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河

荔浦河

荔浦河,古稱荔水,荔江,珠江水系西江幹流黔江段支流桂江支流。為廣西壯族自治區荔浦縣境主要河流,發源於金秀瑤族自治縣大瑤山的老山北麓,流經金秀瑤族自治縣、平樂縣,匯入桂江。

河長144.67公里,主要支流有:馬嶺河栗木河大塘河等。

基本介紹

幹流概況,水文特徵,主要支流,水利概況,航道航運,防洪工程,引水工程,蓄水工程,

幹流概況

荔浦河,古稱荔水,荔江,珠江水系西江幹流潯江段支流桂江支流。為廣西壯族自治區荔浦縣境主要河流,發源於金秀瑤族自治縣大瑤山的老山北麓,自金秀瑤族自治縣龍道山小河口人境,從西南流向東北,經上、中、下葡萄、師位、念村、建陵、塔石、新河口、大石古、上金雷、沙垌、荔城、玉雷、上車、下車、鐵爐、公賴、山口,于思貢村的梅子洲流入平樂縣界。平樂縣境,流經石龍村、交椅村,在附城鄉糖榨村匯入桂江。
河長144.67公里,其中:荔浦縣縣境內河長94.7公里,其流域面積1602.65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91%。平樂縣境河長7.87公里,集水面積78.67平方公里,平均流量51.51米/秒。

水文特徵

根據水痕推算,1929年6月23日洪峰流量達3640立方米每秒,相應水位高程145.86米。1982年5月10口洪水流量1830立方米每秒(荔浦水文站),相應水位高程143.59米,是荔浦解放以來最大一次洪水。荔浦縣境出口處多年平均流量26.6立方米每秒,徑流深828毫米,徑流量16.16億立方米(包括客水)。入境河口高程為350.0米,出境為98.0米,河床坡降為10%。
荔浦河

主要支流

荔浦縣境匯入支流有:
馬嶺河,是荔浦河最大支流,發源於縣境內駕橋嶺東側,地名三縣界。自西向東流,經上石練,石門、木根、大江、洪頭、白灘、花篢、雙江、馬嶺、西力至東鎮鄉山口屯匯入荔浦河。
栗木河,是荔浦河一級支流,發源於縣境內豬頭山西側,源地高程1355.6米,流域面積115.23平方公里,自南向北流,經李子坪、長院坪、龍盤、東瓦、大德、栗木街、落印至河北匯入荔浦河。河長38.4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98立方米每秒,枯水期流量0.7立方米每秒,由東瓦至河北平均河面寬60米,河床坡降25.6‰,主要支流有銅鏡漕、丹竹河2條。
荔浦河
大塘河,因流經大塘街而得名,是荔浦河一級支流。發源於縣內架橋山東側,源地高程400米,流域面積112.78平方公里,自西向東流,經牛崗、雙喜、門樓、大見、大塘街、大莫、盤村、寨腳、力居、缸底至料村匯入荔浦河。河長38.2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44立方米每秒。
興坪河,因在興坪鄉(後改名新坪)境內而得名,是荔浦河一級支流,發源於縣境內八魯村的太平坳,源地高程714.5米,流域面積119.29平方公里。自南向北流,經太平、八魯、車田、漢田、青龍、蓮塘、新坪街、下蘇至葫蘆嶺匯入荔浦河。河長22.4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03立方米每秒,枯水期流量0.5立方米每秒,由漢田至葫蘆嶺平均河面寬50米,河床坡降38.8%,主要支流有石凳、興義河2條。
杜莫河,是荔浦河一級支流,發源於縣境內六部村新寨頂,源地高程502.5米,流域面積128.34平方公里,自南向北流,經三支沖、六部、下樟、古垌、平塘至水葫蘆穿入3處山洞,形成暗河,長約1150米,再經敢應、橋頭、盤龍、高垌、馬蹄塘至沙街匯入荔浦河,河長28.3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8立方米每秒,枯水期流量0.3立方米每秒。由敢應至沙街平均河面寬60米,河床坡降31.7%。主要支流有金雞、龍珠河2條。
蒲蘆河,是荔浦河較大的一級支流,發源於縣境內蒲蘆瑤族鄉大闊電後背的站面山,流經火聞村西北一石壁,形成瀑布。源地高程1054米,流域面積195.44平方公里,境內為187.77平方公里(在三誥河上游金秀瑤族自治縣有7.67平方公里流人蒲蘆河),自北向南流,經人闖、黎村、甲板、蒲蘆街、茶香、過村、古卜、合江、荔江至青山鄉龍頭山匯入荔浦河。河長49.9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91立方米每秒。主要支流有三誥、屯留、納兌3條小河,有1座中型水庫——古信水庫。
龍坪河,是馬嶺河一級支流,荔浦河二級支流,發源於陽朔縣境內三縣界。源地高程1170米,流域面積137.61平方公里,其中縣境內123.36平方公里,自北向南流,經陽朔縣的龍凹、青龍口,縣境的蘇衝口、坪衝口、六宅、龍坪街、鼓天、橫嶺、官相、妙花至兩江街匯入馬嶺河,河長43.8公里,縣境內35.6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54立方米每秒,枯水期流量0.25立方米每秒,河床圾降23.7‰。主要支流有敢筆、廣渡2條。
還有三河一級支流,發源於蒙山古城山,至青山匯入荔浦河,境內河長28.2公里,境內流域面積80.03平方公里;黃垌一級支流,發源於金秀藍廠,至修仁念村匯入荔浦河,境內河長2.8公里,境內流域面積4.94平方公里;江埠二級支流,發瀝於大塘鄉的高岸,至馬嶺鎮的廣安匯入馬嶺河。全長27.6公里,流域面積86.76平方公里。

