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人家

草根人家

《草根人家》是2011年時代教育出版社、時代文獻出版社、時代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樂宜。本書從主要老百姓的角度講述了古今真實的歷史事件,填補歷史的空白。

基本介紹

  • 書名:草根人家作者:樂宜
  • 作者:樂宜
  • 出版社:時代教育出版社、時代文獻出版社、時代作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2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850×11681/32
書籍簡介,本書序文,

書籍簡介

書名:草根人家
作者:樂宜
媒體支持:時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傳:時代教育出版社、時代文獻出版社、時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2月
版次:1版
開本:850×11681/32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本書序文

國有國史,屬於官修正史。家有家史,屬於私人記錄。前者宏大,後者微言。要了解一個時代,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近若干年以來,由於一些尚無法言說或不便言說的原因,導致歷史長河出現了空白、遺忘、不解、阻滯,以致後來者往往會發出這樣的大惑不解:還有這樣的事啊?怎么會有這樣的事?一個人能有這么大威力嗎?你們沒有腦子啊?你們那時都幹嘛去了?
面對後人的詰問,我們有責任盡其所能回答他們的疑問,儘管這些回答掛一漏萬,片言隻語,但有一點可以保證,那就是,真實。我要讓我的孩子和孩子的孩子知道中國歷史上既有可以彪炳世界的偉大也有落後時代的渺小;辛亥革命帝制廢除共和開啟,百年後共和依然艱難;中國共產黨革命幾十年統治幾十年,既偉大光榮正確,也有不那么偉大光榮正確;改革開放三十年,既有成績斐然的現在也有中國特色的腐朽。我要讓我的孩子不再像我們直到行將就木之時才知道歷史不僅僅存在於教科書上,它是活生生的人的活生生的生活,生活既是美好的也是沉重的。
我家祖上直到我輩沒有出過政治明星,沒有出過商界巨賈,也沒有出過學界泰斗。屬於雁過無聲,人過無名,微小如草芥,輕薄如空氣,芸芸眾生之一員。但正是他們,無論何種社會都不可或缺。他們創造了財富奠定了基石,鑄就了屬於他們那一代人的一級台階,人類社會就是這樣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地向上走去。
我們兄妹之所以是今天這個樣子,有著與眾不同的性格、脾氣、做派、思維方式、生活習慣,蓋源於我們來自祖父輩的DNA,來自我們生活的時代,來自我們所受到的教育,以及我們不同的悟性,行動的能力和對弱點的克服。
首先當然是我們從哪裡來?按中國百家姓來說,曹氏應該發端於河南商丘地區(亦有山東一說)。但就我們已知的曾祖父輩就已經跨過長江,在上海寶山縣大場這個地方安下了家。上海臨海,人們多以打漁曬鹽為生。幾次大的移民潮,廣東人、浙江人、蘇北人,紛紛入籍,靠著勞動人民的一雙雙手開疆拓土,又有母親河長江的哺育,終於滄海變桑田,成就了一塊富庶之地,一個優良的不凍港。
上海早在元朝(1291年)就有縣的建制,到了清朝鴉片戰爭前夕已然成為“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
1842年,打了勝仗的英國佬向清政府指名道姓地索要上海,作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1843年,上海正式開埠
