可托海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國家分擔了債務壓力。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國家面臨經濟困難,莊益衡卻捨棄一切,毅然選擇回家務農,毫無怨言。如今,90歲高齡的莊益衡子孫滿堂,兒女事業有成,家庭融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