水利概況

航道航運

清光緒末年,荔浦河通航至修仁鎮,由於荔浦縣轄的金雷壩的攔阻,致使航道不通。修仁、荔涌兩縣知事傳集兩縣紳、商、船戶,勘察協商後,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七月二十五日會銜並立碑告示永遠通航。20世紀50年代初,荔浦河尚通航,載重10噸以內的木船,可由梧州、平樂至荔城。後因河道水量不足和水利設施阻礙以及河床淤塞,1957年冬始不通航。

防洪工程

解放前,政府對於洪澇災害無防範措施。解放後,1954年4月發生的一次大洪水,荔浦河由青山鄉大石古屯至新坪鄉的葫蘆嶺屯,19公里的河岸塌崩6處,毀壞稻田12畝。由於山洪暴發,造成河堤崩塌,洪水沖壞農田。縣人民政府自1956年至1965年,對防洪堤的建造共投資1.8萬元,砌築防洪堤或將河道裁彎改直。對新坪河由安民村蓮塘屯至廣福村坡上屯一帶約4公里的險要河岸,用大石護砌,頗見成效。至1987年底,全縣共建防洪堤31.3公里,保護耕地面積12270畝。1987年後,國家又投資2萬元在龍坪河兩江段築堤護岸,堤長1.2公里,高2米至3米,全部以水泥沙漿砌結塊石,至1989年完成。
荔浦河
20世紀60年代以後,縣內水庫逐步建成,荔浦河自水文站以上,建有小(二)型以上水庫12座,其中中型水庫1座,總控制集雨面積163.09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積18.16%。正常水位庫容2543萬立方米,占年均徑流量的2.99%。荔浦河在縣境以內的於、支河流,已建小(二)型以上水庫44座,其中中型水庫1座。總控制集雨面積470.52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積的23.8%,正常水位庫容9164萬立方米,占年均徑流量的4.81%。由於水庫發揮蓄水作用,洪峰流量相對減少,水災有所下降。但龍坪、栗木、六梘等乾、支河流上游,因無骨幹水庫,一但降水量集中,局部地區仍易釀成水災。1987年5月16日,雙江鄉的永福、同福,馬嶺鎮的同善,蒲蘆鄉的古力等村,驟降暴雨,馬嶺河、龍坪河河水猛漲,受災戶達8465戶,淹沒早稻11575.37畝,沖毀農田4173畝,造成經濟損失600多萬元。
荔浦河荔浦縣城區段荔浦河荔浦縣城區段

引水工程

民國23年(1934年)至33年,在廣西省政府的支持下,荔浦縣先後建成合江、蒲蘆(象鼻)兩座永久性重力圬工壩,實際灌溉面積共22000畝,為縣內現代水利工程建設之始。合江壩位於修仁鎮三誥村合江屯背,引蒲蘆河水灌溉農田,民國22年由廣西省政府派員勘測,23年設計,24年元月動工興建,26年6月竣工。壩頂高程189.87米,壩長80米,高7.5米,壩身砌塊石,表面砌方形料石,引水灌溉荔江、松林、拱秀、永鎮、青山、永興等1500畝農田。

蓄水工程

大江水庫,位於縣西北20公里,花簀鄉福靈村旁,居馬嶺河上游,壩址上游集雨面積200平方公里。1958年由縣水利科設計,同年8月5日動工興建,1960年3月8日基本完成,淹沒老縣、同潭壩、高寨、江帶、鴻頭、大碑、高車、高爐嶺、東應等村,淹沒耕地共2000畝。水庫大壩屬多種土質壩,當時建壩高36米,總庫容768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4669萬立方米。1978年5月進行水文安全覆核,採取洪水頻率100年一遇設計,1000年一遇校核,發現大壩還未達安全標準。於是,於1979年至1983年將大壩後坡加高培厚,大壩現高40.2米,總庫容814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4520萬立方米。原設計灌溉農田90000畝,由於配套未全,只可灌65000畝。歷史最高實灌53000畝(1982年)。總乾渠1條,長8.3公里;南、北、中3條幹渠,共長37.21公里;支渠11條,全長57.46公里;斗渠13條,全長25.56公里。灌溉花篢、雙江、馬嶺、大塘、荔城5個鄉(鎮)31個行政村大部分農田。
荔浦河
古信水庫,位於縣城以西22公里,蒲蘆河中游,茶城鄉吳家廠屯象鼻山腳下。集雨面積91.6平方公里。因淹沒古信村而得名。由於河水枯竭,蒲蘆、合江兩壩引進水量不足灌溉,曾於1958年由縣人民委員會水利科設計建土壩高53.5米,同年7月中旬施工,因人力、物力及技術力量不足,於當年12月27日停工。1969年由縣農林水革命委員會再次設計時,按洪水頻率1%設計,2%校核,改土壩為漿砌石重力溢流壩,最大壩高39米,總庫容233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500萬立方米。當年5月1日開工,1977年1月竣工,發揮效益。為紀念開工日期曾命名“五一”水庫,1980年12月,定名為古信水庫。原設計灌溉面積41000畝,現僅灌溉31500畝。最高灌溉年為1981年,實灌面積37500畝。渠系有乾渠1條,長9.2公里。支渠9條,長41.6公里。斗渠4條,全長10.4公里。包括納入本工程調配和管理的合江壩,共灌溉茶城、青山、大塘、修仁、荔城5個鄉、鎮所屬20個行政村部分農田。乾渠的利用係數為0.53,合江壩灌區農田用水已得到保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