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薯503是福建省莆田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福建農林大學植保系以大南伏為母本,美國L-4-5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甘薯品種。
莆薯503單株結薯2~3個,薯皮紅色、薯肉金黃色。中等直立型,分枝較多,薯塊前期膨大快,早熟性好,鮮薯貯存性和萌芽性好,烘乾率32%,出粉率15.4%;抗甘薯蔓割病,感薯瘟病;松香甜味型,適口性好,口感優於新種花。1987~1988年,參加福建省甘薯優質品種區試,鮮薯平均畝產比對照新種花減2.5%、薯乾增產9.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莆薯503
- 審定編號:閩審薯2001003
- 作物名稱:甘薯
- 選育單位:福建省莆田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福建農林大學植保系
- 親本來源:大南伏/美國L-4-5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要點,意義價值,
選育過程
莆薯503是由福建大南伏與美國L-4-5雜交選育而成。1984~1986年,雜種系圃選擇鑑定,產量、品質和抗性等性狀表現突出。1987~1988年,參加福建省食用甘薯新品種區域試驗,產量水平與抗病性達標,食味品質優於對照種福建食用當家種新種花。之後以莆薯503作為食品加工原料品種與莆田食品廠等合作進行食品加工利用研究和新品種加工性狀鑑定。
2000~2001年,先後通過省市技術鑑定與品種審定。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莆薯503株型半直立、短中蔓,分枝多,葉心形,莖葉大小適中,均呈綠色,莖葉生長勢中等。單株結薯2~3個,薯形下膨紡錘,大中薯率高,薯形美觀,商品性好,紫紅皮,橘黃肉;萌芽性好。
- 品質:煮熟後表現食味軟甜、松香、口感性好。薯塊烘乾率31.5~32.8%(25%以上),出粉率15.4~16.8%,可溶性糖5.57%(5%以上),粗蛋白質3.67%(乾樣,3%以上)。營養成分含量多數達到或超過國家南方薯區食用專用型甘薯育種計畫指標(括弧內指標)。食品加工性狀優良,加工開發的蜜餞型薯脯等,產品口感柔韌,色艷味美,質量不亞於岩薯7-3加工的同類產品。
產量表現
莆薯503在福建省食用新品種區域試驗中,兩年平均生產薯乾7.61噸/公頃,比對照種新種花增產9.54%。1988年由莆田市科委、莆田農技站等聯合驗收莆田溫東村早薯水旱輪作地示範片,莆薯503生產鮮薯42.20噸/公頃,比新種花40.88噸/公頃增產3.2%。1990年省育種攻關協作組中期抽樣測收(生長期95天)結果,莆薯503鮮產比晚熟品種岩薯7-3增產22.4%;比早熟品種新種花增產6.8%。1989年四川奉節縣農業局引種進行夏薯生產品比試驗,莆薯503產鮮薯43.76噸/公頃,比當地品種67-12增產10.1%,增產達顯薯水平;比白大苕增產37.6%,增產達極顯薯;與參試種徐薯18產量43.85噸/公頃相近。
統計1988~2000年莆田薯區和省內其他地區食用品種薯生產試驗示範驗收材料,其中夏秋薯(晚薯)栽培,水肥管理水平較高的22個可比試點材料,莆薯503鮮薯平均產為26.94±9.10噸/公頃,新種花鮮薯平均產為25.08±7.45噸/公頃,平均增產7.42%;莆薯503乾薯平均為8.58±2.76噸/公頃,新種花乾薯7.02±2.12噸/公頃,平均增產22.13%。春薯(早薯)栽培水肥管理水平較低的9個試點增產不明顯,個別無灌溉條件的旱瘦地試點減產。
適種區域
莆薯503適宜在中國福建省莆田市水肥條件好的無薯瘟病區種植。
栽培要點
- 適當密植;
- 施足基肥,早施夾邊肥,注意防旱;
- 早熟早收,遲收中後期要補肥防早衰;
- 及時防治病蟲害。
意義價值
莆薯503適合作為食用、食品加工原料兼用品種綜合利用。其加工性狀優良,加工產品得率和加工利潤高於其他同類原料品種。技術鑑定專家評鑑“莆薯503育成,填補了莆田市甘薯食品加工原料種的空白”,食品加工系列產品“質量達到中國國內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