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荷蘭鶯尾的
球莖呈卵圓形,周長為9-12厘米,當年生根,翌年萌勢,先長出鞘葉,約4-6片,然後長出1-2片根出葉,最後才是花莖的生長,1-2片莖生葉,總計6-7片葉。
花徑為8-12厘米,旗瓣直立,倒被針形;垂瓣先端寬闊,稍下垂,每個垂瓣上有著獨特的紋脈和金色黃色的花斑。花形整體飄逸,開花整齊度高,植株高60-80厘米,一般每個花莖上開2-3朵花,花期約10-15天。荷蘭鳶尾在4月下旬開花。
生長環境
荷蘭鳶尾喜涼爽氣候,耐寒不耐熱,適宜冬季溫暖、空氣濕度較高的環境條件。
土壤
良好的土壤結構以及高肥力對促進生長以及球莖的營養積累與貯存尤為重要。要求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排水性好、疏鬆透氣、肥沃的中性至微酸性土壤,且以砂質壤土栽培效果最好,其通氣透水性好,有利於荷蘭鳶尾球莖根系擴展。
水質
水源充足,水質優良。荷蘭鳶尾是鹽分敏感植物,灌溉水的鹽分應儘可能低,EC值應小於0.5毫秒/厘米,氯含量在200毫克/升以下,
pH值6-7。
分布範圍
繁殖方法
荷蘭鳶尾的繁殖方法是子球繁殖。
處理
選擇:選用外觀發育良好、充實飽滿、基盤完好、無病蟲害的健康子球種植,才能保證生產出優質的開花球。隨著子球規格加大,獲得中心種球數反而相對減少,但其中大規格的種球(周徑≥8厘米)大量增加;另外,隨著子球規格加大,獲得大規格子球數量也大幅度增加。周徑3.0-4.0厘米的子球,需要培養2年才能達到開花球規格,每667平方米可獲得子球總數13萬-14萬粒;周徑5-7厘米的子球,僅需1年就能培育出開花球,每667平方米可培育出3萬-4萬粒商品球,還有子球15萬-17萬粒。
消毒:種植前應對子球進行消毒,先用清水沖洗乾淨,放入比例為1:500的多菌靈溶液浸泡30分鐘,取出並用清水沖洗子球殘留藥液,晾乾後備用。
準備
基肥:在土壤消毒前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並均勻深翻30厘米,能有效改良土壤。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用3噸。有機肥的來源最好是牛糞,慎用雞糞,因雞糞含鹽量較高。
消毒:荷蘭鳶尾對栽培基質及環境中的病毒十分敏感,忌連作,種植前應做好土地整理,並徹底進行土壤消毒。消毒最好於早秋進行,在澆水6天后,當土壤含水量50-60%時用多菌靈原藥粉撒入土壤進行消毒,每平方米用量8-10克,與耕作層土壤混合均勻,用塑膠薄膜覆蓋並壓實四周。7-10天后,揭膜通風、透氣,待殘留氣體完全消散即可種植。
整地:在種植前1個月翻耕土地,深約30厘米,充分粉碎土塊,再將土壤整平,然後做畦。畦寬100厘米、高25厘米,溝寬30-40厘米,畦的長度依地勢而定。對於面積大的田地,需另挖輔助排水溝,以利田間排水暢通。
種植
時間:一般多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種植,若平均氣溫超過23℃,則推遲種植時間。
深度:子球種植深淺影響球莖的發育,一般宜控制在球莖高度的3倍左右。可採用溝栽方法,先在苗床上耙出10厘米左右深的種植溝,將子球放入溝中,擺放端正,芽尖朝上。再用土覆蓋,厚度以子球頂部到地表土面5-7厘米為宜。不宜壓得過於緊實,同時整平畦面。
密度:種植密度依據子球大小不同而定。子球周徑7厘米左右的,要適當加大株行距,以每平方米(下同)100-120個為宜;周徑5.0、6.0厘米的,保證120-140個;周徑3.0、4.0厘米的,可直接進行條播,以140-160個為宜。
澆水:種植時必須確保土壤保持濕潤狀態,種完後當天需澆水,要澆透且均勻,使子球與土壤充分接觸,利於種球根系生長。澆水後可用稻草覆蓋3-5厘米,以保持畦面濕潤,加快出苗。
栽培技術
田間管理
溫度:荷蘭鳶尾生長適溫白天在13-18℃、夜晚在10℃以上。溫度超出25℃會嚴重影響球莖發育,低於5℃生長近於停滯。因此,應保持相對穩定的溫度範圍,以滿足其生長需求,延長植株營養生長期。
光照:荷蘭鳶尾性喜光照充足、通風透氣的環境,光線不足易造成植株軟弱,不利球莖養分轉運。
濕度:缺水或水分過多都會阻礙植株生長發育,使植株矮小瘦弱,造成球莖發育不良。在生長前期灌水不可過多,若土壤過於潮濕,易使球莖腐爛。在生長旺盛期適當增加澆水量,避免土壤過於乾燥。在管理過程中,保持土壤濕潤,見乾即澆,晴天5-7天澆1次水,雨天注意排水,嚴防積水。空氣濕度宜控制在70-80%,且要求栽培條件相對穩定。
