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薯90是莆田市農科所以台引2號為母本與湘薯75-55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甘薯品種。
莆薯90株型短蔓半直立,單株分枝數6~10條,成葉心形,成葉綠色,頂葉綠色帶紫色,葉脈紫色,莖綠色,蔓較粗;單株結薯2~4個,薯塊下紡錘形,薯皮紅色,薯肉紅色。維生素C12.68毫克/100,胡蘿蔔素6.13毫克/100克,煮食質松味甜。抗薯瘟病;耐貯藏性一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莆薯90
- 審定編號:閩審薯2009004
- 作物名稱:甘薯
- 親本來源:台引2號/湘薯75-55
- 選育單位:莆田市農科所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莆薯90是莆田市農科所於2000年用台引2號為母本與湘薯75-55作父本雜交選育而成,2001年,大田種雜交F1代株系45個,中選9個株系。2002年,種植9個株系從中選出9013…9041四個株系,進入2003年株系品比觀察結果9013綜合性狀表現突出,躍級進入2004年該所新品系比較試驗,2005年進入多點評比試驗及抗性初步鑑定,9013株系抗性鑑定為高抗甘薯蔓割病、高抗薯瘟病,多點評比試驗結果綜合性狀為第二名,從而定名為莆薯90推薦參加2006年度省甘薯區試。
2009年,通過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品種審定編號“閩審薯2009004”。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莆薯90株型短蔓半直立,單株分枝數6~10條,成葉心形,成葉綠色,頂葉綠色帶紫色,葉脈紫色,莖綠色,蔓較粗;單株結薯2~4個,大薯率高,薯塊下紡錘形,薯皮紅色,薯肉紅色。萌芽性中等。
- 品質:福建省甘薯品種區試測定,兩年薯塊平均乾物質率24.0%,出粉率13.9%,薯塊食味綜合評分80.1分,對照金山57綜合評分為80分,煮食質松味甜。經福建省農科院中心實驗室分析,莆薯90薯塊蛋白質含量1.02%,粗纖維0.82%,還原糖0.46%,維生素C12.68毫克/100,胡蘿蔔素6.13毫克/100克。薯塊經切片自然風乾曬乾可加工成優質紅心地瓜乾。
- 抗性:2009年結果為中抗甘薯蔓割病,抗薯瘟病;2010年結果為中抗甘薯蔓割病,抗薯瘟病。耐貯藏性一般。
產量表現
2004年,參加莆田市農科所品種比較試驗,畝產鮮薯3260千克,比對照金山57增產21.2%。
2005年,參加莆田市多點品比試驗,平均鮮薯畝產2601千克,比對照金山57增產10.6%。
2006年,參加福建省甘薯品種區試,平均鮮薯畝產2954.9千克,比對照金山57增產6.7%,達極顯著水平;平均薯乾產量718.9千克,比對照金山57減產1.3%,未達顯著水平;平均澱粉產量402.5千克,比對照金山57增產0.9%,未達顯著水平。2007年,福建省品種區試續試,平均鮮薯畝產2767.3千克,比對照金山57增產6.0%,達顯著水平;平均薯乾產量652.5千克,比對照金山57減產1.9%,未達顯著水平;平均澱粉產量391.7千克,比對照金山57減產5.0%,未達顯著水平。兩年平均鮮薯產量2861.1千克,比對照金山57增產6.4%;薯乾產量685.7千克,比對照金山57減產1.6%;澱粉產量397.1千克,比對照金山57減產2.1%。
2008年,福建省組織甘薯新品種生產試驗,平均鮮薯產量2389.4千克,比對照金山57增產0.27%。
適種區域
莆薯90適宜在中國福建省非薯瘟病區種植。
栽培技術
