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

荊是一個漢字,讀音為jīng。有紫荊、牡荊、古代用荊枝條做的刑杖、荊山、姓氏等意思,荊是左右結構,部首為刂,總筆畫數為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荊
  • 拼音:jīng
  • 注音:ㄐㄧㄥ
  • 簡體部首:刂
  • 總筆畫:9
  • 五筆:AGAJ;
基本信息,讀音,部首筆畫,漢字編碼,詞性變化,常用詞組,字義,基本字義,詳細字義,古籍解釋,說文解字,康熙字典,其他相關,方言集匯,漢英互譯,同音漢字,

基本信息

讀音

【拼音】:jīng;
【注音】:ㄐㄧㄥ。

部首筆畫

【簡體部首】:刂,【部外筆畫】:7,【總筆畫】:9;
【繁體部首】:艸,【部外筆畫】:6,【總筆畫】:12。

漢字編碼

五筆:AGAJ;
倉頡:TJLN;
鄭碼:EAEK;
筆順編號:122113222;
四角號碼:4240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8346。

詞性變化

◎ 荊 jīng
〈形〉
(1) 我的,屬於我的 [my]——舊時對別人稱自己的妻子的謙詞。如:寒荊;老荊;荊人(對人稱己妻的謙詞);荊妻(對人稱己妻的謙詞);荊室(猶荊婦。稱己妻的謙詞)
(2) 貧寒的 [poor]。如:荊柴

常用詞組

荊國 jīngguó
[Chu State] 即楚國
荊國有餘。——《墨子·公輸》
荊國之為政。——《呂氏春秋·察今》
◎ 荊棘 jīngjí
[thistles and thorns] 荊:荊條,無刺;棘,酸棗,有刺。兩者常叢生為從莽。也泛指叢生於山野間的帶棘小灌木。
斬荊棘。——宋· 蘇洵《權書·六國論》
荊江 Jīng Jiāng
[Jingjiang River] 長江中部從枝江到洞庭湖口的一段的別稱。這一段長江蜿蜒曲折360公里,河床高於兩岸平原。
◎ 荊芥 jīngjiè
[catnip] 一年生草本植物( Nepeta cataria ),莖高二尺左右,葉對生羽狀分裂,裂片披針形,開淡紅色的唇形小花;全草入藥。
◎ 荊軻 Jīng Kē(?—前 227年) 中國戰國末年刺客。衛國人。
荊軻有所待,欲與俱。——《戰國策·燕策》
至丹以荊卿為計。—— 宋· 蘇洵《權書·六國論》
◎荊門 Jīngmén
[Jingmen] 湖北省地級市。位於湖北省中部,焦枝鐵路穿過市區。
◎ 荊文王 Jīngwénwáng
[King of Chu State] 楚文王。
荊文王恐其害己也。——《韓非子·五蠹》

字義

基本字義

1、紫荊。屬豆科植物,因“其木似黃荊而色紫,故名。”《本草綱目》俗名籮筐樹,又叫紫珠。落葉灌木,葉有長柄,掌狀分裂,開藍紫色小花,枝條可編筐籃等(亦稱“楚”)。
2、牡荊。部分地區亦稱之為荊條,是馬鞭草科落葉灌木。又名:鋪香、午時草、土柴胡、蚊子柴。葉對生,幼枝、新葉為綠色。花淡紫色,著生於當年生枝端,花期6~7月。
2、古代用荊枝條做的刑杖:負~請罪。
3、中國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時楚國別稱:~州。~璞(喻美質、未經任用的卓越人才)。
4、舊時對人謙稱自己的妻子:拙~。山~。~妻。
5、姓。荊姓

詳細字義

◎ 荊 jīng
〈名〉
(1)形聲。字從艸,從刑,刑亦聲。“刑”指“刑罰”。“艸”指草本植物。“艸”與“刑”聯合起來表示“一種其枝條常用來鞭打犯人的草本植物”。本義:一種刑鞭專用灌木。
(2) 灌木名。又名楚 [brambles]
荊,楚木也。——《說文》
以牡荊書幡。——《漢書·郊祀志》。註:“作幡柄也。”
白刑堪為履。——《廣州記》
(3) 馬鞭草科牡荊屬落葉灌木。枝條柔韌,可編筐籃;果實可入藥。如:荊榛(有棘刺的灌木叢);荊釵裙布(荊枝作釵,粗布為裙。指婦女樸素或貧寒的服飾);荊花(即紫荊花,比喻兄弟昆仲同枝並茂)
(4) 荊條。古代用為刑杖 [twigs of the chaste tree]
肉袒負荊。——《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5) 又如:荊子(荊條作的撻具);荊朴(鞭笞,杖擊);荊門(柴門);荊革(荊條皮鞭。鞭笞用的刑具);荊室(用荊條搭建的屋舍;借指窮苦人家);荊冠(用荊條編的帽子)
(6) 荊山的簡稱 [Jing mountain]
(7) 又如:荊玉(荊山之玉;喻美質賢才);荊山玉(荊山產的美玉。相傳楚卞和得璞玉於荊山);荊襄(泛指古荊州及襄陽郡地區)荊岑(荊山。泛指古楚國境內的高山)
(8) 古國名 [Jing state]
荊之地。——《墨子·公輸》
荊有雲夢。
荊有長松。
荊人慾襲 宋。——《呂氏春秋·察今》
(9) 又如:荊凡(西周時代的荊國(楚國)和凡國);荊屍(春秋時楚軍陣法名);荊王(楚王);荊巫(荊楚的巫祝);荊吳(春秋時的楚國與吳國。後泛指長江中下游地區)
(10) 古九州之一荊州的簡稱 [Jing prefecture]
正南曰荊州。——《周禮·職方氏》
荊州之民附 操者。——《資治通鑑》
(11) 又如:荊州癭(古代流行於荊州一帶的頸生囊狀贅生物的疾病);荊南(荊州一帶。亦泛指南方);荊揚(荊州和揚州。亦泛指長江中下游地區)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一】【艸部】荊
楚木也。從艸۬聲。殮,古文荊。舉卿切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荊 ·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6
〔古文〕𦮓《唐韻》舉卿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卿切,𠀤音京。《說文》楚木也。《山海經》虖勺之山,其下多荊杞。《本草》牡荊。《注》古者𠛬杖以荊,故字從𠛬,其生成叢而疎爽,故又謂之楚。荊楚之地,因多產此而名也。
州名。《書·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
山名。《後漢·郡國志》南郡臨沮侯有荊山。《注》卞和抱璞之處。
姓。《通志·氏族略》燕有荊軻,望出廣陵。
《韻補》居良切,音姜。《列女傳》屬以州犁,以免咎殃,伯宗遇禍,州犁奔荊。
補遺:《正韻》同荊。荊字從開。

其他相關

方言集匯

1、粵語:ging1
2、客家話:[海陸豐腔] gin1 [陸豐腔] gin1 [台灣四縣腔] gin1 [東莞腔] gin1 [寶安腔] gin1 [客英字典] gin1

漢英互譯

荊——vitex

同音漢字

拼音是jing的漢字共有121個,如下:
| | |井 | |經 |鏡 |京 | |精 |景 | | | | |荊 |晶 | | | |莖 | | | | | | | | | |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稉 | | | | | | | | |經 | | |荊 |莖 | | | | |踁 | | |鏡 | | | | | | | |頴 | | | | |鶁 | | | |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