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優1393

荃優1393

荃優1393(曾用名鹽優1393、鹽荃優1393)系江蘇鹽城明天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選育的不育系荃9311A和自育強恢復系鹽恢1393配組育成的強優三系雜交中秈稻新組合。

2013年-2015年經過經過國家南方稻區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組水稻篩選試驗、區域試驗以及生產試驗表明荃優1393具有高產穩產、米質優良、抗病性強、適應性廣、制種產量高等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荃優1393
  • 別名:鹽優1393、鹽荃優1393
  • 植物界
  • :禾本目
  • 禾本科
  • 稻屬
  • :稻
  • 育種者:鹽城明天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 審定編號:桂審稻2020215號、國審稻20170045
  • 品種來源:荃9311A×鹽恢1393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2001年,江蘇鹽城明天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在江蘇鹽城用江蘇丘陵地區鎮江農科所育成的鎮恢084為母本,以自育的恢復系中間材料鹽恢411(F8)為父本,進行人工雜交,獲雜交種65粒;2001年冬,在海南三亞種植F1(田間號01海409),栽3行21株,表現雜種優勢強、株型緊湊、葉片短挺、結實率高、熟相好,成熟時混收種子。2002年,在江蘇鹽城種植F2(田間號F2145),成熟期選留熟期較早、株型緊湊、葉片短挺、熟相好、米質優良單株16株。2003年,在江蘇鹽城種植F3株系(田間號32017~32032),成熟期選擇優良單株8株與天豐A進行低世代成對測配。2004年,在江蘇鹽城種植於測交鑑定圃(F4),田間號04T343~350,表現綜合性狀突出,在T345、T346中各選優良單株2株與天豐A進行複測並收穫種子;2004年冬,在海南三亞種植於測交鑑定圃(F5),田間號05冬R346~349,表現綜合性狀優良,在R346、R347、R348中各選優良單株1株與天豐A進行複測並收穫種子。2005年,在江蘇鹽城種植於測交鑑定圃(F6),田間號05T1392~1394,其中T1393綜合性狀最佳,表現雜種優勢強、熟期適中、穗大粒重、結實率高、熟相好,成熟時在對應的測恢父本中選留優良單株4個,至此,鹽恢1393基本定型。2005-2009年對鹽恢1393進行提純繁殖。
2010年,鹽城明天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從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引進其新育成的三系不育系荃9311A,並與鹽恢1393進行人工小量制種;2010冬,在海南對荃9311A×鹽恢1393(荃優1393)進行優勢鑑定,表現綜合性狀突出。2011年夏,荃優1393在江蘇鹽城明天種業科技有限公司試驗田繼續進行優勢鑑定,綜合性狀好,小區產量比對照II代優084增產5.56%。至此,荃優1393雜交組合定型,並開始進行小面積雜交制種;2011年冬,在海南三亞繼續對荃優1393進行優勢鑑定、同樣表現突出。2012年夏,在江蘇鹽城對荃優1393進行大區品比試驗,綜合性狀優良,產品比對照II優084增產6.83%,遂開始進行較大面積雜交制種。2013年,以鹽優1393的名稱參加國家南方稻區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組篩選試驗,2014-2015年參加國家南方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組區域試驗,2016年參加國家南方稻區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組生產試驗。2017年6月,經第3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9次會議通過品種審定,正式命名為荃優1393,審定編號為國審稻20170045。
2020年經廣西壯族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桂審稻2020215號。

特徵特性

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39.0天,比對照豐兩優四號短0.3天。株高120.8厘米,穗長25.1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5.2萬穗,每穗總粒數187.0粒,結實率83.8%,千粒重29.2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兩年分別為4.8、6.1,穗瘟損失率最高級9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7級;高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感褐飛虱。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5.1%,長寬比2.9,堊白粒率40%,堊白度6.2%,膠稠度76毫米,直鏈澱粉含量15.8%。
在桂中、桂北和高寒山區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36.8天,比對照深兩優5814短0.9天;在桂南種植,全生育期早稻127.4天,比對照特優7118長2.8天,晚稻全生育期119.8天,比對照豐田優553長0.8天。幼苗矮壯墩實,葉片較寬短挺,葉鞘無色,葉色綠色;成株株型集散適中,主莖總葉片18~19葉,5個伸長節間,莖桿粗壯,葉鞘肥厚,抱莖緊,不露節,頂部三張功能葉挺直上舉;著粒較密,穀粒飽滿金黃色,間有短頂芒。成熟時桿青籽黃熟相好。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兩年分別為5.5、6.0,穗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白葉枯病兩年分別為3級~5級、5級;中感稻瘟病、中抗~中感白葉枯病。

