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學(研究莊子學說的學問)

莊學(研究莊子學說的學問)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莊學是莊子學派的簡稱。莊學是研究莊子其人、《莊子》其書、莊子其超越精神、博物審美、批判思維、異端思想、文學藝術等思想的一門學問與哲學流派,其研究者、傳播者被稱作莊學家。具體參見《莊子學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莊學
  • 性質:哲學流派
莊子簡介,莊子作品,

莊子簡介

莊子(前369-前286),漢族,姓莊名周,字子休,享年84歲。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中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辯論家。祖上系出楚國公族,後因吳起變法楚國發生內亂,先人避夷宗之罪遷至宋國蒙地。莊子生平只做過地方漆園吏,因崇尚自由而不應同宗楚威王之聘。莊子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代表作品為《莊子》,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精神還是皈依於老子的哲學。莊子曾做過漆園吏,生活貧窮困頓,卻鄙棄榮華富貴、權勢名利,力圖在亂世保持獨立的人格,追求逍遙無恃的精神自由。對於莊子在中國文學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貢獻,封建帝王尤為重視,在唐開元二十五年莊子被詔號為“南華真人”,後人即稱之為“南華真人。《莊子》一書也被稱為《南華真經》。其文章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對後世文學有深遠影響。
莊子莊子

莊子作品

莊子復原本註譯莊子復原本註譯
《莊子》一書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人生和政治觀等等。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等諸多方面。原有內篇七篇、外篇二十八、雜篇十四、解說三,五十二篇,十餘萬言。郭象刪減後分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個,六萬五千九百二十字,其中,內篇七篇;外篇十五;雜篇十一。該書包羅萬象,對宇宙、人與自然的關係、生命價值、批判哲學等都有詳盡的論述。
莊子明確否定現實的禮教社會政治制度以及虛假文化生活,在政治上主張不干涉主義和提高個人素質修養,實行無為而治。莊子反對當時社會上實行的仁義禮樂等社會道德與政治制度,認為這些都是罪惡與禍害的根源。他用“朝三暮四”,“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來說明“仁義”已經成了統治者竊取國家權力的手段。莊子認為,社會的不平等性不根除,隨著社會政治制度和文化的發展,人類社會的不平等及爭鬥也會隨之產生和激化。他認為自然的本性是最完善的,如果人為地加以改變,便會損害事物的本性,造成不幸和痛苦。統治者應任隨社會的自然發展的良性要求,不要加以人為的治理;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可以說是最早的一種無政府主義(無君論)思想。
莊子的散文批判哲學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因此,莊子不但是我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哲學家,也是文學史上一位不朽的散文家、藝術家。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藝術審美方面,他都給了我國歷代的思想家、文學家和藝術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我國思想史、文學史、美學史、藝術史、審美史上都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日本諾貝爾獎得主湯川秀樹、美國物理學家卡普拉、英國近代生物化學家科學技術史專家李約瑟和德國著名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主要創始人海森堡都受到莊子哲學思想的影響。湯川秀樹說他得諾貝爾獎的成果靈感就是受莊子“倏與忽相遇於渾沌之地”的啟發。海森堡十分推崇莊子技術哲學的思想,並多次在講演中提到莊子的觀點。後來,海森堡又把莊子的哲學寫進了他的專著《當代物理學的自然圖象》。雷·庫茲韋爾 《奇點臨近》也表達了類似思想。
《莊子》約成書於先秦時期。《漢書·藝文志》著錄五十二篇,今本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全書以“寓言”、“重言”、“卮言”為主要表現形式,繼承老子學說又發展了新說。他蔑視禮法權貴而倡言逍遙自由,內篇的《齊物論》、《逍遙遊》和《大宗師》集中反映了此種批判哲學思想。行文汪洋恣肆,瑰麗詭譎,意出塵外,乃先秦諸子文章的典範之作。
莊子屬於道家,從《莊子》中很容易得出這個結論。司馬遷評價:“莊子著書十萬餘言”,而今本《莊子》僅33篇6萬5千多字,分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漢書·藝文志》載“《莊子》五十二篇”,可能是在晉代郭象注《莊子》刪去了。以前一般認為《莊子》全部為莊子所著。各篇基本為先秦道家所作,秦簡亦可證。從宋代起,竟成問題,認為內篇為莊子本人所著,而外篇和雜篇是後人託名。總的來說,《莊子》一書其思想還是統一的。莊子寫書風格獨特,自己稱(《雜篇·寓言》)以不拘一格的寓言寫作。
莊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強,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並採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後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其超常的想像和變幻莫測的寓言故事,構成了莊子特有的奇特的想像世界,“意出塵外,怪生筆端。”(劉熙載《藝概·文概》)莊周著有《莊子》(被道教奉為《南華經》),道家經典之一。《漢書藝文志》著錄《莊子》五十二篇,但留下來的只有三十三篇。 《莊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非常高研究價值。魯迅先生說過:“其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等,《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為後世傳誦。
莊子的文章結構,很奇特。看起來並不嚴密,常常突兀而來,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變化無端,有時似乎不相關,任意跳蕩起落,但思想卻能一線貫穿。句式也富於變化,或順或倒,或長或短,更加之辭彙豐富,描寫細緻,又常常不規則地押韻,顯得極富表現力,極有獨創性。
莊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渾飛越,想像的奇特豐富,情致的滋潤曠達,給人以超凡脫俗與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國的文學史上獨樹一幟,他的文章體制已脫離語錄體形式,標誌著先秦散文已經發展到成熟的階段,可以說,《莊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