施肥:荷蘭鳶尾在苗期長至2、3片葉時,可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2千克,10天施1次,連續施3次;在4、5片葉時,每667平方米用15千克複合肥追施,10天施1次,連續施3次;在6、7片葉時追施壯球肥,用種球膨大素3000倍液加磷酸二氫鉀750倍液葉面噴施,10天噴1次,共噴施3次。在生長過程中還可配合其他葉面施肥:補鐵可用螯合鐵1000倍液或綠得快600倍液噴施,7天噴1次,共噴施2次;硼鎂肥750倍液加鉬酸鈉1000倍液10天噴1次,共噴施2次。
摘蕾:子球7厘米規格的,若部分植株長出瘦弱的花莖,應在花苞明顯膨大時及時摘除花蕾,以在晴天中午前後進行為好。
採收冷藏
時間:在5月中旬待植株地上部分的莖葉開始自然枯黃時即可採收。採收前應控制好田間土壤水分,保持適當乾燥。選擇在晴天進行採挖,按畦逐行翻土,防止挖傷種球,並將有損傷的種球及時揀出。
分級:種球採收後,不宜立即把子球和根系剝離,以免造成傷口引起種球腐爛,應在陰涼乾燥處充分晾乾後把子球分離,整理去掉枯根以及雜質。種球一般依照圍徑、飽滿度和病蟲害來劃分等級,在中國內基本按照種球周徑大小進行分級。一級球(周徑10.0厘米以上)、二級球(周徑9.0-10.0厘米)、三級球(周徑8.0-9.0厘米)、等外球(周徑7.0厘米以下,可作為繁殖材料的子球)。
包裝貯藏:分級後按不同等級包裝,用長、寬、高為60厘米×40厘米×23厘米規格的塑膠筐。每筐按一級球600粒或二級球700粒或三級球800粒不同等級裝箱。再用木板將筐口卡好,在筐的側面貼上標籤,室溫存放備用。
冷庫消毒:荷蘭鳶尾種球放入冷庫前,需對冷庫進行清掃、沖洗,並用0.5%高錳酸鉀溶液均勻噴灑。
冷藏方法:在自然條件下,荷蘭鳶尾種球需經過7、8月份的高溫後休眠才會解除。促成栽培時,種球必須預先打破休眠,並經過人工低溫處理完成花芽分化,才能提前開花。可採用分段降溫的方法,逐漸降低冷藏溫度。首先於溫度12℃的環境下處理1周;然後下調溫度至10℃處理1周;最後溫度下調至8℃繼續再冷藏幾周。冷藏時間的長短依品種和開花期不同而有差異,一般冷藏5-9周就能達到比較理想的處理效果。冷藏到期後,種球即可達到商品切花種植要求。
病蟲防治
荷蘭鳶尾抗病蟲害能力較強,在大田生產過程中少有明顯的病蟲害發生,生產中應該遵循預防為主,結合藥劑防治的原則。常見的病害有種球腐爛病、細菌性軟腐病、絲核菌病等,常見蟲害有蚜蟲、夜蛾、根結線蟲等,以及病毒性花葉病等。預防措施:嚴格實行田間輪作;定植後加強管理,平時經常清除枯枝敗葉;不同的藥劑交替使用,並定期進行施藥防治,連續防治3-4次。
主要價值
荷蘭鳶尾可用於花海、花田、花境、岩石園、市政綠地、疏林邊緣與濕地等多種套用形式中。大多數時候,荷蘭鳶尾適合片植展示,比如將同一品種或相近色系品種種成一片拼裝成大色塊,或藍紫色品種與黃色品種搭配形成明顯對比色塊,非常引人注目。
花境
荷蘭鳶尾可作為花境的中景或者單獨套用。荷蘭鳶尾葉片狹長細緻,花色清新,花革高聳,給人以優雅、閒適的美感,與一二年生草花相配置時,高低呼應,當單獨叢植於木架、石牆、背景植物旁時,引人注目。在混合型花境中,荷蘭鳶尾往往與有需其它的
鳶尾、
芍藥、
落新婦、
大花蔥、
老顴草等體量較大花色艷麗的多年生球根、宿根植物相互搭配種植,這也是歐洲英式園林中常用的手法,不斷開放的各色花卉形成的景觀效果讓人興奮。這種混合花境的好處是在荷蘭鳶尾花謝後,其葉叢還可作為其他花卉的陪襯。
岩石園
由於岩石園的石間土壤可變性強,可供選擇套用的鳶尾種類較多,而荷蘭鳶尾可以採用單叢種植的方式直接運用於岩石園中,或者將荷蘭鳶尾種植於石制容器中,再按景觀高度,配置需求擺放於岩石園中。荷蘭鳶尾屬於中型高度的鳶尾,相對高大,不宜與矮小的石塊搭配,可置於中大型石塊的側邊或前身,荷蘭鳶尾葉色墨綠,細長飄逸,選用淡色系的花在深色石景前。
花田花海
鳶尾花田是由幾萬甚至幾十萬個荷蘭鳶尾種球種植在一起,形成密集的鳶尾花海,遠遠望去,看不到邊際,如海洋般,風吹來時,花浪起伏,以壯觀之勢吸引遊人。如果要延長整個花田(花海)的觀賞期,可以將荷蘭鳶尾與其他花卉混種,組合搭配。如成都石象湖景區,每年都會呈現一個明的荷蘭鶯尾花海,荷蘭鳶尾在成都的開花時間為4月,紫色,白色等跳躍的色彩,加上古樸的座椅。蒼翠的松樹,營造出一個閒適、優美的鄉村花園,每年都會吸引大量的遊客前來觀賞。為了延長觀賞周期,可同時套種
毛地黃、
花菱草、
大花飛燕草、大花虞美人等一、二年生花卉、在荷蘭鳶尾花期結束後,這些套種的草花可以迅速地彌補景觀,
鳶尾專類園
一些大型的植物因或者景觀公園內的園中園,專門對鳶尾類植物品種進行收集與展示,而荷蘭鳶尾作為球根鳶尾的一分子,也總在鳶尾園中展現獨特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