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章義序

《莊子章義序》是清代散文家姚鼐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莊子章義序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姚鼐
  • 作品出處:《惜抱軒全集》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漢《藝文志》《莊子》五十二篇。陸德明《音義》載晉、宋注《莊子》者七家,惟司馬彪、孟氏載其全書,其餘惟內七篇皆同,外篇、雜篇各以意為去取。自唐、宋以後,諸家之本盡亡。今惟有郭象注本,凡三十三篇,其十九篇,經象刪去,不可見矣。
昔孔子以《詩》《書》六藝教弟子,而性與天道不可得聞。其得聞者,必弟子之尤賢也。然而道術之分,蓋自是始。夫子游之徒,述夫子語子游,謂人為天地之心,五行之端;聖人制禮,以達天道,順人情,其意善矣。然而遂以三代之治,為大道既隱之事也。子夏之徒,述夫子語子夏者,以君子必達於禮樂之原,禮樂原於中之不容已,而志氣塞乎天地,其言禮樂之本亦至矣。然林放問禮之本,夫子告以“寧儉寧戚”而已。聖人非不欲以禮之出於自然者示人,而懼其知和而不以禮節也。由是言之,子游、子夏之徒所述者,未嘗無聖人之道存焉,而附益之不勝其弊也。夫言之弊,其始固存乎七十子,而其末遂極乎莊周之倫也。莊子之書,言明於本數及知禮意者,固即所謂達禮樂之原,而配神明,醇天地,與造物為人,亦志氣塞乎天地之旨。韓退之謂莊周之學出於子夏,殆其然歟。
周承孔氏之末流,乃有所窺見於道,而不聞中庸之義,不知所以裁之,遂恣其猖狂而無所極,豈非“知者過之”之為害乎?其末《天下》一篇,為其後序,所云“其在《詩》、《書》、《禮》、《樂》者,鄒魯之士、縉紳先生多能明之”,意謂是道之末焉爾!若道之本,則有不離於宗,謂之天人者。周蓋以天人自處,故日“上與造物者游”,而序之居至人、聖人之上,其辭若是之不遜也。而蘇子瞻、王介甫乃謂其推尊聖人,自居於不該不徧、一曲之士,其於莊生,抑何遠哉!
若郭象之注,昔人推為特會莊生之旨。余觀之,特正始以來,所謂清言耳!於周之意十失其四五。夫《莊子》五十二篇,固有後人雜人之語,今本經象所刪,猶有雜入,其辭義可決其必非莊生所為者。然則其十九篇,恐亦有真莊生之書,而為象去之矣。余惜莊生之旨,為說者所晦,乃稍論之,為章義,凡若干卷。

作者簡介

姚鼐(1731~1815年),字姬傳,一字夢谷,室名惜抱軒,清代詩人,桐城人。人稱惜抱先生,清乾隆二十八年進士,官至刑部郎中、記名御史。歷主江寧、揚州等地書院,凡四十年,並曾參與編修《四庫全書》。伯父姚范授以經文,又從劉大櫆學習古文,為“桐城派”主要作家。主張文章必須以“考據”、“詞章”為手段,以闡揚儒家的“義理”,並以陽剛、陰柔區別文章的風格。又發展劉大櫆擬古主張,提倡從模擬古文的“格律聲色”入手,進而模擬其“神理氣味”。所作多為書序、碑傳之屬,大抵以程朱理學為依歸。他的散文簡潔精練,溫潤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強。所著有《惜抱軒全集》,並選有《古文辭類纂》、《五七言今體詩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