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分”義研究

荀子“分”義研究

《荀子“分”義研究》是陳光連創作的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3年12月。

該書試圖立足於“分”這一視角,對荀子“分”的道德哲學意蘊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和詮釋,釐清荀子在界定這些範疇時所持的價值傾向,以及這些範疇在儒、道、佛等經典典籍中的思想淵源和學術流脈。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荀子“分”義研究
  • 作者:陳光連
  • 首版時間:2013年12月
  • 字數:262千字
  • 類別:哲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以荀子的分為特定的概念釐清分在荀子思想天人、人性、倫理、教化等不同境遇中的不同道德哲學含義,以分為經脈釐清荀子思想和儒道兩家的學術關聯及其與黑格爾道德哲學在致思路徑上的相似性,挖掘《荀子》關於分的道德哲學內涵、分的倫理意蘊、分的教化特色、分的成人路徑,彰顯荀子分的思想的理性主義特徵,從而構建荀子以分為中心的道德哲學體系。

作品目錄

0 緒論
1 分與天人
2 分與人性
3 分與倫理
4 分與教化
0.1 研究的主題與意義
0.1.1 研究的主題
0.1.2 選題的意義
0.2 文獻綜述
0.3 研究的問題與方法
1.1 天道與人倫
1.1.1 大道與人道
1.1.2 人道與人德
1.1.3 人德與天德
1.2 天人之分與德性挺立
1.2.1 天行有常與治亂非天
1.2.2 天則天之與天之神道
1.3 天生人成與教化理路
1.3.1 天人之分的分之正名
1.3.2 知天與不求知天
1.3.3 天人之分與《窮達以時》
2.1 性天之分:荀子之成德進路
2.2 心性之分:性惡之本意
2.3 性偽之分:向善之確證
3.1 分以定倫
3.1.1 分與倫
3.1.2 分與名
3.1.3 分與類
3.2 明分使群
3.2.1 義辨之分
3.2.2 群己之分
3.2.3 分以定群
3.3 義分則和
3.3.1 禮之用和為貴
3.3.2 義者分也
3.3.3 義與分的邏輯關聯
4.1 分以養情
4.1.1 分以節慾
4.1.2 分以等差
4.1.3 分以親疏
4.2 分以時變
4.3 分以致和
結語:分的思想是荀子禮學體現中的經脈

創作背景

在《荀子》全書中,“分”共出現113次之多,幾乎涵蓋了所有領域。分的基本含義是什麼?分的合法性的依據是什麼?荀子基於分這一現實性問題作了何種倫理的思考?分的終極價值目標指向是什麼,又通過何種方式達到?等等。以分為視角對荀子的倫理治世、道德建構、德性回歸進行解析是理論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基於此,《荀子“分”義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指出,分是荀子倫理義務建構的一個邏輯起點,又關乎其價值目標指向,其主旨為倫理秩序、教化秩序、道德秩序的建構。倫理秩序追求的是社會至善,道德秩序追求的是個體至善,而如何達至個體至善,荀子則以禮樂教化或以禮養情、以禮分欲、樂以涵情等方式來保證個體德性的實現,而這一過程即是荀子所謂的化性起偽,其中貫穿的基本原理是德得相通,也就是說,個體處在人倫關係之中,既通過對倫的維護實現了社會有序,又在禮所表現的秩序和規則的遵守中個人自身的德性也得到了淨化和升華,而圍繞著如何分這個問題,荀子對倫理關係及其倫理義務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而這種思考始於名分的等級辨異。人與人尊卑貴賤的分界首先是通過名分進行等級的辨別與區分而實現的,名分辨異也是一個倫理建構的過程,荀子不但對名分的界定注入了等級區分的內涵,並且依據不同的名分確立了相應的倫理義務,以此為建構一種合理秩序即分的實現提供有力的價值支撐。在荀子的視野中,人總是處於複雜的群的倫理關係之中,種種不同群的倫理關係皆由相應的名分構成。分不但與名分相關,也是通過對不同的倫理關係進行親疏遠近的辨別與區分而實現的。
基於此,荀子不僅構建了一個親屬等級分明的倫理關係網路,亦辨析了不同關係的協調中人們應當承擔的倫理義務的等差次序,從另一個層面解決了分何以能行的問題。分作為名詞以名分被釋義時,其天人之分、性偽之分、人倫之分、禮義之分的道德哲學意蘊才能得到清晰顯現。同時,在各個章節中,對分所具有的其他方面的含義諸如分開、分辨、分界、分職、分殊、分享、分別、分配從道德哲學的視角與孟子孔子、黑格爾等思想家的比較中釐清其內涵和學術淵源。在荀子的教化論中,荀子所言禮分又具有分享的含義。也就是個體如何分享了禮的普遍精神而內化成德的問題,可以利用的資源是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中對教化及其德、倫的定義,教化是使個體返回自身,其意涵在荀子的思想中表現為性雖然在本初狀態表現為不善不惡或素樸的狀態,但在現實生活中人之性又有向惡的傾向,因而需要禮樂涵養人性、教化人心從而使人性復歸於善,這一過程如荀子所謂復返其初或曰是個體返回自身。而德是倫理上的造詣,也就是對於個體來說,德性的形成關鍵是對禮的遵守、認同並通過禮樂的作用而把禮的精神內化於心,變成了人自覺履行的行為習慣,而倫是單一物和普遍物的統一,在荀子的思想中表現為個體在人倫規範中所面對的不僅是人與人之間諸如父子、兄弟的關係,其深層的含義在於個體與倫理實體之間的關係,或表現為個體與家庭、個體與群體、個體與民族之間的內在關聯,而禮、義、仁等規範則是連線個體與這些實體之間人應遵守的人倫之理,因而,人的德性形成就是分享了禮之倫,或者說,是以禮分的方式即如分欲、飾情而把禮的精神涵容於人心之中,使人能夠分是非、辨善惡、知榮辱、明貴賤、別義利。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荀子“分”義研究》
2013年12月
東南大學出版社
978-7-5641-4678-8

作者簡介

陳光連,江蘇灌雲人,1972年生,東南大學倫理學博士,復旦大學中國哲學博士後,副教授。現任中國荀子研究會會員,江蘇省儒學學會會員、理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