- 嚴格留種,培育壯苗:選擇單株結薯好、薯形標準、無病蟲害、無破傷、個頭中大的晚薯留種為好,或以脫毒薯塊留種。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下種,用薄膜或地膜覆蓋苗床,出苗後加強水肥管理,在苗高25厘米左右時摘心打頂,促分枝,適當噴施葉面肥,培育壯苗,使百株苗達1千克以上,從而利於栽培後早生快發。
- 深耕鬆土,施足基肥:創造疏鬆的土壤和充足的養分供應是莆薯90高產的基礎。莆薯90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但栽培上必須進行深耕曬白,改良土壤,整成壟高30厘米的畦,創造深厚而疏鬆的耕作層,使土壤中的水、氣、熱相協調,具有良好的通氣、滲水、蓄水、保肥能力。每畝以土雜肥1500~2000千克、複合肥40千克作包心肥,培育地力。基肥約占全部施肥量的60~70%。
- 適時早栽,合理密植:農諺說,“晚薯插立秋,產量日日縮(減少)”。適時早栽,可以使莆薯90塊根形成早,延長膨大期,早薯於5月份上旬、晚薯於7月份下旬前栽插。薯苗消毒處理:採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對薯苗基部6~10厘米處浸泡10分鐘,再栽插,可防治黑斑病和莖線蟲病。栽插方式:採用15厘米左右薯苗,插入土中2~3個節,與地面成一斜角,苗尖露出地面2~3個節。合理密植可有效提高光能和土地利用率,提早封壟,發揮群體和個體的生產潛力,提高產量。一般每畝早薯栽3000~3500苗,晚薯栽4000~4500苗為宜。
- 水旱輪作,科學施肥:提倡實行水旱輪作,大力推廣早稻-晚薯輪作,擴大稻-薯面積;提倡科學施肥,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適施“點頭肥”,重施“夾邊肥”,補施“裂縫肥”。莆薯90栽植返苗後7~10天施點頭肥尿素5千克/畝;栽植後25~30天施夾邊肥結合中耕除草,施尿素7.5千克/畝,氮、磷、鉀三元複合肥20~30千克/畝;裂縫肥應掌握在畦面出現裂縫時每畝施下尿素5千克、硫酸鉀7.5千克泡水1000千克灌縫,若有條件改用粗水1500千克加草木灰50~75千克灌縫。
- 精耕細作,加強田管:莆薯90的田管主要是及時查苗補插、中耕除草、防旱排澇等工作。扦插後4~5天查苗,發現缺苗及早補插。田間管理要早管細管,及時灌水、澆水保苗,確保全苗。封壟前後及時中耕鬆土,清除雜草,乾旱時及時灌水,遇到澇災時要及時排水,避免澇漬而影響莆薯90塊根膨大及爛薯。晚薯生長中期如長勢過旺,可採用提蔓、斷氣根措施,控制地上部分生長,以利薯塊膨大。不提倡翻蔓,翻蔓會導致減產。中後期田管措施主要以灌水、補肥為中心,若遇秋旱,一般10~15天灌1次“跑馬水”。結薯期土壤濕度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80%,其餘時期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70%,可以有效減少裂薯、畸形薯比例。有的畸型薯,是由於土壤乾濕不當所致;有的塊根在膨大過程中出現裂縫,往往是乾旱後澆水或下雨造成的。
- 綜合防治病蟲害: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合理用藥,栽培上要做好防蟲治蟲工作,晚薯重點防治甘薯小象蟲。一般於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莆薯90塊根膨大期,每畝用25%殺蟲雙0.5千克對水500千克,或用90%敵百蟲1000倍液灌澆裂縫處。晚薯中後期要注意斜紋夜蛾、白粉虱等害蟲的防治。
- 適時收穫:莆薯90沒有明顯的成熟期,越早種植,生長期越長,產量越高。全生育期早薯掌握在150~160天,晚薯掌握在140~150天,氣溫低於15℃時,薯塊不再膨大,要適時收穫。收穫時要做到深挖,輕放,輕運,輕卸,防止薯皮和薯塊碰傷,最好用竹框墊稻草裝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