產量表現

2014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21.9千克,比對照豐兩優四號增產5.8%;2015年續試,平均畝產673.2千克,比豐兩優四號增產8.3%;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47.6千克,比豐兩優四號增產7.1%。201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97.6千克,比豐兩優四號增產6.2%。
根據廣西“昊生”聯合生產試驗資料,2018年參加廣西桂中、桂北及高寒山區中稻聯合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11.42千克,比對照深兩優5814增產5.74%;2019年續試,平均畝產555.76千克,比對照深兩優5814增產8.57%

適種區域

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區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區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的長江流域稻區以及浙江省中稻區、福建省北部稻區、河南省南部稻區作一季中稻種植。稻瘟病重發區不宜種植。
該品種符合廣西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可桂中、桂北稻作區作早稻或中稻,高寒山區作中稻,桂南稻作區作早、晚稻種植。桂南稻作區作晚稻種植應在7月15日前播種。加強稻瘟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栽培技術

長江中下游區域:
  • 適時播種,培育壯秧。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濕潤育秧每畝淨秧板播量10-15千克,旱育秧每畝淨秧板播量20-25千克,每畝大田用種量1.0-1.5千克。機插秧一般5月20-25日播種,每畝大田用種量1.5-2.0千克。培育適齡多櫱壯秧。
  •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濕潤秧秧齡30-35天,旱育秧秧齡20-25天,機插秧秧齡18-20天。中上肥力田塊栽插規格1.6-1.8萬穴/畝,肥力低的田塊要適當增加栽插密度為1.8-2.0萬穴/畝,栽足基本苗6-8萬/畝,做到淺插、勻栽。
  • 肥料運籌。畝產650千克以上栽培,一般需肥量折合純氮20千克/畝,搭配施用磷、鉀肥,磷、鉀肥作基肥為主,堅持“前促、中穩、後補” 施肥原則,基肥占60%,分櫱肥占15%,穗粒肥占25%。
  • 水漿管理。宜採取淺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櫱,深水抽穗揚花,後期乾濕交替的灌溉方式。要求栽後20天發足等穗苗,適時排水擱田,控制高峰苗不超過25萬/畝,成穗16-17萬/畝,收割前5天斷水。
  • 病蟲防治。播前用藥劑防治惡苗病和乾尖線蟲病等種傳病害。秧苗期注意防治灰飛虱、稻薊馬、蚜蟲,大田期做好稻瘟病、白葉枯病、紋枯病、稻曲病、黑條矮縮病、螟蟲、褐飛虱等的防治工作,尤其注意防治稻瘟病。
廣西桂中、桂北、高寒山區以及桂南:
  • 適時早播,培育多櫱壯秧:在桂中、桂北和高寒山區作中稻或一季稻播種期4月初至5月中下旬為宜,桂南早稻3月10日前播種,晚稻7月10日前播種;大田畝用種量1.25~1.5千克。
  • 適時早栽,合理密植:在桂中、桂北和高寒山區作中稻或一季稻葉齡控制在4~4.5葉,拋秧葉齡3.0~3.5葉;早稻秧齡25~30天,晚稻秧齡18~25天。適當增加落田苗,建議畝插(拋)1.5萬蔸左右,每蔸插2~3粒穀苗,畝基本苗數3~4.5萬苗。
  • 科學施肥管理: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鉀配合施用,科學管水;提倡施用水稻專用複合肥或有機肥。本田每畝基肥施農家肥1000~1500千克,氮、磷、鉀比例為1:0.8:1.1,或者畝施純氮10~12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氧化鉀 10~15千克,氮、磷、鉀合理搭配施用,前期施肥量占總肥量85%~95%。生長前期淺水灌溉促分櫱,移栽後20~25天爭取總苗達到預期最後有效穗的85%左右,即可露曬田,抽穗保水層,齊穗後乾濕交替到黃熟。該品種屬於大穗型品種且葉片較寬,中後期酌施穗肥、少施或不施氮肥;不宜斷水過早,以免影響灌漿結實,乾乾濕濕到成熟。
  • 綜合防治病蟲害:結合肥水管理,注意根據苗情和當時當地病蟲測報及時用藥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稻曲病,稻飛虱及螟蟲類等主要病蟲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