曹家祖先世居之地到了曾祖父時就只有五畝薄田的遺產,不夠生活。祖父曹文貴幼時被送進天主教堂,養大上學。後來有幸在上海聖約翰書院(聖約翰大學前身)學醫畢業,當了醫生直至升任上海吳淞口海關防疫醫院院長,後與上海聖瑪利亞學院范藻華——我的祖母自由戀愛結婚。在十九世紀末,一對“洋學生”新法結婚是很稀奇的一件事。祖母範藻華出身也很貧苦。其母帶著一家五、六口在虹口一帶靠洗衣做針線維持生活。辛亥革命時祖母便以手工所得和丈夫的積蓄捐助軍餉。辛亥革命後聯合幾個進步婦女在上海四馬路創辦了第一個女子實業公司。她在洋學堂里讀了書,崇尚不分男女人人平等,主張女子經濟獨立,一生追求自由,疾惡如仇。作為同盟會會員她始終同情幫助革命。
1845年,英國駐上海領事得到清政府的默許建立了英租界,之後法、美、日等國紛紛效法,相繼建立租界。這些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以貿易為藉口,侵占了中國的領土,掠奪了中國的財富,在上海建立了國中之國,享受著治外法權……凡此種種皆為侵略。但在這柄劍的另一邊,英國還帶來了現代貿易,金融體系,帶來了資本主義先進生產力。法國則輸入了他們引以為傲的自由、平等、博愛的價值觀和美輪美奐的建築,直到今天昔日法租界一帶仍是上海最有情調的地方。美國人則是傳教,辦教育。中國第一所現代意義的學校就是上海聖約翰書院,是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於1879年興辦的。1896年學校形成文理科、醫科、神學科及預科的教學格局,為滬上唯一高等學府。其校訓初為“光與真理”,後加上孔子名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像我的祖父母這樣貧困家庭的孩子卻能在教會學校受教育,學得一技之長,既能服務於人,又能養家餬口。我不知道這是否叫文化侵略?我只能佩服美國人從“娃娃抓起”的本事,有如今天的麥當勞肯德基。
最講不出道理的要算日本人。三三兩兩,偷偷摸摸,說是僑民實則浪人。主要聚居在虹口吳淞路一帶以及北四川路、狄斯威路等處。他們端著槍炮,到處耀武揚威,將公共租界的東區、北區劃為日軍防區。1932年和1937年兩次淞滬戰事中日軍更是將該區作為進攻中國軍隊的基地。公共租界事實上被分割成兩部分,蘇州河以北地區成為日軍勢力控制範圍,人稱“上海日租界”。我祖父母的家就在狄斯威路,他們曾目睹了日本鬼子的種種暴行。我奶奶是最看不得強人欺負弱小,曾不止一次挺身而出,撕爛了日人和服的大袖子,踢飛了咯噔亂響的木屐子。
當然還有俄國人,先是白俄後是蘇俄。它給渴望救亡圖存的中國人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這裡成立。國民黨說自己是孫中山三民主義的繼承者,稱共產黨為“赤匪”,共產黨說你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是反革命。他們都信奉槍桿子裡出政權,有各自的武裝,於是這裡成了革命和反革命較量的場所。槍聲不斷,血流成河。
這就是上海。華夷雜處,五光十色。洋房石庫門貧民窟,電車黃包車小汽車,西式大餐陽春麵飢腸轆轆,長袍馬褂西裝領帶袒胸露背,黃頭髮白皮膚紅包頭宗皮膚黃皮膚竹斗笠,哎呀呀,這是怎樣一塊調色板啊。
我的祖父母住在上海的平民社區,江灣吳淞一帶是他們主要的活動場所。他們共育有五男四女,四個女兒如彗星般青春早逝,五個男兒長大成人。真是五個手指不一般齊,五個兒子選擇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老大子承父業,哈佛大學醫學院畢業,終生行醫,成了泌尿科首屈一指的大專家。老二留德回國成了國民政府的公務員,官至交通部次長,死於台灣。老三在國民政府招商局和人民政府一機部當公務員,一個中層幹部。老四最藝術,美術音樂攝影都涉獵,乾什麼都兢兢業業認認真真孜孜以求,但終未成大家,算箇中家吧。老五是共產黨,上街演講撒傳單,組織工人大罷工,地下工作鋤奸隊,被捕坐牢酷刑,二十二年捨命奮鬥,歷史翻開新一頁。老五在共產黨政府中也算高官了,但渾身的傷病使他五十二歲便告別人世,白髮蒼蒼的祖母親自送走了她的小兒子。
五個兒子共留下子女21人。
少不更事,中忙生活,老了有閒,回首往事,知之甚少。先人已去,不勝遺憾,發動民眾,兄妹七人,撿拾片段,終成一書。草根之人,民眾歷史,留與後人,無謂功利,惟願了解:大千世界,我們何以成人。
此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