茸木達鄉

茸木達鄉

茸木達鄉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轄鄉。1960年置日隆鄉,1966年改勝利公社,1978年更名茸木達公社,1981年置茸木達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茸木達鄉
  • 別名:茸木達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
  • 面積:223平方千米 
  • 人口:2162人(2017) 
  • 車牌代碼:川U
簡介,壤塘縣,棒托寺,地圖信息,

簡介

茸木達鄉位於縣境東北部。與青海省接壤,距縣府30公里。面積223平方千米,人口2162人(2017)。阿壤公路過境。轄茸木達、巴生、甲拉、啄昆、牙格車、洞窩、學爾蓋7個村委會。
茸木達鄉農業主產青稞、小麥、豌豆、蠶豆、馬鈴薯。牧業以牛、馬、羊為主。境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棒托寺石經。

壤塘縣

轄1個鎮、11個鄉:壤柯鎮、蒲西鄉、宗科鄉、石里鄉、吾伊鄉、崗木達鄉、上杜柯鄉、茸木達鄉、南木達鄉、尕多鄉、中壤塘鄉、上壤塘鄉1958年設縣。壤塘,系藏語,意為“財神壩”。傳說曾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紅教喇嘛到此傳布佛教,走至一個芳香碧綠,花開似錦的草壩之中,定居下來,誦經傳教,化緣捐款,為建寺廟籌積了很多資金。縣由此得名。

棒托寺

坐落在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茸木達鄉則曲河畔,距縣城32公里。
棒托寺藏語意為“草壩上的寺廟”,顧名思義寺廟周圍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古剎經幡獵獵,香客絡繹不絕。寺廟背靠瞻巴拉山,面對象山和大渡河支流則曲河。眺望象山伸出長鼻暢飲則曲渡河水,把河流彎曲成“U”字形,妙不可言。瞻巴拉山像一尊神佛塑像巍然屹立,著名的佛教密宗修行聖地密咒修行洞、仙人洞、格薩爾修行洞、喜瓦拉傳承修行洞,吉祥八寶物、轉王七寶分布其中。傳說公元前4世紀印度的一位聖人跋山涉水來到這裡修行成佛。
棒托寺始建於元代,占地面積10229.4平方米,規模宏大,建築風格獨特。寺廟僧侶200餘,均信奉紅教、覺囊教,廟旁伏臥名揚海內外的石刻藏文大藏經《甘珠爾》、《丹珠爾》。據史料記載,石刻大藏經從明正統年始由60餘名石匠辛勤鐫刻達9年而成,大藏經高9.7米、長46米、寬13米,占地598平方米,是國內外稀有的石刻佛堂和藏學經典,也是最完整的一部石刻大藏經,具有極高的文物和藝術研究價值。2001年6月25日,棒托寺作為明、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圖信息

地址:壤塘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