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抱軒詩文集》兼收姚之詩、文,對姚鼐研究和桐城派研究均有重要作用。姚鼐,字姬傳,一字夢谷,是繼方苞、劉大櫆而起的桐城派古文主要作家,從小受伯父姚范及劉大櫆的長期薰陶,所為古文,簡潔深淳,雅近歸有光。論者以為桐城派古文到了姚鼐而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其古文理深於劉,辭近於方。姚鼐於文外復工詩,更為方所不及。惜抱軒為姚鼐室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惜抱軒詩文集
- 作者:姚鼐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叢書名:中國古典文學叢書
基本信息,作者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書籍作者:(清)姚鼐 著,劉季高 點校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1版 (1992年11月1日)
叢書名:中國古典文學叢書
精裝: 660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9787532506941
尺寸:20.8 x 14.6 x 3.2 cm
重量:739 g
作者簡介
姚鼐(nài),字姬傳,一字夢谷,室名惜抱軒,清代詩人,桐城人。人稱惜抱先生,官至刑部郎中、記名御史。歷主江寧、揚州等地書院,凡四十年。伯父姚范授以經文,又從劉大櫆學習古文,為“桐城派”主要作家。主張文章必須以“考據”、“詞章”為手段,以闡揚儒家的“義理”,並以陽剛、陰柔區別文章的風格。又發展劉大櫆擬古主張,提倡從模擬古文的“格律聲色”入手,進而模擬其“神理氣味”。所作多為書序、碑傳之屬,大抵以程朱理學為依歸。所著有《惜抱軒全集》,並選有《古文辭類纂》、《五七言今體詩鈔》。清乾隆28年進士,曾參與編修《四庫全書》。姚鼐治學以經為主,兼及子,史,詩文,作品多為詩序,碑傳之類。他的散文簡潔精練,溫潤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強,是桐城派中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響最大的一個流派,對於散文長做有一套完整的理論和鮮明的主張。其創始人是方苞,劉大櫆和姚鼐繼承並發展了他的理論,三人並稱為“桐城三祖”。
方苞以文章道德名於當世,其散文理論的核心是“義法”。“義即《易》之所謂‘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謂‘言有序’也。義以為經而法緯之,然後為成體之文。”由此發出,他主張古文當以“雅潔”為尚,反對俚俗和繁蕪。
劉大櫆師事方苞,應發展了他的理論,提出“因聲求氣”說。他說:“行文之道,神為主,氣輔之”;“神氣者,文之最精處也;音節者,文之稍粗處也;字句者,文之最粗處也......神氣不可見,於音節見之;音節無可準,以字句準之”。
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強調“義理、考據、詞章,三者不可偏廢”,就是要以“詞章”為手段,以“考據”為憑藉,來闡發儒家的“義理”。他發展了劉的“神氣”說,認為:“凡文之體類十三,而所以為文者八,曰神、理、氣、格、律、聲、色。神理氣味者,文之精也;格律聲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則精者亦胡以寓焉!”
桐城派古文之傳,自方苞以文章稱海內,上接震川,同邑劉大櫆繼之益振,傳至姚鼐則集大成。因此有“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風作韻,南極湘桂,北被燕趙”之說。
桐城派的文章,內容多是宣傳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學;語言則力求簡明達意,條理清晰,“清真雅正”。他們的許多散文都體現了這一特點。 “桐城派”在清代文壇上影響極大。時間從康熙時一直綿延到清末;地域超越桐城,遍及國內。桐城派的“載道”思想和“義法”理論,適應了清朝統治者提倡程朱理學的需要,故得以常盛不衰。他們在矯正明末清初“辭繁而蕪,句佻且稚"的文風,促進散文的發展方面也起了一定作用。
此文是作者同友人泰安知府朱孝純遊覽泰山之後所寫的一篇遊記。作者重點描述日觀峰日出的奇特景象。通過對山,水,雪,霧,日光,城廓的描寫,勾畫出一幅壯麗,幽美的山水畫,創設了一個奇妙的藝術境界。作者把對祖國山河讚美之情又擴展為對歷史的回顧,寫日觀峰附近的祠廟行宮,岱祠,碧霞元君祠,寥寥幾筆,給讀者以高山,景奇,勝跡多的印象。此文脈絡清晰,繁簡適度,比喻巧妙,用詞確切。具有桐城派散文“雅潔”的特點。
姚鼐繼承方苞、劉大櫆、姚范的古文之學,成為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他繼承方苞的義法論和劉大櫆的聲氣論,在理論上又有所發展。①提倡義理、考證、文章三者的合一以“相濟”。②總結文章的“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為八大要素。③概括文章的陽剛、陰柔兩大類的風格,認為兩者不能偏廢。姚鼐的文章與歐陽修、曾鞏相近,簡潔清淡,紆徐要渺,雍容和易,一如其人,在桐城派諸家中,最富有情韻。實際上是偏於“陰柔”之美。他的議論文如《伍子胥論》、《李斯論》,序跋如《老子章義序》、《海愚詩抄序》,書信如《答翁學士書》,記傳如《登泰山記》,都可看出他的風格。其缺點是氣力不能健舉,規模不夠闊大,缺少現實內容。他的詩清拔淡遠,尤工近體,但為文名所掩。著有《惜抱軒全集》八十八卷,其中《惜抱軒文集》十六卷、《文後集》十二卷、《詩集》 十卷等。所輯文總集《古文辭類纂》,世以為精當,流傳很廣。《惜抱軒文集》包括文集和詩集,以寫景散文、詩集為主。如登泰山記(文集)、太白樓(詩集)等。
目錄
惜抱軒文集卷一
范蠡諭
伍子胥論
翰林論
李斯諭
賈生明申商論
晏子不受邶殿論
議兵卷二
郡縣考
漠廬江九江二郡沿革考
項羽王九郡考卷三
老子章義序
莊子章義序
左傳補註序
西魏害序
族譜序
代州道後馮氏世譜序
包氏譜序
醫方捷訣序卷四
張冠瓊遣文序
食舊堂集序
左仲郛浮渡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