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峨眉嶺北側,西南緊靠孤山,北望汾河,東北逐漸下降,地勢呈西南高東北低的平緩坡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文化性質為仰韶廟底溝類型和廟底溝二期文化並存的遺址。1931年進行過發掘。文化層厚約2米,覆蓋層1米,暴露有窯址、灰坑。採集有紅陶、灰陶、彩陶、夾砂陶片。遺址保存完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荊村遺址
- 地理位置:萬榮縣萬泉鄉荊村西北500米
- 所處時代:新石器時代
荊村(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萬泉鄉下轄村)一般指本詞條
地處峨眉嶺北側,西南緊靠孤山,北望汾河,東北逐漸下降,地勢呈西南高東北低的平緩坡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文化性質為仰韶廟底溝類型和廟底溝二期文化並存的遺址。1931年進行過發掘。文化層厚約2米,覆蓋層1米,暴露有窯址、灰坑。採集有紅陶、灰陶、彩陶、夾砂陶片。遺址保存完整。
荊村村是山西省安澤縣馬壁鄉下轄村,位於安澤縣南部,馬壁鄉西25公里處,與浮山、古縣交界。全村105戶338口人,勞動力112人。全村面積約50平方公里,轄4個村民小組,8個自然村。耕地總面積3426畝,糧食作物以種植玉米、小雜糧、中...
荊村位於和川鎮以南五公里處,沁河圍繞全村而過,我村一個自然村,253戶750口人,支部共有黨員32名,土地平坦,自然條件較好。全村耕地2625畝,種植業為主,主要種植玉米、西瓜、花生、蔬菜,是一個純農業村。2009年引沁入汾工程在...
荊村,是山西省長治市沁縣段柳鄉下轄村。荊村位於西河底1公里處,與堯長相鄰,兩個自然村組成115戶,443口人,黨員20人,外出打工76人,集體資源面積2424畝,耕地1569畝,林地655畝,主導產業以種植玉米、養牛為主,2010年人均收入1561...
聶索荊村 聶索荊村位於李莊鎮鎮政府駐地北2.5公里,徒駭河南岸,隸屬聶索辦事處。現有人口227人、49戶,耕地430餘畝,主導產業以種植業、個體經營、繩網加工為主。
明永樂年間(1403-1425年)尹氏兄弟從雲南遷來定居成村,因開辦造紙手工作坊,故名紙房村。北鄰西荊村和牟家村,東隔惜福鎮河同黃家營社區相望,南與夏莊街道土地相接,西依玉皇嶺,為惜福鎮街道西南隅。政區人口 北有正陽路,南有...
江邊村是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東橋鎮下轄村,位於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東橋鎮的西端,東與草市接址,南與楊源村為鄰,西與禮陵荊村交界,北與長塘村相伴。地理位置 東橋鎮位於江西省萍鄉市西端湘東區境內,草水河中游,毗鄰湘贛兩省三...
上院位於今紅荊國小西北荊山半原,屬紅荊村楊任組的耕地。一條上原路從遺址東部穿過。上院坐西向東,東西長約150米,南北寬約50米。山門外原為上原的一條道路。院內正西和正南均有一處建築遺址,北面的土崖上鑿有三孔窯洞,內有...
邊山村位於東橋鎮的南端,東與廣寒寨高倉龍泉村交界,西與禮陵荊村和攸縣長華村接址,南與本鎮界頭村相鄰,北與楊源村為伴。全村總面積10.5平方公里,共住居村民460戶,村民1756人。土地資源 總耕地面積2000畝,其中水田面積1100畝...
東臨溝西村,西臨西吳壁,南鄰峪南村,北臨西荊村,交通較為便利。全村土地面積1110畝。其中耕地900畝、宜林荒溝、荒坡160.48畝。人口 東吳壁村由兩個居民組組成,全村總計120戶,495人,其中第一居民組有72戶290人、第二居民組有...
1966年改為紅荊大隊,1984年改為紅荊村。1987年隨區劃調整,劃歸閻良區振興鄉。2010年恢復龍游村舊名。該村分原上、原下兩部分,解放前農業生產條件落後,基本靠天吃飯。1959年引涇惠一支渠入境,後又打機井,平土地,農業生產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